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虛擬人物]

丁丁[虛擬人物]

漫畫《丁丁歷險記》主人公

他來自《丁丁歷險記》,這套優秀的漫畫就像一個箱子,打開它們觸及那些陳舊的書頁,和記憶中一幅幅畫面,

丁丁丁丁

就像打開了我們對童年的隱約回憶、年輕時代的瘋狂痴迷和對未來的憧憬和幻想,一切都歷歷在目,讓我們感慨不已。丁丁——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他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探險故事,他完美的性格,博大的友情,是故事中最為奪目的火花,在記憶深處一點點地綻開。法國總統戴高樂有過一句名言:“生活的坎坷能和我相比的,這世界上只有一人就是‘丁丁’。”

丁丁——人物介紹

丁丁是個漫畫中的虛擬人物。
丁丁丁丁
雖然並不真實地存在,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後來成為最著名的比利時人。他的名氣甚至讓 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都嫉妒不已。後者在晚年就曾回憶,丁丁是他惟一的國際對手。“論生活的磨難與多變,只有一個人能與我相提並論,他就是丁丁。”作為一名記者,丁丁卻從不記錄人們告訴他的東西,相反,他總是自己去調查。並且不懼怕任何人和任何勢力,因此他成為了和平和正義的象徵。丁丁從來都是坐不住的,從他每一次的探險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點。在非洲,在美洲,在中國,在中國西藏,都留下了丁丁的腳印。甚至他成為了在月球上探險的第一人。雖然丁丁經常旅遊,但是他很少記錄什麼,有時雖然帶了相機,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他採訪報導或是旅遊見聞(唯一的一次是在《丁丁在蘇聯》,但有幸讀到此書的人很少)。可以說,記者身份對他來說是假的,但是不管怎樣,今天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喜歡丁丁。

創作者介紹

1907年5月22日,喬治•雷米(Georges Remi)在比利時的布魯賽爾出生。

創作者創作者

1924年,喬治•雷米開始使用埃爾熱(Herge)這個筆名。埃爾熱的發音和他的名字的開頭字母的法語發音相同。兩年後,埃爾熱在雜誌《比利時童子軍》上創造了《冒失鬼巡邏隊長托托爾》(Totor, Leader of the cockchafer Patrol),主人公是一個極愛冒險的偵察員,也是丁丁的原型。後來將托托的身份改成記者,並將名字改成了丁丁(TinTin)。為了讓讀者能對這個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給丁丁頭上加上了一撮永遠上翹的黃頭髮,並給了一條機靈、可愛的狗。這條狗的名字是她戀人的名字:米盧(Miro)。在後來的英文版里,這條狗改名為“白雪”。 1929年1月10日,丁丁和白雪在兒童讀物《小20世紀報》上誕生。1934年,比利時的Casterman出版社成為《丁丁歷險記》的出版商。並於同年遇見中國學生張仲仁,促成埃爾熱創作生涯的關鍵性轉折。埃爾熱開始重視故事主線的重要性和真實背景的必要性。他開始認真對待丁丁的創作,而不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遊戲筆墨。1939年,因埃爾熱的作品《藍蓮花》產生的深遠意義,作為《丁丁歷險記》的創作者受到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邀請。但因為隨後爆發的歐洲戰爭使之不能成行,使一直想往中國的埃爾熱引為憾事。
《丁丁歷險記》以15個月一本的周期快速創作,丁丁去了剛果、美洲、埃及,以濃郁的異國風情吸引著讀者。1934年,埃爾熱開始了著名的《藍蓮花》的創作,從此,丁丁不再僅僅是一個給西方人展示奇觀的導遊,而成為一個有友情、有痛苦、有勇氣、有智慧,正義的形象。也是從《藍蓮花》開始,埃爾熱在自己的繪畫中結合了中國的白描技法。樹立了自己的風格。更重要的是,《藍蓮花》使埃爾熱徹底破除了西方人對其他文明的偏見,開始以一顆平等開放的心態來描繪其他文明,並在今後的創作中將自由、解放和平等作為不變的主題。1946年創辦《丁丁報》。1950年他的“丁丁”被拍成電影。他還在50多歲時花了10年時間週遊世界,並於1973年到達中國。1929年到1985年,這56年,是丁丁不斷進行冒險的56年,也是丁丁漫畫從人物形象到藝術成就,到思想內涵,成長發展的56年。
憑藉著對當時那個時代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濃厚興趣,埃爾熱將歷史真實的環境與虛構情節巧妙結合。通過他明快的繪畫風格和清晰的敘述表達能力創造出的一部部作品,使得丁丁這個機智多謀的平民化的少年記者的歷險故事風靡全球達半個多世紀,埃爾熱為漫畫奪得了極高的榮譽,也為歐洲漫畫的發展起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埃爾熱埃爾熱

