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廟》

《黃陵廟》

黃陵廟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又叫湘妃祠,座落在洞庭湖畔。

介紹

黃陵廟黃陵廟

黃陵廟前莎草春,
黃陵女兒蒨裙新。
輕舟短櫂唱歌去,
水遠山長愁殺人。
作者】:李群玉
朝代】:
體裁】:七言絕句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黃陵廟前莎草春,
○○●○○●○
黃陵女兒蒨裙新。
○○●○●○△
輕舟短櫂唱歌去,
⊙○●●●○●
水遠山長愁殺人。
●●○⊙○●△
【注釋】: 蒨(qiàn):是一種紅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 。

作者簡介

李群玉是晚唐詩人中有特點的一個。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縣)人。《唐才子傳》稱他“清才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詠自適。詩筆遒麗,文體豐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謝子弟,別有一種風流。”又說親友敦促他入京應進士試,落第之後,就不再去。裴休為湖南觀察使,厚禮聘請他佐理郡中事務。曾勸勉他說:“處士被褐懷玉,浮雲富貴。名高而身不知。神寶寧久棄荒途,子其行矣。”這大約是裴休罷任的時候,勸他入京求仕的話。大中八年(公元八五四年),裴休為宰相執政。使李群玉進呈詩三百篇,同時為他上表舉薦,因而得授宏文館校書郎。但他還是不樂為官,不久即告假回家,二年後逝世。《唐詩紀事》說:“群玉好吹笙,善急就章,喜食鵝。及授校書郎東歸,盧肇贈詩云:‘妙吹應諧風,工書定得鵝。”他的詩今存三卷,五言為多,頗有清新古雅之作。生平事跡,大概如此

前言

黃陵廟黃陵廟

黃陵廟是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又叫湘妃祠,座落在洞庭湖畔。這首詩雖然以“黃陵廟”為題,所寫內容卻與二妃故事並不相干。詩中描畫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詩人對她的愛悅之情。

賞析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這是黃陵女兒即將出現的具體環境。美麗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待以至是在呼喚著一位美麗姑娘的到來。莎草碧綠,正好映襯出般家姑娘的動人形象。
“黃陵女兒蒨裙新”,一位穿著紅裙的年輕女子翩然來到,碧綠的莎草上映出了艷麗的紅裙。“蒨裙”,本已夠艷的了,何況又是“新”的。在莎草閃亮的綠色映襯下,不難想見這位穿著紅裙的女子嫵媚動人的身形體態。
“輕舟短櫂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是寫女子駕船而去。而船後還飄散著她的一串歌聲。詩人出神地凝望著,只見小船向著洞庭湖水面漸去漸遠,直至消失。“水遠山長”,形象地寫出詩人目送黃陵女兒劃著名短槳消失在遠水長山那邊的情景。“水遠山長”四字還象一面鏡子,從對面照出了悵然獨立、若有所失的詩人的形象。

評析

《黃陵廟》在藝術上的成功,主要在於採用了寫意的白描手法。詩人完全擺脫了形似的摹擬刻畫,十分忠實於自己的感受。綠草映出的紅裙留給詩人的印象最深,他對黃陵女兒的描畫就只是抹上一筆鮮紅的顏色,而毫不顧及穿裙女子的頭腳臉面。登舟、舉槳與唱歌遠去最牽動詩人的情思,他就把“輕舟”、“短櫂”、歌聲以及望中的遠水長山,一一攝入畫面。筆墨所及,無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藉助典故,也不追求花俏,文字不矯飾,樸實傳神,頗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美。

相關詩

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尚儼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題二妃廟
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啼血滴松風。
不知精爽歸何處,疑是行雲秋色中。
湘妃廟
少將風月怨平湖,見盡扶桑水到枯。
相約杏花壇上去,畫欄紅紫斗樗蒲。
湘中古怨(第三首)
南雲哭重華,水死悲二女。
天邊九點黛,白骨迷處所。
朦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萬古一雙魂,飄飄在煙雨。
二妃廟、湘妃廟,都就是黃陵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