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男女》

《非常男女》

《非常男女》從1996年8月8日開播,截至本周四,共播出了129集,現場速配成功553對,其後繼續發展最終結為連理,並通知製作單位的只有37對。婚後生下兩男兩女四個“非常寶寶”。每集《非常男女》會錄十幾個小時,平均每集速配成功四到五對。

基本信息

節目介紹

非常男女非常男女

《非常男女》的“速配”(一詞源自台語,意即兩人很搭調,目前有人引申為配對)共分三個按鈕階段,第一次是“一見鍾情”,純粹依據外表判斷。接著進行“非常話題”,來賓交叉討論兩性之間的話題,作為觀念的交換,之後第二次按鈕“二見鍾情”,只能選一個。接下來,互相鍾情的男女開始“老實說”———參加者對心儀的異性提出一些敏感問題,單刀直入,製造節目效果,也了解對方的觀念。例如:“婚後你會和前任女友聯絡嗎?”有的暗示對方她會選他,也有的旁敲側擊,問心儀者旁邊那位。最後就是“非常速配”,必須雙向按鈕才算配對成功。此時有星座專家分析速配成功的男女今後交往中的注意事項。
製作單位表示,“親友團”往往是速配成功的關鍵,陪來賓到現場參加的親友們,往往會趁上廁所的機會,遊說參加者心儀的對象,“我弟弟最帥了,心地也好”,推銷的功夫,加上讓對方看到親友團是如何的一團和氣好相處,往往促成佳人點頭。另外,親友團也可發言。有時主持人問參加者“你有門戶之見嗎?”來賓說沒有,結果她的父母卻堅持一定要門當戶對。
製作單位堅持的原則是,節目上不談家世背景,上節目前不讓來賓互通有無,以免造成判斷上的誤導。

主持人介紹

胡瓜

胡瓜1959年6月4日-),本名胡自雄,台灣藝人、歌手、綜藝節目。出生地是苗栗縣的三義鄉,父親籍貫江蘇宜興,母親為苗栗客家人,故他也自稱是客家人。他與張菲吳宗憲張小燕被合稱為主持界“三王一後”。張菲是胡瓜早年於秀場時代的師父。

高怡平

高怡平(英文名:IsabelKao,1966年6月7日-),台灣綜藝節目主持人。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首先成為中視簽約藝人,擔任中視節目的外景主持人。以與胡瓜主持的中視交友節目《非常男女》而走紅。與蘇姓CEO結婚後,移居上海。2008年移居回台,與卜學亮同台主持《快樂星期天》,並開始接觸時尚界之活動。2010年加入MissSofi包款設計師行列。

來賓審查

高怡平和胡瓜高怡平和胡瓜

《非常男女》的來賓群一望都是俊男美女,其實都是經過特別挑選的。
報名參加節目的來賓,大部分是直接和製作單位聯繫,也有認識工作人員“走後門”的。奇怪的是,外國人報名的特別多,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尤多。
過去曾利用網路公開徵召來賓,後來發現上網報名者開玩笑的居多,有人甚至替不知情的朋友報名。
許多藝人經常開玩笑“我要上非常男女徵婚”。製作單位曾做過一次特別節目,請到六男六女12位演員,目的在於製造節目效果而已。
來賓報名後,製作單位會進行篩選,製作單位百是傳播公司節目部經理韓秋鳴說:“畢竟是綜藝節目,為了效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木訥、怯場,要肯講、敢講,不要辭不達意。長相不一定非是賞心悅目的美女俊男,但也不能讓人看著難過。節目上過非常美麗的女子,但沒出現過殘疾人。”
至於在認證上,製作單位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採取自行負責的原則。報名表上要寫清本人詳細資訊,在末尾一欄“上述皆屬實,如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上籤名。資料中包括:是否有前科?是否結過婚?有無戀愛經驗?目前還在跟前任男/女友交往嗎?韓秋鳴承認,除了看學歷證件、身份證,配合戶籍資料佐證,只能予以信任,靠觀眾驗證,別無他法。製作單位不會去驗證,也不要求帶單身證明,節目開播以來還沒發現檢舉不實的案例。
至於來賓入圍後參加哪一集節目,製作單位會從年齡、經歷方面考慮安排。一般在兩周前通知參加者準備。
人生大事,來賓都很重視。曾有女生在短短兩個月內減肥十幾公斤,還把減肥前後的照片帶上節目,證明她有“特殊才能”。更多的男生會買一套此生從未擁有過的貴重西裝。至於到了現場,來賓席的抽屜絕對花樣百出,有的帶了頭疼藥,有的帶萬金油,或者止瀉藥,有的甚至臨陣脫逃。

節目影響

《非常男女》再創台灣紅娘節目的高潮,全盛時期,台灣類似的節目同時有七八個開播。“非常男女”也成為時髦詞兒,被廣泛使用。“非常男女”不僅成為未婚男女的專有名詞,也被當成男女交誼的代名詞。“非常婚紗攝影禮服公司”也應運而生。“非常來電交友聯誼會”、“非常男女喜相逢”、“非常男女大團圓”……甚至管未婚夫子叫“非常教師”,接著,“非常世代”、“非常DJ”、“非常世界”等等接踵而來。
《非常男女》的走紅帶動了台灣電視節目觀眾“勢力”的抬頭。過去節目以藝人做秀為主,現在開始朝藝人和觀眾打成一片的方式進行,增加觀眾的參與感。
《非常男女》還帶動了台灣電視節目的“溫馨假象”,迄今不衰。《非常男女》的配對,說穿了,受遷就節目效果的限制,與平凡生活中的事實真相有所差距。上電視徵婚的男女,年輕貌美,能說善道。而過了適婚年齡的、條件不太好的男女,幾乎看不到上節目,即使出現也是點綴。製作單位基於節目效果選來賓,有人認為無可厚非,有人詬病謂其失真。綜藝節目講求真實,還是有效果就好?製作單位迄今爭論不休。
許多人質疑來賓的真實身份———條件好的不需要上電視徵婚,條件差的應該不敢上電視徵婚。有人說有工作人員冒名頂替上場,也有發現直銷商上節目找下線的,也有人想藉此進入演藝圈……
另外來賓身份認證缺乏有效查證渠道,也造成一些問題。曾有男性雙性戀者來報名,竟然也速配成功,結果在網路上被人檢舉。即使證件、學歷都屬真,可是健康狀況、犯罪紀錄等等,還是難以弄清。
許多觀眾曾質疑:為何參加者女性的學歷都比男性好?造成觀眾誤以為,台灣條件好的女性比同齡男性更難結婚。
除了上述來賓問題和遷就節目效果造成的“假象”,還有一種“溫馨假象”。節目上經常發生來賓情不自禁痛哭流涕的失控場面。有些真的是意外,比如主持人的發問正巧碰到來賓的痛處,內心深處過去難以啟齒的感受,在現場都在吐露真情的集體意識的感染下,終於爆發出來,以至放聲大哭。但這種場面多了,就有人懷疑是不是根據腳本演出來的?
無論真相如何,這股溫馨畫面成了最近台灣綜藝節目的主流。最厲害的就是把藝人一生記憶中最深刻的,而且是失散多年的一位朋友或恩人找上節目,兩人相見自是淚如雨下,節目效果當然勁爆。越是哭成一團,越有票房保證。比如,有的節目先請失戀後又想重燃舊情的來賓,在節目上哽咽敘述分手原因,再請另一位出場,由主持人感性撮合,請兩人點頭重新攜手達到節目高潮。可惜也被人點破造假,喧騰一時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