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德舞

七德舞

七德舞是唐朝貞觀年間的舞蹈,由唐太宗李世民作曲,魏徵、虞世南制詞。另有白居易作詩,名曰《七德舞》

基本信息

解釋

七德舞 :

qī dé wǔ

七德舞 七德舞

1.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貞觀七年太宗制《破陣樂舞圖》,後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詞,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七件事。

相關詩詞

白居易——《七德舞》

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觀舞聽歌知樂意,

樂終稽首陳其事。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飢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

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

豈徒耀神武,豈徒夸聖文。

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翻譯

七德舞 七德舞

1白旄黃鉞定兩京:旄(máo)一種旗幟,用氂牛尾做成繫於旗之竿首。鉞(yuè)古代兵器,青銅或鐵製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

2擒充戮竇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竇”指竇建德。

3亡卒遺骸散帛收:貞觀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戰亂中所有戰死者的遺骸,祭祀後安葬;因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後來又追加了一條命令,凡是收葬無主屍骸的人,官府給予布帛答謝。

4飢人賣子分金贖:貞觀二年,國家剛剛安定不久,就發生了大饑荒,民間發生了父母因飢餓賣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盡出御府金帛,贖回被賣的子女,還給他們的父母。

5魏徵夢見子夜泣:大臣魏徵病危,太宗擔憂其病情,半夜做夢,夢見魏徵來辭別,於是驚醒,忍不住哭泣。這一天晚上,魏徵果然去世了,太宗親自為其題寫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於夢中,今朕失賢臣於覺後!〔從前殷高宗武丁,在睡夢之中得到良臣傅說;而現在我呢,卻在醒來之後失去了賢臣魏徵!〕”

6張謹哀聞辰日哭:另一位賢臣張公謹去世,太宗親自治喪,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陰陽所忌,不可哭。〔現在太陽位於辰位,根據陰陽忌諱,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卻道:“君臣義重,父子之情也。情發於中,安知辰日?[我們君臣的情義深重,像父子一樣。我的悲痛發自於內心,還能管它是什麼時辰!]”說完痛哭。

7 怨女三千放出宮:太宗對他的侍臣說:“婦人幽閉深宮,情實可愍,今將出之,任求伉儷。”於是令左丞戴胄、給事中杜正倫於掖庭宮西門,揀出數千人,盡放歸。[愍(mǐn)本義指令人憂患;痛心的事情]。

8 死囚四百來歸獄:太宗還深怕產生冤獄,常常親自過問案件。貞觀六年,太宗親自理獄,最後確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該處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惻隱之心,放他們回鄉歸家,要他們明年秋天再來執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盡數歸來,無一私逃,太宗於是下令特赦他們。

9 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太宗早年親自征戰,與將領們恩義深重。大將李績(ji)臥病久治不愈,醫生說要龍鬚燒灰配藥,太宗便親剪髯須〔古代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髮與剃鬚都是忌諱的事情〕,李績服藥後病情好轉,感動嗚咽,要求殺身以報。

10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將軍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幫他吮血,李思摩裹好傷口便奮臂高呼,要求效死。

全詩串講

七德舞,七德歌,從武德年間傳至元和;元和年間的小臣白居易,聽歌看舞了解樂曲的含意,樂曲終了,向各位陳述此事。太宗十八歲便開始打天下舉義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黃鉞攻取兩京;生擒王世充殺死竇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歲統一天下,豐功偉業成。二十九歲登基為帝,三十五歲時國家強盛、太平。平定亂世,建立大業為什麼如此神速?

原因便是他能夠與人推心置腹。安葬陣亡將士遺骸,官府散帛將零星遺骸收。飢貧被變賣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幫忙用重金回贖。良臣魏徵及張公謹去世,太宗親自治喪為之痛哭。放大量的宮女出宮,讓她們自由婚配。四百囚犯盡數歸來無一私逃,得特赦。太宗剪自己的鬍鬚燒藥為功臣,大將李績感激涕零報之以身。太宗幫忙吮血治箭傷安撫將士,大將軍李思摩感動高呼要求效死。太宗不僅善戰而且善於利用天時。用真心來感動人,使人心回歸。迄今已經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國民都還載歌載舞的紀念。歌七德,舞七德,聖主的言行,應是後世無窮的典範。哪裡只是為了誇耀神武,哪裡只是為了誇耀文德!太宗傳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為了向子孫後代講述開國與治國安邦的艱難備至! .

《唐書.樂志》

《唐書.樂志》曰:“太宗為秦王時,征伐四方,民間作《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享宴奏之。貞觀七年,太宗制《破陣樂舞圖》,詔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為之歌辭,更名《七德之舞》。”白居易傳曰:“自龍朔已後,詔郊廟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七德歌,傳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觀舞聽歌知樂意,樂終稽首陳其事。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遺骸散帛收,飢人賣子分金贖。魏徵夢見天子泣,張謹哀聞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翦須燒藥賜功臣,李勣嗚咽思殺身。含血吮瘡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今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祚垂無極。豈徒耀神武,豈徒夸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