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鑽石

七顆鑽石

《七顆鑽石》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關心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童話。文中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親出於愛心而讓出了如生命般珍貴的水,她們的愛心升騰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鑽石般奪目的星座,從而告訴讀者,愛心的力量是神奇的,願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作者通過觀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展開了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告訴我們愛不分大小,只要你貢獻了愛就能得到回報。

基本信息

作品目錄

1 三隻熊

2 小菲利普

3 叔父講他騎馬的故事

4 我是如何學會騎馬的

5 刺蝟和野兔

6 老鼠姑娘

7 蠶

8 博學的兒子

9 乘飛船

10 蔓柳

11 獅子和小狗

12 李核

13 七顆鑽石

14 鯊魚

15 葡萄園主與他的兒子們

16 國王和襯衫

17 瓦罐阿廖沙

18 瘋狗

19 獵狗布爾卡的故事

20 僱工葉密良和空大鼓

21 跳水

22 傻子伊凡的故事

23 窮人

24 小女孩和蘑菇

25 鄉下佬搬開巨石

26 彼得大帝與莊稼漢

27 三個小偷

28 兩兄弟

29 國王和獵鷹

30 廉明的法官

31 野兔

32 灰免

33 小王子和他的旅伴們

34 人靠什麼活著

35 小貓

36 伊利亞斯

37 兩個商人

38 愛斯基摩人

39 高加索的俘虜

作者簡介

托爾斯泰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 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 童年》《 少年》《 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 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 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托爾斯泰思想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正是俄國社會錯綜複雜的矛盾的反映,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在尋求新生活中,清醒與迷惘、奮鬥與彷徨、呼喊與苦悶的生動寫照。 托爾斯泰的作品縱然其中有反動的和空想的東西,但仍不失為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 文學泰斗。列夫· 托爾斯泰被 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 鏡子”。《 名人傳》的三個主人公之一,在《 托爾斯泰傳》中。

教案

導入新課

說說你看過的童話,從中你得到的認識。

(註:認識可以從童話中人物、童話的故事情節、童話中的世界、童話的語言、童話的表現手法等方面來說)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檢查預習

1、指名給生字注音、指名拼讀。

gān·hé bàn·dǎo tiǎn·jìng tuò·mo

乾 涸 絆 倒 舔 淨 唾 沫

2、指名說說文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

3、指名朗讀課文。

課文內容

1、邊讀文章邊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儘量用簡潔的語言。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麼行動後水罐變化作者通過故事歌頌什麼

2、全班討論、交流。

水罐的神奇變化人物什麼行動後水罐變化作者通過故事歌頌什麼

無水愛心

有水小姑娘給母親找水

端端正正的,滿滿的小姑娘想到母親,捨不得喝水

銀水罐小姑娘 給小狗餵水

金水罐母親留水 給小姑娘

跳出七顆鑽石,湧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 讓水給過路人

七顆鑽石升上天變成大熊星座

3、重點句解讀。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乾涸了,草木叢林也都乾枯了,許多人及動物都乾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這是人們講故事時常用的開頭。“所有”和兩個“都”說明了旱情之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顆鑽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這一句是故事的結尾,耐人尋味。這一結尾表達了作者的美好願望:願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

4、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筆下,水罐變得如此神奇,這是隨著作者在豐富的想像而發生一次又一次變化的。(板書: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時曾累得睡著了,你認為這個充滿愛心的小姑娘會夢到什麼呢?請你聯繫上下文,充分發揮想像力。

(難點引導:可想到美夢,也可想到噩夢。)

2、我們經常看到街頭行乞的人,面對他們的“可憐相”,也許你曾有過同情他的舉動。可是,有人說,那些人很多是為獲取錢財而裝出來的騙子,你幫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騙上當。請大家討論:我們能不能因為有這種醜惡的現象或自己受過騙,就收起了自己的愛心,永遠拒絕對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課堂總結

圍繞“愛心”和“想像”做總結。

意義

《七顆鑽石》這篇文章的大意是:在地球發生一次大旱災的時候,一位小姑娘在為她媽媽找水,可能是因為小姑娘博大的愛心感動了上蒼吧,這個小姑娘在找水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最後,地球甚至還因為她而恢復回原來的樣子呢!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很多,如果小姑娘沒有無私的愛心,也許到我們現在那場大旱災還在。所以,一個人一小 丁點愛就能拯救全世界。愛不分大小,只要你貢獻了愛就能得到回報。也許只是你一個人得到回報,也許是很多人都得到回報。只要有人得到你愛的回報,他(她)就會感謝你。你要記住這句話:“只要世界充滿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本文被選入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和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童年·少年·青年童年·少年·青年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從50年代開始創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軍事小說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856)、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以及赴西歐旅行時寫下的小說《琉森》(又譯《琉森》)(1857)等。

60年代初,他的創作進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說《哥薩克》(1853~1863)等作品外,還創作了史詩性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長期精神探索的基礎上,完成了世界觀的激變,與本階級決裂,轉向宗法農民一邊。這時他加強了對專制制度的批判,但又進行“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說教。

80年代以後,托爾斯泰仍不斷有傑作問世。1899年完成的長篇小說《復活》,可以說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此外發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哈澤·穆拉特》(1904)、《舞會之後》(1911)、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活屍》(1911)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