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

《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

《高新科技產業管理》視野開闊,文理滲透,文風清新,寓教於德,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高度,探尋了我國高新科技及其產業化管理的最佳模式和方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高新科技產業管理》運用管理科學的原理、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從巨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揭示了當代高新科技及其產業成長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從認識論的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國在高新科技及其產業管理的經驗和教訓。

編輯推薦

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社會與科學技術
一、社會的概念與內涵
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
第二節科教興國
一、教育的特殊社會作用
二、科教興國的時代背景
三、科教興國的國際競爭形勢
四、科教興國的目標任務
五、科教興國的輻射型影響
第三節科技人才工程
一、科技人才及其基本特徵
二、科技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作用
三、科技人才的素質修養
四、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培養
五、科技人才隊伍的結構和效能
六、科技人才的使用與管理
七、不同國家人才開發戰略的比較研究
第四節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
一、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概念
二、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時代背景
三、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特點
四、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學科原理
五、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研究內容
六、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研究的時代意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高新科技概要
第一節高新科技範圍
一、高新科技概念
二、高新科技的戰略地位
三、高新科技範圍的界定
四、我國高新科技的攻關重點
五、21世紀高新科技發展趨勢展望
第二節高新科技的社會特徵
一、科學技術原理的漸進性
二、成果開發的創新性
三、促使社會變革的飛躍性
四、技術成果的智力性
五、國際競爭的戰略性
六、環境要求的系統性
七、關聯技術的綜合性
八、技術創新的周期性
九、社會經濟效益的預測性
十、研製開發的風險性
十一、社會影響的國際性
十二、成果效應的兩面性
第三節高新科技的社會作用
一、高新科技是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槓桿
二、高新科技是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監控器
三、高新科技是人類社會生活不斷改善的源泉和法寶
四、高新科技深化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五、高新科技是改造傳統產業的加速器
六、高新科技是人類面向未來的主導力量
七、高新科技是挫敗西方“和平演變”陰謀的武器
本章小結
第三章高新科技成果產出的力量因素
第一節基礎理論研究
一、基礎研究與基礎科學的關係
二、基礎研究與其他研究的關係
三、基礎研究的特點
四、世界範圍內基礎研究的攻關重點
五、基礎理論研究的支撐條件
六、國外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呼聲高漲
七、我國基礎理論研究的對策與措施
第二節技術開發研究
一、技術開發研究的內容
二、技術開發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三、我國技術開發研究應遵循的原則
第三節綜合研究
一、綜合研究的原理
二、綜合研究的社會作用
三、高新科技領域綜合研究實例
四、我國高新科技綜合研究的建議
第四節移植嫁接研究
一、移植嫁接的源流
二、高新科技領域移植嫁接研究的生命力
三、我國移植嫁接的主要領域
四、移植嫁接研究要知法懂法
第五節中間試驗研究
一、中間試驗研究的作用
二、中間試驗研究與其相關變數
三、關於我國開展中間試驗研究的建議
第六節產品開發研究
一、產品開發研究的內涵
二、新產品及其研製原則與重點
三、新技術產品研製的程式和設計
四、新技術產品研製的內容
五、新技術產品效益及其評價研究
第七節情報信息研究
一、情報、信息的概念及相互關係
二、情報信息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
三、加強科技情報信息研究的時代意義
四、市場經濟條件下情報信息收集內容
第八節組織管理研究
一、高新科技組織管理的重大意義
二、高新科技組織管理應遵循的重大原則
三、高新科技組織管理的主要內容
本章小結
第四章高新科技研究成果的轉化
第一節高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與條件
一、高新科技研究成果轉化機制概述
二、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在動力機制
三、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的外在導推機制
四、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條件
第二節高新科技研究成果的開發
一、高新科技成果開發的類型
二、高新科技研究成果的開發方式
第三節高新科技成果的轉移
一、高新科技成果轉移是科技發展的規律
二、高新科技成果的轉移途徑
三、影響高新科技成果轉移的因素
四、高新科技成果轉移的程式
第四節高新科技成果的評價與推廣
一、高新科技成果的質量評價
二、高新科技成果鑑定
三、高新科技成果的推廣
四、高新科技成果的有償轉讓
五、高新科技成果有償轉讓的途徑
第五節加速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
一、我國高新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分析
二、最佳化高新科技研究成果環境的對策
本章小結
第五章高新科技預測
第六章高新科技園區建設與管理
第七章面向未來的世界科技競爭
參考文獻