1942年,Casterman出版社決定從那時起將《丁丁歷險記》以全彩色(64頁)印刷出版發行,並要求埃爾熱將以前的版本改成彩色以使全套作品風格統一。1950年,埃爾熱完成《月球探險》後意識到:就象歷史事實和細節的精確的重要性一樣,創作中所涉及技術指數的精確性同樣重要。為此,他招募了一些合作者並成立了埃爾熱工作室。1960年,丁丁登上銀幕:比利時年青演員Talbot在《丁丁和神秘的金羊毛》中飾演丁丁。埃爾熱發現了這種現代藝術形式給他帶來了新的創作熱情。1969年,布魯塞爾的Belvision工作室根據《太陽的囚徒》創作了同名卡通片。1982年,為了慶祝埃爾熱的75歲生日,比利時天文協會將一顆新發現的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埃爾熱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中間。在比利時,只有兩個人最有名,一個是利奧波德二世,另一個就是丁丁。
1983年3月,埃爾熱與世長辭,共創作《丁丁歷險記》25部。埃爾熱死後獲得人們極高的評價。法國文藝界將他與科學幻想家儒勒.凡爾納其名並提,稱之為“名垂青史的漫畫家”,“兒童的良師益友”,“將不被重視的連環畫發展成偉大的藝術,和電影並肩媲美”。 半個多世紀以來,《丁丁歷險記》被譯成48種文字,迄今已銷售出2億多冊。丁丁同時影響了好幾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少年兒童。據有關資料統計:在西歐,95%的兒童熟悉丁丁的故事;還有60%的青年和80%的父母表示喜歡丁丁這樣的朋友。其影響可見一斑。
據有關資料說,在西歐,有95%的兒童熟悉“丁丁”的故事;還有60%的青年和80%的父母表示喜歡“丁丁”這樣的朋友。其影響之深意義之大,可同一個法國總統相匹敵而毫不遜色。

丁丁——意義

半個多世紀以來,《丁丁歷險記》被譯成48種文字,迄今已銷售出1.44億冊,走遍了世界各大洲。丁丁影響了好幾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少年兒童,他們通過埃爾熱的畫冊,和"丁丁"一起遨遊世界,增長見聞,甚至於有的人後來正是以丁丁為榜樣,開始自己的記者生涯的。據有關資料說,在西歐,有95%的兒童熟悉丁丁的故事;還有60%的青年和80%的父母表示喜歡丁丁這樣的朋友。其影響之深意義之大,確實可以同一個法國總統相匹敵而毫不遜色。
丁丁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熱愛,還由於他是和平、友誼和正義的象徵。遊歷中的丁丁與所到之處存在的不合理現象作鬥爭;抨擊金錢至上的軍火商和毒品販子,他講友誼、重許諾,扶弱斗強,智勇雙全。針對某些大國的擴軍奮戰,丁丁從1975年起,改穿勞動布褲,佩戴和平徽章,騎著摩托宣傳反戰。並於1950年先於任何人登上月球,充分表達了世界人民爭取和平進步的心愿和希望。
隨著歲月的流逝,丁丁始終保持著青春和勇敢精神,丁丁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之熱方興未艾。1987年埃爾熱基金會成立,接著在比利時索瓦涅成立了埃爾熱之友協會,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丁丁研究者、愛好者、崇拜者們參加了該協會。

