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

三世

指夏商周三皇時期,常見於古文,如“三世之時,民風淳樸”。指夏商周三皇時期常見於古文,如“三世之時,民風淳樸”。指祖、父、子三代,如“奮三世之餘烈”進而指經歷三代皇帝替換的時間,如“已歷三世”,或指第三代,如“愛德華三世”。《史記·秦始皇本紀》:“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指夏商周三皇時期

常見於古文,如“三世之時,民風淳樸”。

指祖、父、子三代

如“奮三世之餘烈”
進而指經歷三代皇帝替換的時間,如“已歷三世”,
或指第三代,如“ 愛德華三世”。

泛指長時間

這種用法三不做實指 ,而是取華夏哲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以三表示一個大的不定數,如“三生三世永不渝”。

三世

sān shì
1.指祖孫三代。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袁可立故宅》:“今睢縣行政公署為清之 洛學書院,然本明袁尚書可立故宅也。東西臨街二石坊,左曰‘三世司馬’,右曰‘宮保尚書’,皆距大門五十步之遙。”
2.指《 春秋公羊家主張的歷史演變的三個階段,即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 傳聞異辭。” 何休注略云:“於所傳聞之世,見治起於衰亂之中,用心尚 粗粗,故內其國而外諸夏”;“於所聞之世,見治昇平,內諸夏而外夷狄”;“至所見之世,著治太平,夷狄進至於爵,天下遠近大小若一”。清 錢謙益《玉劍尊聞序》:“《周官》之 六典如故,《公羊》之三世非遐。” 康有為公羊家言曾提出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之說。參見《大同書》。
3.佛家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
4.指《黃帝針灸》、《 神農本草》和《 素女脈訣》三部古醫書。
5.多種 言情類得小說里關於男女情感時,可能會許下類似“ 三生三世”的誓願。這裡的“三世”表示未來的三輩子。
6.西方文化的姓名往往來自於自己的父輩,三世可以表示某一姓氏的第三代,如 拿破崙三世

簡介

指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此處含有" 十方三世"的意思。這一 佛教用語,大致相當於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這也就是 佛教所看待的時空 宇宙。十方,謂東南西北四方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方,再加上上方和下方,一共十方。“三世”的“世”者,有“ 遷流”之義,“有為”之義。用於因果輪迴,它也指個體一生的存在時間。即:過去(前世、前生、前際),現在(現世、現生、中際),未來(來世、來生、後際)的總稱。《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八:“沙門瞿曇恆說三世。云何為三?所謂過去、現在、將來。”又說:“云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云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云何現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在世。”
還有用於 封建時代的王的稱號。

三世佛

三世 ,是 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 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 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指中央 釋迦牟尼佛,東方 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 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 阿彌陀佛

縱三世佛

縱三世佛:指過去佛 燃燈佛,現在佛 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 莊嚴劫為佛,是 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 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 燃燈佛弟子。
釋迦牟尼佛現在佛 賢劫為第四佛,與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 佛法濟度 娑婆世界所有眾生。
彌勒菩薩未來佛賢劫中的第五佛,彌勒時代尚未來臨以前,還在兜率內院為菩薩。
根據 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諸佛將濟度眾生, 超越輪迴而成佛。
東方 藥師佛,主管東方淨 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 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 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 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 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中央 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 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 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 普賢菩薩,號稱 華嚴三聖;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 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 藏傳佛教崇敬的 大日如來
西方 阿彌陀佛,主管西方 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 大勢至菩薩和“大悲” 觀世音菩薩,號稱 西方三聖。一般祈禱於 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 漢傳佛教認為, 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 輪迴,故亦號“接引佛”,也因為此佛有無量壽命與光明,亦稱“ 無量壽佛”、“ 無量光佛”。在藏傳 佛教,他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徵。
佛教界有說法認為 橫三世佛為同一佛,只是為了救渡眾生,而化現為不同 化身。《如來淵源考》:“何謂彌陀曰無量壽,施藥則無量壽,即藥師如來之延壽。何謂彌陀?曰無量光,毗盧遮那佛則無量光也。故知諸佛同體異名,皆為眾生善巧化現也。”

