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的女婿》

《飛來的女婿》

198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影片《飛來的女婿》以喜劇的形式,歌頌了生產承包責任制和科學種田,歌頌了青年人純正的愛情,批判了因循守舊的思想。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飛來的女婿》《飛來的女婿》

20世紀80年代的江南農村,黨的農業政策激發起農民極大的生產積極性。谷家灣生產隊副隊長兼承包組組長谷正茂,是個科學種田迷。他在女兒小蘭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在承包田裡引進新稻種74號珍珠稻。父女倆專心搞科學種田,卻惹惱了小蘭媽。原來她正為女兒的終身大事暗暗發愁。一天,小蘭媽到杭州旅遊,無意中結識了祝家村的祝二嬸。正巧,祝二嬸也在為兒子劉純的婚事煩惱,農業技術員劉純也醉心於科學種田。這兩位大媽同病相憐,談得十分投機,還暗自約定日期,安排子女相親。相親那天,小蘭媽謊稱到祝家做客,讓小蘭用腳踏車將她送到祝家。劉純從堂弟祝興那裡得知母親要他回家相親,十分不滿。恰好此時,谷正茂特來請他去傳授珍珠稻的種植技術,他乘機逃脫去了谷家。來祝家做客的小蘭,弄清真相後,憤然而去。祝二嬸眼看“相親”將落得不歡而散,為挽回僵局,她急中生智,硬把祝興拉來冒充劉純。小蘭媽一見假劉純生得相貌端正,大為中意,決定與祝二嬸攀上這門親。兩個喜氣洋洋自鳴得意的母親,雖然受到了各自子女的拒絕、責難,惹來了眼淚和煩惱,卻依然要把這門親事辦成。金色的秋天,新稻種珍珠74號獲得了豐收,小蘭和劉純志趣相投,在辛勤的勞動中產生了愛情,用不著谷大媽操心,女婿終於自己飛到了家中。

幕後故事

《飛來的女婿》《飛來的女婿》

在這部反映農村生活的喜劇片《飛來的女婿》中,陳述飾演憨厚樸實的農民谷正茂,雖然這次不再以“壞”示人,但他詼諧幽默的表演,同樣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他的敬業精神更是令人嘆服。為了主人公谷正茂的那件土布衫,陳述把一件嶄新的、連皺褶兒都沒有的土布衫用茶葉和水煮了三遍,晾乾後的布衫上留下的痕跡很像勞動後留下的汗跡。而為了驗證與角色的距離,陳述特地穿著這件“加工”過的土布衫逛了趟南京路,見逛完了也沒人認出他來才放心。

片中演員

李玲君,一位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又是普普通通的電影演員,像一片綠葉,在百花競放的銀苑裡,默默地用那么一抹“綠色”點綴著紅花,描繪著春色。

《飛來的女婿》中的小蘭娘《飛來的女婿》中的小蘭娘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李玲君就把劉四姐(《渡江偵察記》)這位智勇雙全的女游擊隊長形象深深地鐫刻在觀眾記憶的螢幕上。八十年代,她又以扮演小蘭娘(《飛來的女婿》)這一富有喜劇色彩人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笑聲。在三十多年的影壇生涯中,李玲君曾經塑造過這么一些觀眾熟悉且喜愛的人物;然而她演得更多的還是一般的角色,有的甚至沒有名字!
李玲君第一次上銀幕,就是在解放後上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農家樂》中扮演一位不知名姓的農村姑娘。那時,她剛從馳騁在解放戰爭戰場的華東軍區文工團轉到上影。新的環境、新的事業,一切是那么陌生,讓人膽怯;一切又是那么新鮮,激人追求。李玲君正是懷著這種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攝影棚的。儘管她在《農家樂》中演的那位農村姑娘連一句台詞也沒有,可是她仍然感到十分緊張。幾個鏡頭拍下來,她手心都攥出了汗。第一次看樣片,她也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喘,既想從銀幕上看到自己,又害怕看到自己。呵,這跨上銀幕的第一步真吃力啊!
萬事開頭難。第一步畢竟跨出去了,緊接著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從《農家樂》開始,李玲君就把自己的藝術生命緊緊地和電影維繫在一起了。她相繼在《女司機》、《金銀灘》、《渡江偵察記》、《閩江桔子紅》、《不夜城》、《藍光閃過以後》以及《飛來的女婿》等十多部影片中扮演過角色。令人欽佩的是她這么一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文工團戰士,演戲從來不挑剔,不管什麼片子,不問什麼角色;哪怕字幕表上沒有名姓的跑龍套角色,她都樂意演;而且總是一絲不苟地認認真真地演。在她看來,作為一個演員,再沒有比珍惜每一次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更重要的了。
數十年來,除了少數影片外,李玲君扮演的大都是配角;即使在“劉四姐”蜚聲影壇後,他仍然十分謙恭地扮演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她說過:“對一部影片來說,角色有主、配之分;但對一個演員來說,全都是創作。”她還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主角和配角一樣都具有創作的天地,都具有開掘的深度,都一樣能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因此扮演配角同樣需要生活,需要對角色的深刻理解,需要動腦筋、下苦功。
李玲君剛踏上銀幕的時候,還是一個十多歲的扎小辮子的解放軍文藝戰士,她感嘆時間的匆匆流逝,更感嘆自己對電影事業所做的工作太少。她說:“現在年紀大了,更覺得時間的寶貴,反而比青年時期更注重珍惜創作的機會,只要有適合我演的角色,哪怕只有一、二個鏡頭我都會積極去爭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