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辨誤

所著書凡九種,其四為《三國志校誤》,似即此書。 如孫權之攻合肥,魏、吳二《志》先後不同,當時已為孫盛所議。 於原本之闕佚者,如徐詳不當附《胡綜傳》之類。

古籍簡介

《三國志辨誤》·三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四庫提要

不著撰人名氏,亦莫詳時代。《蘇州府志》載陳景雲字少章,吳江縣學生,長洲人。少從何焯游,博通經史,淹貫群籍。長於考訂,凡訛謬處能剖析毫芒。所著書凡九種,其四為《三國志校誤》,似即此書。然考《義門讀書記》中有何焯所校《三國志》三卷,其《魏志·楊阜傳》“阜嘗見明帝著帽披縹綾半褎袖”一條,稱“褎”、“袖”古今字。少章疑下一字衍,檢《宋書·五行志》果然云云。此書不載此條,則又似非景雲作。疑不能明,闕所不知可也。《三國志》簡質有法,古稱良史,而牴牾亦所不免。如孫權之攻合肥,魏、吳二《志》先後不同,當時已為孫盛所議。明以來南北監本,傳寫刊刻,脫誤尤多。是書所辨陳書及裴注之誤,凡《魏志》二十八條、《蜀志》八條、《吳志》二十一條。其間於字之訛異者,如《三少帝紀》“定陵侯繁”,“繁”當作“毓”:“少府褒”,“褒”當作“袤”之類。於文之倒置者,如正元二年八月戊辰不當在辛未後之類。於正文與注淆亂者,如《王肅傳》評末附劉寔語,本裴注所引之類。於原本之闕佚者,如徐詳不當附《胡綜傳》之類。並參校異同,各有根據。雖所辨僅數十條,不能如何焯書校正之詳,而不似焯之泛作史評。又大抵以前後文互相考證,參以《後漢書》、《晉書》,不能如杭世駿書徵據之博,而亦不似世駿之蔓引雜說。其抉摘精審之處,要不減三劉之於《西漢書》、吳縝之於《五代史》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