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智慧養生》

《黃帝內經智慧養生》

《黃帝內經智慧養生》,作者韓珊珊,王會軍,由中國紡織出版社於2010年2月1日出版。描述的是以《黃帝內經》養生原則為主線,以對人體與四時季候關係的獨特理解,和人體各部分互為應照的整體養生觀念為出發點,從順應四時、順應時間、飲食調節、情志調節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古今各種養生思想、觀念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養生方法。本書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實用,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的通俗讀物。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黃帝內經智慧養生
作 者:韓珊珊,王會軍 編著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黃帝內經智慧養生黃帝內經智慧養生

出版時間:2010-2-1
字 數:310000
開 本:16開
ISBN:9787506461283
定價:36.80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黃帝內經》養生原則為主線,以對人體與四時季候關係的獨特理解,和人體各部分互為應照的整體養生觀念為出發點,從順應四時、順應時間、飲食調節、情志調節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古今各種養生思想、觀念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養生方法。本書文字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實用,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的通俗讀物。

目錄

序言
基礎篇
第一章《黃帝內經》能夠指導養生的原因
一、我國古代的中醫養生理論
二、《黃帝內經》對中醫養生理論的貢獻
第二章 《黃帝內經》的養生四理論
一、精、氣、神,人體健康的三大要素
1.精
2.氣
3.神
二、五行此消彼長,人體生生不息
三、由表知里,通過觀察自我體表掌握身體狀況
1.從藏象看養生
2.從經絡看養生
四、調和陰陽,養生的根本
1.陰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屬性
2.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本標誌
3.協調陰陽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
第三章 詮釋《黃帝內經》的養生六觀點
一、天人合一,順時應節
1.同步關係
2.制約關係
3.同構關係
二、養生之道,首在培補正氣
三、人體小宇宙——養生要著眼全局,綜合調養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人體與自然界具有統一性
四、過猶不及——養生也需適度
五、養生不能“量販”
六、養生不能“一曝十寒”
第四章 詮釋《黃帝內經》的養生六原則
一、脾胃為後天之本
二、防患未然,上醫治未病
三、氣血暢通,百病不生
1.決生死
2.處百病
3.調虛實
四、生命在於運動
五、調情志,讓身體獲得完全的健康
1.藏神
2.動形怡神
3.移情易性
六、食療勝藥療
進階篇
第五章 高臥酣眠,《黃帝內經》的身體節律觀和睡眠養生
第六章 四時輪迴,《黃帝內經》的四季養生
第七章 淡泊明志,《黃帝內經》的情志養生
第八章 結廬人境,《黃帝內經》的起居與地理環境養生
第九章 動靜結合,《黃帝內經》的動靜養生
第十章 養生療法
第十一章 名人養生逸事
第十二章 養生經典名言賞讀

序言

人,若問最寶貴的是什麼,恐怕99%的人會回答——是生命!從古至今,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渴望能夠活得健康,活得長久。因而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直到如今,健康長壽始終是人類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長壽的企盼和渴望更顯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突出。
養生不是一個淺顯的名詞,它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養生古時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追古溯源,這個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何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何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
怎樣才能長壽?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頤養天年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努力學習和切實遵循養生之道。只有堅持不懈並且腳踏實地的遵循那些正確的養生之道,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樹永遠鬱鬱蔥蔥。
可是面對林林總總的養生方法,無數人為之迷失了方向,不知何去何從。究竟什麼方法才是最實用的、最適合的呢?針對人們所困惑的這些問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關於養生的熱點、難點、盲點問題,我們潛下心來,回首祖先數千年來在養生方面進行的探索。最終,我們發現了《黃帝內經》!作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它不僅僅支撐起了整箇中醫的構架,而且對於改善人的生活質量,延緩衰老,延長壽命,提出了真知灼見。

文摘

基礎篇
第一章《黃帝內經》能夠指導養生的原因
一、我國古代的中醫養生理論
中醫養生在古時候稱“道生”、“攝生”、“養性”等,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老子》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天運》說:“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天理四時,太和萬物;四時迭起,萬物循生。”這些,都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它與中華文明的其他文化源流之間既有其同的淵源,又有密切的聯繫,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中醫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的養生,包含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武術等豐富的養生方法。
我國的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中醫養生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中醫養生理論中人體養生的根本。這與中醫學中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三者是生命的根本所在,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最重要的三大要素的理論,是一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