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闋詞

一闋詞,人們通常將一片詞稱為一闋,“前後闋”實為前後半闋的省稱,作為雙調詞段落稱謂的“前後闋”即前闋、後闋,合為一闋,稱“一闋詞”才是惟一正確的理解。參見程毅中《中國詩體流變史》。

一闋詞是指一首詞。通常人們錯誤地將一片詞稱為一闋,其實應該稱作前半闋和後半闋。只要我們明白了“前後闋”實為前後半闋之省稱,所有的問題均可迎刃得解。而這,不但是可以理推的,也是能夠被互動使用“前後闋”和“前後半闋”來指稱詞段的大量實例所證明的。例如,周濟《宋四家詞選》:評姜夔《暗香》[舊時月色]雲“前半闋言盛時如此,衰時如此。後半闋想其盛時,想其衰時。”評周邦彥《拜星月慢》[夜色催更]又雲“但讀前闋,幾疑是賦也。”譚獻《譚評詞辨》:評王沂孫《眉嫵·新月》[漸新痕懸柳]雲“後半闋蹊徑顯然。”又,評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下闋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龍榆生《詞曲概論》說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上半闋的四個五言句和下半闋的兩個五言句,拗怒都在句中;上下闋的兩個六言句,拗怒兼及句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0頁)程毅中《中國詩體流變史》:“詞中最常見的是雙調,一般是上下闋相同的,較長的雙調往往是後半闋與前半闋相同而又略有變化。”(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21頁),等等。從這些用例,我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作為雙調詞段落稱謂的“前後闋”即前闋、後闋,實為前半闋和後半闋之省稱。因而雙調詞的“前後闋”合為一闋的觀點,才是惟一正確的理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