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

《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

《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總結了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衷心希望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通過品讀書中關於軍規的內涵,細細咀嚼其中的韻味、精華,讓涓涓細流般的感悟匯聚成浩瀚的心靈海洋,為自己創造一個灑滿陽光的人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黃埔軍校素有“中國將帥搖籃”的美譽。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是一群英雄實踐的見證。
感受黃埔,無需親自走進黃埔,只需領略它的精神。由侯海生編著的《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就是一本凝縮了黃埔精髓的精神盛宴。翻開它,你就會體驗到黃埔軍人的軍規、軍紀,感受到黃埔精英的魅力人格。我們謹以此書獻給那些胸懷壯志的青少年,希望他們能夠從中體悟到人生的精華、成功的智慧,捕捉到前進的勇氣、奮鬥的激情。

內容簡介

黃埔軍校,全名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一所中華民國的軍事學校,寄託著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理想,更承載著當時為了中國的革命而奮鬥的一代人的偉大抱負。每名黃埔軍人都是循著黃埔精神不斷地成長和成熟的。

目錄

第1章 黃埔軍校的團隊軍規
1.“合群就是救國”
2.舍小我,為大我
3.團隊精神是生存之本
4.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第2章 黃埔軍校的無私軍規
5.“升官發財請往他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
6.“儘管你吃的是草,但你必須奉獻出奶”
7.無私奉獻,感恩社會
8.公而忘私,捨生取義
第3章 黃埔軍校的學習軍規
9.“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
10.黃埔軍人自有黃埔氣質
11.創新是進步的階梯
1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第4章 黃埔軍校的服從軍規
13.服從:領導之母
14.服從:從零開始
15.服從:不要藉口
16.服從:一種習慣
第5章 黃埔軍校的毅力軍規
17.勝利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們
18.將信念做為毅力的營養劑
19.用腳步來強健我們的呼吸
20.冷靜是毅力的堅強支柱
第6章 黃埔軍校的忠誠軍規
21.最大的忠誠是愛國
22.忠誠是通向榮譽之路
23.軍隊孕育的是一種強烈的忠誠感
24.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第7章 黃埔軍校的挫折軍規
25.挫折是人生的動力
26.在挫折中征服自己
27.反省是挫折的良劑
28.拒絕發牢騷的習慣
第8章 黃埔軍校的適應軍規
29.適者生存
30.享受適應
31.煉獄:英雄的見證
32.適應環境,別讓環境去適應你