序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顯露端倪。經濟全球化、科技經濟一體化、信息社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時代潮流洶湧澎湃,滾滾向前,正在衝擊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而促使人們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極力提高社會生活質量的同時,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如何求得國家在未來世界激烈競爭中的有利地位,因而都不約而同地把眼光投注在科學技術的發展t上。諸多事實雄辯地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科學命題的內涵極其豐富,它既包括潛在生產力,也包括現實生產力。潛在生產力是指一些理論成果,如新發現、新發明、新技術、新原理等。雖然這些都是紙上的東西,屬於軟生產力的範疇,但一旦激活和轉化後,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巨大威力。現實生產力一般是指物化成果,即新材料、新設備、新產品等,這些物化成果都是由潛在生產力轉化而來,看得見,摸得著,是名副其實的硬生產力。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往往通過現實生產力表現出來。人們所看到的,大多是這些露出水面的冰山,而在水下部分的能量,實在大得無法估量。當然,要使潛在生產力變為現實生產力,必須要靠物化勞動和科學管理兩個因素。物化勞動即產業化過程,科學管理是由技術革命轉變為產業革命的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最佳化管理就能極大地釋放出科學技術的潛能,展現其現實生產力的巨大威力。高新科技之所以受人青睞,就是這兩大因素充分作用的結果。我國是個經濟後髮型的發展中大國,與先進已開發國家的差距,恰恰表現在科學技術這個關鍵面上。如何利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來迅速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縮小和世界最先進國家的差距,腳踏實地,努力趕超,是時代賦予全國人民的神聖任務。作為時刻都與科學技術打交道的高校學人,責任更是繁重光榮。《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本書編寫者就是秉持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目的,為高新科技在我國的成長發展而鼓與呼的。他們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經驗系統化,著書立說,奉獻給國家和人民,希望能為國家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生產力,創造出更加優良和諧的人居環境,幹些實事。這種願望是美好的,值得提倡的。
該書作為高等學校教材,具有觀點鮮明、原理科學、結構嚴謹和語言流暢等共同特點,在實踐和宣傳科學發展觀和和諧小康社會目標上,具有較高的思想學術價值和實踐套用價值。

文摘

第一章導論
【學習目標】
素質目標:了解科技興國的地位、作用、時代背景、戰略目標和影響;
知識目標:掌握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實踐之間的相互關係;
技能目標:了解科技人才工程在建設現代強國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標:掌握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概念、特徵、學科原理和研究內容,並能初步實踐運用。
【本章引例】
在現代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中,美國和日本都是公認的富國和強國。日本每年的專利申請都在30萬件以上,約占世界年專利申請總量的1/4;美國是日本的一半。在新技術產品搶占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日本也大多拔得頭籌。但日美之間智慧財產權糾紛案件也多,日本企業卻總是敗多勝少。據統計,從1974-1984年的10年間,美國國際委員會(ITC)對日本企業提出起訴的侵權案件共59件,其中涉及專利糾紛的50件,日本只有1件勝訴。日本機械出口協會的調查結果表明,近10年來,日本企業遭美國起訴112起,私下了結281起,有219起賠款。日本企業處於劣勢的局面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明顯。
問題提出
1.日本專利申請數量龐大,新技術產品也多,是名副其實的發明大國、貿易強國,為什麼在日美智慧財產權糾紛中處於劣勢?其中原因何在?
2.日美智慧財產權糾紛對我國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有什麼啟示?
當代科學技術和世界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推動著社會的巨大進步,同時也對現代社會及其結構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社會化的時代潮流,正在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社會、科技、經濟和貿易領域中產生的這些互為因果的促進關係或矛盾關係,需要國家全面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科學、準確和客觀地去觀察和認識各種問題,從而把握時代脈搏,駕馭系統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求得巨型社會系統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的和諧統一。因而,提出了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的課題。

華南理工出版社出版書籍(七)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二十多年來,我社始終堅持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辦社宗旨,秉承“服務教育,傳承文明,致力原創,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以品牌建設為龍頭,以學科建設為依託,發揮學校學科和廣東地域優勢,堅持以學術精品為立社之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辦社實力不斷提高

《啟示與借鑑》
《美國企業的非經濟環境》
《信息情報與檢索》
《青春風雅頌》
《遠程教育學——學與教的理論和方法》
《管理創新能力訓練實驗教程》
《書香流韻:廣東省出版科研論文集》
《財經套用文模型寫作》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指導》
《大亞灣水生貝類彩色圖集》
《品牌學概論》
《電子商務安全保密技術與套用(第二版)》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概論》
《務實·創新·發展》
《青春創想曲》
《套用數值分析》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粵東客家生態與民俗研究》
《品牌戰略管理》
《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築與人文景觀》
《2008——華工人》
《廣東瑤族舞蹈與音樂藝術》
《走進美國音樂》
《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築與城市物理環境》
《客家詩詞三百首》
《政治經濟學原理(第二版)》
《羽毛球》
《高等學校入黨教程》
《高新科技產業化管理》
《數據、模型與決策》
《模具製造工藝》
《廖安祥研究》
《無機生物材料學》
《羅香林研究》
《足球》
《運動人體科學基礎教學》
《民事訴訟法》
《走進歌劇(樂譜部分)》
《電工技術》
《尚禮》
《市場攻畋:滿意度測評》
《申論寫作全析(第二版)》
《旅遊市場行銷》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在城院聽講座》
《電子技術套用基礎》
《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概論》
《智慧財產權法學》
《田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