三堆村

三堆村

三堆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境內,這裡是全國生態第一縣,是茫茫浙南林海歷史悠久的純“吳”姓山客村落,最早祖先由於戰亂等各種原因從無錫南遷到浙南山區,後幾經周轉遷入蘭泥,後“現四公”舉村遷移到百山祖大樹王國--三堆現址,並修建了村裡的祠堂、風景林、殿橋等,村里至今還有一口重量達100多公斤的明成化十五年的古鐘。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慶元三堆村慶元三堆村

該村位於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護區內的東部,屬缺水岙保護點,全村平均海拔高達1100以上,現保存有105-212厘米胸徑的柳杉23株,樹齡在400-700年上。三堆際瀑布、三堆龍井等未開發景區,是百山祖保護區中為數不多的好景之一。三堆村還擁有原始森林,香菇種植園,高山草甸,迎神民俗節,馳名中外慶元香菇,合湖田螺源產地,亞太文化遺產慶元廊橋,非物質文化遺產二都戲等等。

民俗文化

二都戲以其優美激越的韻律、起伏跌宕的唱腔、文武兼收的表演而著稱,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濃郁菇鄉情韻的傳統戲劇,也是我國優秀的地方劇種之一。解放後慶元縣竹坪、三堆、三際、合湖、百山祖紅色旅遊村--齋郎、和景寧縣柳人際等地民間劇團常有演出。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二都戲行將沒落乃至湮滅。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組織和引導下,三堆村民借著合湖鄉文藝匯演的契機,重新穿上戲裝,登上戲台。
該村最為熱鬧的節日並非傳統春節,而是流傳久遠的迎神廟會,在廟會上將會舉行舞龍等活動,是百山祖地區最為重要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三堆“迎神”廟會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習俗被列入慶元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百年來,“迎神”廟會一直保持著神秘的色彩。近年來,在上級有關單位的指導下,三堆“迎神”節去除陋習,傳遞文明氣息,“迎神節”期間的廟會逐漸演變成致富信息交流會、民俗展演大擂台。這不僅傳統節日沒有丟失,反而煥發更大的活力。
該村的古廊橋是慶元古廊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堆村現有古廊橋兩座,分別為永興橋和三堆殿橋,每逢迎神節日期間,兩座古廊橋香火不絕,人來人往,成為三堆村迎神民俗廟會的不可分割一部分。

旅遊景點

殿橋,東北、西南走向,始建於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全長14.90米,淨跨3.00米,拱高4.00米,面闊4.15米,有廊屋5間。西南方的低地建有同年代的神殿一座,分例外兩層門,常年供奉馬氏天仙等神像。迎神節前

三堆古樹林公園三堆古樹林公園
一天,該年的迎神理事會會安排相關特定人員來此清洗、除塵,並且家家戶戶同時清掃有此到村大院的馬路。節日第一天清晨,神像轎子的組裝在殿橋上完成,在這之前該年度的迎神首事人會在此第一次完成祭拜活動,其間伴有民樂隊演奏。
永興橋,東西走向,始建年代不詳,1953年重修,全長25.10米,淨跨3.90米,距水面高6.50米,面闊4.90米,有廊屋9間。橋上供奉觀音像、橋頭共有社主土地爺,迎神隊伍從殿橋出發後,全村男女匯聚於此迎神隊伍將神像迎接到永興橋,並在此做短暫的停留,由於此處香火較為旺盛,2008年迎神節前夕,百山祖大樹王國--三堆村民籌資在橋邊建立香紙台,供善男信女點香燒紙使用。
三堆村四季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全年最高氣溫不超過32攝氏度,村周的環村古樹群更是慶元縣內最大的古樹群,其中有5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柳杉,還有幾百棵藍果樹、福建柏等。是夏季避暑納涼的絕佳之地。
合湖鄉一龍三凸景區位於合湖鄉三堆村,屬於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出水岙實驗區。境內古樹參天,有藍果樹、福建柏、古柳杉等300多株,其中收到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登記備案的180餘株。同時還擁有兩座歷史悠久的古廊橋,其中三堆殿橋始建於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全長14.90米,淨跨3.00米,拱高4.00米,面闊4.15米,有廊屋5間。該地區是百山祖自然保護區,乃至慶元縣最大的古樹名木混合大型景觀林之一。

村規民約

三堆村村規民約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高山特產

三堆松花菜又稱散花菜三堆松花菜又稱散花菜
三堆村出產的松花菜又稱散花菜,是十字花科甘藍屬花椰菜中的一個類型,因其蕾枝較長,花層較薄,花球充分膨大時形態不緊實,相對於普通花菜呈鬆散狀,故此得名。慶元產的高山松花菜具有梗青花白、久煮不糊、香甜可口的特點,被奉為花菜中的珍品,產品暢銷浙江、上海、福建、江西、廣東等東部沿海省市,深受消費者喜愛。
三堆村是慶元縣合湖鄉重要的高山松花菜種植基地,位於浙江的西藏——百山祖,平均海拔達到1000m,是我縣最高海拔的行政村之一,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晰。是松花菜的理想種植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