前言

1924年的中國,軍閥割據,兵荒馬亂,黃埔軍校在一個默默無名的長洲島上建立了。
此後不久,黃埔師生揮戈北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黃埔師生又對地方軍閥展開了削藩戰爭,這在很大程度上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的分裂局勢,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在抗日戰爭中,黃埔師生前赴後繼血撒疆場,用自己的血肉戰勝了倭寇的入侵,結束了中國近代百年恥辱歷史,一舉使中國成為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共兩黨數次內戰中,黃埔師生為政治信念相互對壘,直接影響了中國現代的歷史走向。國共兩黨、國民革命軍將士、黃埔軍校師生的功過、對錯且不細說,但自黃埔軍校創立那時起,中國的確向統一和強大邁進了一大步。不可否認黃埔軍校走出來的著名人物,無論是其數量、成就和影響,遠勝於世界上任何著名的軍事學校。
2010年的今天,距黃埔軍校建校已經八十多年了,當年浩蕩的黃埔師生隊伍到現在已經逝去了許多風雲人物,但是黃埔精神和黃埔文化絕對不會隨著黃埔師生的遠去而沉寂或消亡。本書總結了黃埔精神,提煉出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包括團隊、無私、學習、服從、毅力、忠誠、挫折和適應等八方面內容。
正是憑藉著這32條黃埔軍規,黃埔軍校培養了數不勝數的軍事天才和政治精英,創造了黃埔軍校輝煌的成就,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歷史經驗。中國人愛讀歷史、好寫歷史的理由,正是因為它總是能帶給人思考、想像以及自我內在省思的樂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同時其身心發育處於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逐漸形成,品德初步養成,人生的觀念和思維模式越來越清晰。
曾經多少次聽大師們說過,青少年的成才、成功僅僅因為有一個優秀的榜樣的引導。所以,從榜樣中吸取營養,自我完善就是成人、成才、成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黃埔軍校的這32條軍規正是提供了一種永不褪色的榜樣模範,相信這本書可以成為青少年適應社會,成功做人、做事的人生指南。
感受黃埔,無需親自走進黃埔,只需領略它的精神。《黃埔軍校的32條軍規》就是一本凝縮了黃埔精髓的精神盛宴。翻開它,你就會體驗到黃埔軍人的軍規、軍紀,感受到黃埔精英的魅力人格。我們謹以此書獻給那些胸懷壯志的青少年,希望他們能夠從中體悟到人生的精華、成功的智慧,捕捉到前進的勇氣、奮鬥的激情。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3.團隊精神是生存之本
鈴聲響過,一群才結識的考生,帶著友情和競爭意識,默默等著黃埔軍校的入學考試。教室里充滿了陝北的羊皮襖味,山東的大蔥煎餅味,山西的老陳醋味,湖南的辣椒味…大家不遠萬里,來自五湖四海,共同組成這樣一個革命團隊。革命事業就是愛國,就是救國救民,共同擔負這個責任,具有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完成愛國、救國和革命的重任,就要靠大家團結一致,相互信任,共同奮鬥。黃埔軍校將愛國、敬業、忠誠、團結等黃埔精神根深蒂固的灌輸到每一個熱忱學生的思想世界中。
悠悠愛國志,千古軍校魂。黃埔軍校構建了無數個生長著崇高追求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無數個懷抱偉大使命的高尚人格。團隊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人多好辦事”,它的巨大作用在於團隊行動可以達到個人無法獨立完成的成就。黃埔軍校的軍事演習,能讓每一名學生在演習中體驗到團結的力量有多大。
孫中山先生在《北上宣言》中陳述道:國民政府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一切軍閥。這是一個慣有立場,他重申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指出“國民革命之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個團隊精神,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對外政策必須取消一切不平等約規,取消殖民地的種種歧視和壓迫;對內實行統一全國,保障最廣大人民的生存權和自由權,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國家、改善勞動者的生計,確保國家之自由獨立,軍閥不致死灰復燃。實現國民革命並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在於人民自己掌握武器。“凡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者無不敗;反之,與國民結合以速國民革命之進行者無不勝”,其途徑“第一步使武力與國民相結合,第二步使武力為民眾之武力”,才能掃除各軍閥勢力“瓜分利益及壟斷權利之罪惡”。
為了實施和加強政治教育,黃埔軍校專門制定了《政治教育綱要》,以期在教學中貫徹執行。下面是其中一些很經典的規定。
第一:使學生徹底了解軍隊中他自己的責任,使一切已經與國民相結合的武力,漸進而成為真正的國民之武。
第四:必勝之信念,首以三民主義及中華民族悠久光榮之歷史為根源,更以周密之訓練與卓越之指揮充實之。凡我軍人,應發揮我中華民族之禮義廉恥,與信勇仁智固有之德性,砥礪為黨國犧牲之精神,縱當物質缺乏,戰斗極慘酷之際,仍能上下相依,鞠躬盡瘁,抱有必勝之信念也。
第七:協同一致,為達戰鬥目的之要素,不論兵種,無分上下,均須同心協力、同仇敵愾,始可獲戰鬥之成果。凡能考察全般之情勢,各自注重其職責,努力於其任務之遂行者,是即協同一致之旨趣。而諸兵種協同之本義,又以使步兵能達成其目的為主旨也。
第九:各級幹部,為軍隊指揮之樞紐,士兵團結之核心。故凡事必須率先躬行,與部下共同甘苦,而使之尊信。且於戰鬥慘酷之際,尤須勇敢沉靜,從容指揮,以打破其艱險困窮之環境,使部下信仰彌篤。視若泰岳,乃能克敵致果,完成使命。
第十:士兵雖處於疲勞困苦之際,仍須保持同仇敵愾與智勇果斷活動之士氣為首務。即在激戰之時,其士兵雖偶失其思慮與果斷之能力,亦須使其能隨指揮官之動作,從事於戰鬥。倘其幹部發生傷亡,應即以同隊中勇敢之士兵為模範,始終保持其全體一致之行動,期得最後之勝利也。
一個人願意承擔多大的責任就會擁有多大的成就,黃埔之所以能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使得一批批革命軍人從這裡成長起來,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就是因為黃埔人有著崇高的團隊精神,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將挽救中國的危亡當作一種責任。恰恰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責任意識,讓他們能夠自動、自覺、自發地去做事。
黃埔軍校的師生由於參加北伐而使黃埔軍校本身的校威、軍威也達到頂峰。北伐戰爭期間,黃埔師生貢獻突出,戰績輝煌。擔任北伐任務的國民革命軍第1至8軍10萬之眾,其中黃埔本校及潮州、南寧、武漢、長沙等校師生參加北伐的就多達3萬餘人。其人數相當於兩個軍的實力,是北伐軍中訓練有素的軍事、政治骨幹。
棉湖之役,是東征中第一次最慘烈的一場硬仗。黃埔軍校學生士氣昂揚,憑藉以一當百之精神,以一團之兵力,抵擋住林虎、劉志陸等率領的近萬人的進攻,以少勝多,以寡敵眾,實為戰史中所罕見。多年來,何應欽回憶當年的棉湖戰役時說:“棉湖戰役在今天看起來是一個很小規模的戰鬥。但在當時卻是吃力的一戰。那時的炮兵不像現在,有馬匹或車輛的拉曳,那時的炮,要由人扛抬,在那種艱難的情況下,每名學生都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給後世留下了堪稱是完美的一戰。”
汪精衛在黃埔軍校初辦時也從軍校卓越的表現里看到了輝煌的前景,所以他曾以國民政府常委會主席的地位兼任軍校黨代表,以求在軍中建立自己的體系。他在黃埔軍校時,也的確有很多崇拜者。後來,他成為賣國、叛變革命的漢奸,並在南京偽政府名義下辦過自己的“黃埔軍校”,但是他背棄了黃埔精神“愛國革命”的基本宗旨,所以不管是正宗黃埔軍校畢業生,還是偽政府名下的“黃埔軍校”畢業生,沒有人願意提到是他的學生,更談不上跟隨他。
汪精衛的所作所為,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將挽救國家的危亡當作自我的責任與使命的愛國和革命的精神,即成就了黃埔軍校,也證明了二者相輔相成的重要性。那種只顧滿足自己私慾,根據自己所想所思而採取的行動,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永遠都是渺小的。只有把國家民族利益至上,團結帶動大多數人共同前進的行動,才會名垂青史。黃埔的這種愛國的團隊精神,以民族的興旺為己任的責任意識讓黃埔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興旺而奮鬥,才得以讓黃埔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