三世因果

三世與其它字詞組合起來常出現在 佛經當中。如:三世因果,是指前世、今生與來世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前世種下的因便是今生的果,而來生的果報如何又要看今生會種下什麼樣的因。對三世因果的說法,在 佛教經典《 三世因果經》里有詳細的說法。 佛教現代經典《三世因果經解說》,對於三世因果的現象,亦有一番詳細的論述。
三世因果經如下:
三世因果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誠聽,聽念 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 真語實非輕。
今生做官為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玉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遮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補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窮人。
有吃有穿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不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前世造庵起涼亭。
福祿俱足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門。
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前世誦經念佛人。
賢妻美婦為何因,前世佛門多結緣。
夫妻長壽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前世都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成為何因,前世皆因溺嬰身。
今生無子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買物放生靈。
今生短命為何因,前世宰殺眾生命。
今生無妻為何因,前世偷奸謀人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前世舍油點佛燈。
今生瞎眼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為何因,前世吹滅佛前燈。
今生聾啞為何因,前世 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前世恥笑拜佛人。
今生拙手為何因,前世造孽害旁人。
今生跛腳為何因,前世攔路打劫人。
今生牛馬為何因,前世欠債不還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前世皆因騙害人。
今生多病為何因,前世 殺生害命人。
今生無病為何因,前世施藥救病人。
今生囚牢為何因,前世作惡害別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前世糟塌五穀人。
毒藥死者為何因,前世藥物毒眾生。
伶仃孤苦為何因,前世噁心侵算人。
眷屬歡笑為何因,前世扶助孤獨人。
今生瘋癲為何因,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為何因,前世劫索在山林。
鰥寡孤獨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傷為何因,前世冤家對頭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吃齋多修積,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今生作惡後沉淪。
有人毀謗因果經,後世墮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經,諸神菩薩作證明。
有人書寫因果經,世代兒孫家道興。
有人頂帶因果經,凶災橫禍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生生世世得聰明。
有人高唱因果經,來生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富貴榮華報來生。
有人頂禮因果經,事事件件皆稱心。
有人深信因果經,同生西方極樂人。
三世因果說不盡,蒼天不虧善心人。
大眾發心廣勸化,印送此經吉星臨。
一人傳十十傳百,明因識果做善人。

三世情緣

神話故事里還經常出現幾世情緣這個說法,比如“三世情緣”就是說某公子和某要相愛前世、今生、來世。也可以說是某公子和某牽絆很深。

河圖歌曲

三世微電影歌詞字幕文本:

伶仃九泉掛相思
寂寞百載誰曾知
三世回眸兩相望
幾成追憶幾成痴

河圖-三世演義

作詞: Finale作曲: 河圖 演唱: 河圖
曾經相愛的戀人都在空城中飛奔
曾經刻骨的傷痕都會變成年輪
曾經天真的眼神也會來不及記認
曾經真摯的口吻打動過誰的心都是真
曾經生動的嘴唇如今發不出疑問
曾經無言的信任在猜忌里委頓
曾經淬血的鋒刀也會破不開混沌
曾經不變的安穩都枯萎於沙塵才轉身
另一種意義的美夢成真
幾回錯過終於推開門
吻過鮮花露水吻上刀刃
要用三生寫完這劇本
所有深情怨恨歡笑淚痕都痛快去承認
春夏秋冬深夜和清晨都用力去生存
所有卑劣殘忍善良自尊都來自於靈魂
愛過誰人間天上不必以掌紋確認
你想要什麼?】

緣定三生,白首不離。】

【這是何意?】
【此劍贈你,可護你一世安好無憂。】
【我們的劍法都是一樣的,你就不擔心嗎?】
【那又有什麼關係呢;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對你刀劍相向。】
曾經高歌中停頓遙望過遠遠黃昏
曾經呆立到夜深在故事裡自刎
曾經殊途里浮沉轉不回命運齒輪
曾經相遇就離分各自壁壘圍困像前塵
另一種意義的美夢成真
幾回錯過終於推開門
吻過鮮花露水吻上刀刃
要用三生寫完這劇本
所有深情怨恨歡笑淚痕都痛快去承認
春夏秋冬深夜和清晨都用力去生存
所有卑劣殘忍善良自尊都來自於靈魂
愛過誰人間天上不必以掌紋確認
所有蒼老稚嫩執著單純到頭全無方寸
假意溫存為難眠孤枕當作稀世奇珍
所有冰冷微溫狠狠燒焚也熾熱過星辰
總有人奮不顧身一心在傳說沉淪
總有人似陌路人聽這段往事話本
【所有悲歡離合,最後都不過付與說書人】

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出品:

三世演義
詞:Finale
曲: 河圖
唱: 河圖
曾經相愛的戀人 都在空城中飛奔
曾經刻骨的傷痕 都會變成年輪
曾經天真的眼神 也會來不及記認
曾經誠摯的口吻 打動過誰的心 都失真
曾經生動的嘴唇 如今發不出疑問
曾經無言的信任 在猜忌里委頓
曾經焠血的鋒刃 也會破不開混沌
曾經不變的安穩 都枯萎於沙塵 才轉身
另一種意義的美夢成真
幾回錯過終於推開門
吻過鮮花露水吻上刀刃
要用三生寫完這劇本
所有深情怨恨 歡笑淚痕 都痛快去承認
春夏秋冬 深夜和清晨 都用力去生存
所有卑劣殘忍 善良自尊 都來自於靈魂
愛過誰人間天上 不必以掌紋確認
曾經高歌中停頓 遙望過遠遠黃昏
曾經呆立到夜深 在故事裡自刎
曾經殊途里浮沉 轉不回命運齒輪
曾經相遇就離分 各自壁壘圍困 像前塵
另一種意義的美夢成真
幾回錯過終於推開門
吻過鮮花露水吻上刀刃
要用三生寫完這劇本
所有深情怨恨 歡笑淚痕 都痛快去承認
春夏秋冬 深夜和清晨 都用力去生存
所有卑劣殘忍 善良自尊 都來自於靈魂
愛過誰人間天上 不必以掌紋確認
所有蒼老稚嫩 醜惡單純 到頭全無方寸
假意溫存 為難眠孤枕 當作稀世奇珍
所有冰冷微溫 狠狠燒焚 也熾熱過星辰
總有人奮不顧身 一心在傳說沉淪
總有誰似陌路人 聽這段往世話本
【註:部分歌詞與《三世》微電影有出入;此為Finale給出原歌詞。】

晉江文學MV

晉江文學城首部劇情MV
作曲: 河圖
作詞:Flnale
演唱: 河圖
CN表:
時間 人物 CN:(杭州304) CV:(星之聲)
第一世 偏將秦蒼 十三 foxmanl
公主雲若 天水三千 雲鶴追
第二世 道士凌雲 扶蘇 天韻曉曉
妖狐無雪 天水三千 雲鶴追
第三世 師兄洛銘書 茨木 風華無雙(非星之聲)
師妹陸芙瑤 天水三千 雲鶴追
開頭詩:阿春 旁白:CV:夜行鬼
晉江故事三世劇情大綱
第一世
公主雲若與偏將秦蒼相戀,約定緣定三生,白首不離。但身份不合,現實壓力,兩人無法在一起,被迫分開。
戰役中,秦蒼戰死,雲若在三生石前用秦蒼留下的劍自盡。
第二世
道士凌雲奉師命上山除妖狐,卻重傷倒在路邊,妖狐無雪將其救起,並醫治好他的眼睛,凌雲不知無雪就是妖狐,兩人相戀。但凌雲有必須完成的師命在身,無雪贈劍於他,兩人分別。
當凌雲斬殺妖狐後才發現,妖狐便是無雪,自己最心愛的人就此死在他自己的手上。
第三世。 
陸芙瑤與洛銘書兩人師從一人,使著相同的劍法,都深知對方破綻。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也都情系對方一人,洛銘書與其許諾此生是絕對不會對她拔劍相向的
但因為種種誤會,兩人分別加入正邪兩派,相愛而相殺,當劍刺入對方身體時,兩人倒在血泊中,掙扎爬向對方……
(以上來自晉江)
總體來說,就是雲若/無雪/陸芙瑤都是一個人,還有三男人參演(當然演公主的也是男的……)
其實看了劇情介紹蠻好理解的,兩個人轉生三次,三次悲劇
第一世,一個是公主,一個是將軍,沒法廝守,將軍死了,公主自殺。
第二世,一個是狐妖,一個是道士。狐妖救了道士,道士不知道救他的是他原本要殺的目標“妖狐”(即不知道無雪是狐妖),狐妖也不知道。狐妖送給道士一柄劍希望保道士平安,道士殺了狐妖后才知道,他殺的狐妖是救了他的無雪。
第三世,是師兄妹,學的劍招,武功是一樣的。但是因為種種誤會,一個加入邪派,一個加入正派,然後敵對時互殺,都死了。
參考資料:晉江文學雙旦雙節大狂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