丁丁——中國的身影

張仲仁:丁丁的中國靈感《丁丁歷險記》中,“張”是惟一一個真實的人。

張仲仁與埃爾熱張仲仁與埃爾熱

據法國文化部估計,在世界法語國家中,知道張仲仁這個名字的大約有10億人。正是他,幫助《丁丁歷險記》的作者,比利時人埃爾熱真正了解了中國文化,從而1935年誕生了《藍蓮花》。整個歐洲由此認識到一個沒有歐洲成見的中國。
丁丁和“張”的傳奇1935年出現在埃爾熱《藍蓮花》的故事裡,整個歐洲由此認識到一個沒有歐洲成見的中國。
一套《丁丁歷險記》風靡了大半個世紀,被譯成4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而對中國的“丁丁迷”來說,其中的兩本是最感親切的,因為埃爾熱讓丁丁來到了中國,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和神奇的西藏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尤其是那本於1935年8月9日至1935年10月17日在LePetitVingtiemev雜誌上第一次連載出版的《藍蓮花》,因為故事年代取自1931年的舊上海,因此如實地反映了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與奴役。而中間被丁丁救起的中國小男孩張也成為故事發展不可或缺的人物出現在書中。
當中國的讀者以自己一貫的眼光去讀那些發生在中國的故事時,也許驚訝於一個比利時人對中國的諳熟:並不走樣的中國人的服飾、上海的奢靡與衰敗、大煙館的醉生夢死以及街道兩旁寫著中國字的酒館飯店……甚至連繪畫的技法也仿佛有了中國風格。埃爾熱的中國靈感從哪裡來?他就是書中那位小男孩子張。他的真名叫張仲仁,是當時布魯塞爾皇家美院油畫系的一名學生。
10億歐洲人都知道的中國面孔。據說在歐洲,“張”是個家喻戶曉的書中人物。而他的中文名字,則因為音譯的問題,有的譯成“張仲仁”,有的譯作“張仲仁”。在《藍蓮花》中,“張”與丁丁的相識是來自張的落水。丁丁從水中救起了他,他們之間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可以看作他們彼此最初的溝通:“我叫張仲仁,可是,你乾什麼要救我呢?……我以為所有的洋人都是壞蛋,就像那些在很久以前殺害我祖父祖母的人一樣……”“不,張,並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是壞的。因為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間互不了解。同樣,很多歐洲人也認為中國人都是狡猾兇狠的人,還拖著一根長辮子。歐洲人還以為所有的中國女人都是小腳……”

丁丁丁丁

在另一本連環畫《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對這位中國孩子的評價是:“他是我認識的最好的人中間的一個:文靜、謙遜,而且有顆金子般的心。” 但埃爾熱認識張仲仁則是在法國,當時書中人物丁丁已經完成了他的前蘇聯、非洲和南美洲之游。埃爾熱突然想讓丁丁去中國。但他對於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十分陌生,於是經指導中國學生的戈賽神父推薦,埃爾熱結識了27歲的張仲仁。張仲仁1907年出生於上海。他是三代單傳。他自幼喜歡繪畫,中學時,他的人像畫被選掛在教堂里。這期間,他以教對方中文為條件,跟一位教士學法語。1931年,他利用“庚子賠款”出國留學,考入了布魯塞爾皇家美院油畫系。與埃爾熱相遇,兩人一見如故,遂成莫逆之交。埃爾熱把張仲仁接到家裡,一連幾個星期聽他講述中國:從歷史,哲學到文學,藝術……張仲仁還教會了他中國水彩畫。埃爾熱說,在這兒之前,他幾乎和所有的歐洲人一樣,很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似乎中國人依然拖著長辮子,吃燕窩,生了女孩兒扔進河裡……在張仲仁的啟發下,埃爾熱抹去了眼前迷霧。在《藍蓮花》里“張”是“丁丁”的好朋友,他是個謙虛而勇敢的人,體現了中國人民國難當頭時的尊嚴。畫面上的所有中國字,如:“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均出自張仲仁的手筆。這使《藍蓮花》成了當時揭發日軍侵華罪行,爭取國際聲援的武器。不僅造就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而且開始了一個法國人與一個中國人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
在《丁丁在西藏》中,丁丁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因空難而困在雪山中的張的一幕,至今讀來仍讓人感動不已。其實從中我們不難領略埃爾熱與張仲仁友情的深化。張仲仁對埃爾熱的影響首先是讓他對中國的國情有了最準確的了解。
在埃爾熱的家中,他們的長談是可以幾個星期不間斷。他們的主題永遠是中國。那裡的歷史、文學、風土人情以及當時正遭受的苦難。有著深厚美術功底的張還講到中國繪畫中的白描技法和水彩技法……他們友誼的見證還表現在連環畫中,所有的中國字都是張仲仁寫出來的。 有人評價說,《藍蓮花》之所以成為埃爾熱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因為埃爾熱的繪畫技法在這本書中達到一個新的高峰。丁丁這個人物也漸漸完整起來。
2001年5月22日,丁丁的歷險終於能夠完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一天,在比利時駐華大使館舉行了叢書的首發式,同時舉辦了“丁丁形象展”。這一天,還為了紀念一個把丁丁的歷險指引到中國來的人,他的名字叫張仲仁。這箇中國留學生和埃爾熱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使丁丁成為中國和比利時乃至整個歐洲的友誼見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