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硫克百威

丁硫克百威

丁硫克百威用於果樹、棉花、蔬菜、糧食及其他多種經濟作物上的銹壁虱、蚜蟲、薊馬、葉蟬等十多種害蟲的防治。丁硫克百威又叫丁硫威、好年冬、安棉特,屬於氨基甲酸酯類,其毒性機理是抑制昆蟲乙醯膽鹼酶(Ache)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醯膽鹼(Ach)和羧酸酯的積累,影響昆蟲正常的神經傳導而致死。原藥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209毫克/公斤,威靈乳油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115毫克/公斤。也有文獻報導,由環己酮和異丁醛出發,經過叉醇醛縮合、氯化反應、芳環化反應、水解反應、閉環反應五步合成。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好安威

英文名稱:Carbosulfan

中文別名:2,3-二氫-2,2-二甲基-7-苯並呋喃-N-(2-正丁氨基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丁硫克百威

英文別名:2,3-Dihydro-2,2-dimethyl-7-benzofuran-N-(2-n-butylaminothio)-N-methylcarbamate; 2,3-dihydro-2,2-dimethylbenzofuran-7-yl (dibutylaminothio)methylcarbamate; 2,3-dihydro-2,2-dimethyl-7-benzofuranyl [(dibutylamino)thio]methylcarbamate; 2,2-dimethyl-2,3-dihydro-1-benzofuran-7-yl [(dibutylamino)sulfanyl]methylcarbamate; 2,2-dimethyl-2,3-dihydro-1-benzofuran-7-yl {[(dibutylamino)sulfanyl]methyl}carbamate

CAS號:55285-14-8

分子式:C20H32N2O3S

分子量:380.5447

簡介

丁硫克百威又叫丁硫威、好年冬、安棉特,屬於氨基甲酸酯類,其毒性機理是抑制昆蟲乙醯膽鹼酶(Ache)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醯膽鹼(Ach)和羧酸酯的積累,影響昆蟲正常的神經傳導而致死。克百威低毒化品種之一,經口毒性中等,經皮毒性低,無累計毒性,無畸形,致癌和致突變。對天敵和有益生物毒性較低,即克百威農藥低毒化衍生物,屬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殺蟲殺蟎劑,是劇毒農藥克百威較理想的替代品種之一。其殺傷力強,見效快,具有胃毒及觸殺作用。特點是脂溶性、內吸性好、滲透力強、作用迅速、殘留低、有較長的殘效、使用安全等,對成蟲及幼蟲均有效,對作物無害。可防治柑橘等水果及蔬菜、玉米、棉花、水稻、甘蔗等多種經濟作物害蟲,對蚜蟲的防治效果尤為優異。如:柑桔銹壁虱、蚜蟲、潛葉娥、介殼蟲,棉花蚜蟲、棉鈴蟲、棉葉蟬,果樹蚜蟲,蔬菜蚜蟲、薊馬,甘蔗蔗螟、玉米蚜蟲、蝽蟓、茶樹蚜蟲、小綠葉蟬,水稻薊馬、螟蟲、葉蟬、飛虱,麥類蚜蟲等

毒性

屬中等毒性殺蟲殺蟎劑。原藥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209毫克/公斤,威靈乳油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115毫克/公斤。

製劑

20%丁硫克百威乳油,350克/升丁硫克百威種子處理劑, 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 35%丁硫克百威種子處理乾粉劑,150克/升吡蟲啉·丁硫克百威乳油, 35%丁硫克百威乾拌種劑, 30%丁硫·機油乳油, 30%柴油·丁硫乳油, 9%吡·丁硫乳油, 20%丁硫·水胺乳油, 6.5%丁硫·酮懸浮種衣劑, 25%丁硫·馬乳油, 5%高滲丁硫克百威乳油, 3%敵百蟲·丁硫克百威顆粒劑, 18%丁硫克百威·福美雙·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20%丁硫克百威·辛硫磷乳油, 14.4%丁硫克百威·福美雙·戊唑醇懸浮種衣劑, 5%丁硫克百威·毒死蜱顆粒劑, 25%丁硫·氯乳油, 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 5%丁硫·殺單顆粒劑, 6%吡·丁硫微乳劑, 20%丁硫克百威水乳劑, 8%丁硫·啶蟲乳油, 20%丁硫·唑磷乳油, 18%丁硫·蟎醇乳油, 15%阿維·丁硫微乳劑

注意事項

1、本品不能與酸性或強鹼性物質混用,但可與中性物質混用。

2、切忌誤食,如果遇急性中毒,可用阿托品解毒,或送醫院治療。

3、存放於陰涼乾燥處,應避光、防水、避火源。

4、噴灑時力求均勻周到,尤其是主靶標。

5、質量保證期:二年。

製備方法

【製備方法一】

二正丁氨基氯化硫的製備加入二正丁胺、石油醚(60~90℃),攪拌冷卻至0℃,然後緩慢滴加二氯化二硫,維持0~10℃,加畢後保溫反應2h,二正丁胺、二氯化二硫、硫醯氯的配比為1:0.6:0.55(mol),收率88%。

丁硫克百威的合成二正丁氨基氯化硫與克百威反應,配比為1:1,反應過程加適量鹼液,反應溫度10~20℃。反應時間2h。反應畢加水攪拌10min,過濾,濾潭為未反應克百威,可回用。濾液分層,油層減壓脫溶,收率90%。

【製備方法二】

中間體羥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見克百威。也有文獻報導,由環己酮和異丁醛出發,經過叉醇醛縮合、氯化反應、芳環化反應、水解反應、閉環反應五步合成。其特點是由非芳香族化合物合成,是一種選擇性很高的合成路線。

主要用途

用於果樹、棉花、蔬菜、糧食及其他多種經濟作物上的銹壁虱、蚜蟲、薊馬、葉蟬等十多種害蟲的防治

安全信息

風險術語

R23/25:Toxic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毒。

R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與皮膚接觸可能致敏。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對水生生物有極高毒性,可能對水體環境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安全術語

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 避免皮膚接觸。

S37:Wear suitable gloves. 戴適當手套。

S38:In case of insufficient ventilation, wear suitable respiratory equipment. 通風不良時,須佩戴適當的呼吸器。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發生事故或感不適,立即就醫(可能的話,出示其標籤)。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該物質及其容器須作為危險性廢料處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釋放至環境中。參考特別說明/安全數據說明書。

系統編號

CAS號:55285-14-8

EINECS號:259-565-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