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文通》

《馬氏文通》

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漢語語法著作。

基本信息

《馬氏文通》

1.1概述

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漢語語法著作。原名《文通》。馬建忠著。189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陸續刊行,版本甚多。

《馬氏文通》《馬氏文通》

章錫琛依據1904年本校點,成《馬氏文通校注》,195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商務印書館重排印行原書,並附索引。呂叔湘、王海棻合著《馬氏文通讀本》,逐章逐節加上按語和注釋,198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2馬建忠其人

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蘇丹徒人,語法學家。年輕時在上海讀書,學會拉丁文、希臘文、英文和法文。1875年留學法國,回國後幫助李鴻章辦理洋務。馬建忠提倡振興工商業,主張富國先富民,要求學子既攻讀中國聖賢的書,又精求西方的文明。他在《馬氏文通》後序中說:“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學文焉……微特中國之書籍,其道理可知,將由是而求西文所載之道,所明之理,亦不難精求而會通焉。”為此他花了10多年時間寫成此書。全書以典範的文言文為研究對象,取材於四書、三傳、史記、漢書以及韓愈的文章。例句有七八千。全書的系統模仿西方傳統語法,同時也注重漢語實際。如詞類系統,除了名字、代字、靜字、動字、狀字、介字、連字、嘆字之外,增加了助字(語氣詞)。又如句法系統,拿靜字(形容詞)與動字(動詞)並列,認為它們都能充當語詞(謂語)。全書分10卷。卷一講“正名”,介紹主要的術語。卷二至卷九依次論述各類實詞和虛詞。雖然以詞類為綱,但是具體分析時莫不依據語句。卷十論句讀,是句法的總論。作者在《例言》中說:“是書本旨,專論句讀。”這是《馬氏文通》的特點。馬建忠主張根據詞義確定詞類,同時認為詞類和句子成分有對當關係。如果遇到不符合這種規定的情況,就用詞類通假來解釋。例如“其愚不可及也”中的“愚”為形容詞,這裡用作名詞。他又認為"字無定義,故無定類",與詞類通假說不無矛盾。《馬氏文通》編寫期間,馬建忠之兄馬相伯(1840~1939)曾參與其事。這本書奠定了漢語語法研究的基礎,它標誌著中國文法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見彩圖)

1.3《〈馬氏文通〉研讀》綱要

北京大學古代漢語教研室:

現任主講教師:宋紹年教授、邵永海副教授
1.課程的沿革、內容簡介和獲獎情況
本課程開設於1956年,最先由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講授,並一度聘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講授。80年代初,1980年——1994年由郭錫良教授講授;1995——2002年由宋紹年教授講授,2003年由邵永海副教授講授,

2004年由宋紹年教授講授。
古漢語語法研究包括共時語法系統的研究和歷史語法演變的研究,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託,本課程屬於共時語法系統研究的範疇。
本課程通過指導碩士研究生精讀《馬氏文通》,使學生站在漢語語法學今天的高度重溫經典之作,在準確理解《文通》文本的基礎上,知人知世,充分發掘當今通行的古漢語語法系統同《文通》之間的聯繫,比較二者在詞類系統、句法系統和句類系統諸方面的異同、得失,使學生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古漢語語法系統觀念。
本課程要求碩士研究生讀出經典的現代性,而不是把經典僅僅當做古玩來欣賞、把玩。課程要求學生同時閱讀重要的《文通》研究著作和有代表性的古漢語語法著作,引導學生思考上古漢語語法系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上古漢語語法系統研究應該如何向前發展,漢語語法系統研究怎樣同語法演變研究相互配合,以及《文通》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能夠給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啟示。
本課程採用討論方式授課,根據《文通》內容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指定基本讀書範圍,並確定每次課的中心發言人(所有學生都有機會作為中心發言人),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並對討論進行總結和評論。
2.課程的性質、學分、教材和對象
課程性質:研究生必修課
授課對象:漢語史方向的研究生
教授時間:一學年,每周3學時
學分:6
使用教材: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宋紹年:《馬氏文通研究》,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教學大綱
第一講馬建忠其人
1.放眼世界的愛國思想家
2.維護民族利益的外交家
3.學貫中西的學者
第二講《馬氏文通》的理論基礎
第三講《馬氏文通》句讀論研究
4.句讀總論
5.詞與次
6.讀與頓
7.句
8.關於段落
第四講《馬氏文通》實字論研究(名字與代字)
9.名字
10.代字
第五講《馬氏文通》實字論研究(靜字與狀字)
11.靜字
12.狀字
第六講《馬氏文通》實字論研究(動字上)
13.動字總論
14.外動字
第七講《馬氏文通》實字論研究(動字中)
15.內動字
16.同動字
17.助動字
18.無屬動字
19.動字假借
20.動字辨音
第八講《馬氏文通》實字論研究(動字下)
21.坐動與散動
22.動字相連而不相承者
第九講《馬氏文通》虛字論研究(介字)
23.介字總論
24.介字“之”
25.介字“於”
26.介字“以”
27.介字“與”
28.介字“為”
29.介字“由”“用”“微”“自”
第十講《馬氏文通》虛字論研究(連字上)
30.連字總論
31.提起連字
32.承接連字
第十一講《馬氏文通》虛字論研究(連字下)
33.轉捩連字
34.推拓連字
35.連字小結
第十二講《馬氏文通》虛字論研究(助字與嘆字上)
36.助字總論
37.傳信助字“也”
38.傳信助字“矣”
39.傳信助字“焉”
第十三講《馬氏文通》虛字論研究(助字與嘆字下)
40.傳疑助字
41.合助助字
42.嘆字

1.4主要參考書目:

馬建忠:《適可齋記言》,中華書局,1964
《適可齋記行》,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1983
章錫琛:《馬氏文通校注》,中華書局,1954
金兆梓:《國文法之研究》,商務印書館,1983
何容:《中國文法論》,商務印書館,1985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王力文集1卷,山東教育,1984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文集2卷,山東教育,1985
《漢語語法綱要》,上海教育,1982
《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63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1982
《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1979
《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
《馬氏文通讀本》,與王海棻合作,上海教育,1986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台聯國風,1959
朱德熙:《語法講義》,朱德熙文集1卷,商務印書館,1999
《語法答問》,朱德熙文集1卷,商務印書館,1999
《語法叢稿》上海教育,1989
郭錫良:《古代漢語》,唐作藩、何九盈、蔣紹愚、田瑞娟合作,商務印書館,1999
陸儉明:《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1993
徐通鏘:《語言論》,東北師大出版社,1997
孫玄常:《馬氏文通札記》,安徽教育,1984
張萬起:《馬氏文通研究資料》,中華書局,1987
蔣文野:《馬氏文通論集》,河北教育,1985
《馬建忠編年事輯》,河北教育,1988
語言所古漢語研究室:《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
侯精一、施關淦主編:《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0
姚小平主編:《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史》,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
宋紹年:《馬氏文通研究》,北大出版社,2004

相關連線

http://www.jpk.pku.edu.cn/pkujpk/course/gdhy/courses/courses_mswtyd.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