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策劃筆記》

《電視節目策劃筆記》

《電視節目策劃筆記》是2010年6月1日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紹剛。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電視節目策劃筆記》《電視節目策劃筆記》
CCTV《今日說法》《大家看法》金牌主持人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紹剛現身說法

中國電視界最缺什麼?電視人如何突破創作瓶頸?

微觀國內外經典節目台前幕後,教你如何製作新銳電視節目

從製作理念、選題創意到實際操作,一線製作經驗全揭秘

電視編導、製片人、主持人:不是靈丹妙藥,但須案頭常備

這是一個以演播室為主導、外景實時發生為內容、短片作為相關陛補充的結果未知的動態現場直播。

內容簡介

《電視節目策劃筆記》的初衷原本是建立一套電視節目策劃流程式的操作規範,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用單一的方法很難應對新聞、文藝、談話等多種類型的節目實踐,因此,大量的樣本分析就成了重點。在這些樣本中,既有已經風頭不再、曾經的收視黑馬,也有一直在節目領域獨占鰲頭的常青樹,還有在當下風頭正健的流行節目,而從內容方面也涉及到娛樂、新聞直播、電視專題節目等多種節目類型。對於初入門者,可能讓大家在開始創作的時候知道起點在哪裡;對於熟練的節目創作者,可以幫助大家在文本分析上找到正在困擾我們的問題的答案。

·查看全部>>

作者簡介

張紹剛,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兼任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大家看法》欄目主持人,從業十六年,曾擔任包括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北京電視台多個節目的策劃主持工作,現教授《電視節目策劃》《比較媒介研究》《電視採訪》等課程。

·查看全部>>媒體評論在我的諸多研究生當中,張紹剛是唯一一個還在學校堅持教書的,還在沿習著我當年的道路一邊教學一邊保持和創作一線的緊密結合;正因為如此,他的課程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兼中文台台長王紀言

講節目策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以為,除新聞節目外(這裡的新聞節目不含深度報導,不含評論類節目,不含談話類新聞節目,僅指訊息類),大多數電視節目,不是做出來的,首先是策劃出來的。在電視節目生產流程里,策劃是最重要的環節。紹剛在他的這本書中,把電視節目策劃這件大事給說清楚了,光有激情,不下工夫是不行的。書中大量鮮活節目文本的分析;以操作而非純理論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讀後直接可以按圖索驥地去操練,等等,這一切,都會讓你感覺電視節目策劃,不是一件停留在紙面上的坐而論道。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丁俊傑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序言一王紀言

序言二丁俊傑

第一章我們看到了什麼

在事件中“看到”了什麼

在主題中“看到”了什麼

“看到”的源頭之事件

“看到”的源頭之主題

案例分析之《百家講壇》

小結

第二章我們了解了什麼

了解規律之表象意義

了解規律之內在意義

意義與意義的差異

案例分析之日本動漫

小結

第三章我們能做什麼

關於“現狀”的計畫

關於“訴求”的計畫

關於“方法”的計畫

關於“互動”的計畫

關於主題的計畫

案例分析之韓國綜藝節目《幸福株式會社》

小結

第四章我們能改變什麼

不能改變的元素

必須改變的邏輯

複雜的敘事邏輯

敘述邏輯的形成

小結

第五章我們能創造什麼

從分析新聞開始——核心

從分析新聞開始——表現

一次核心和表現的結合

我們能創造什麼

案例分析之麥可·傑克遜追思會

小結

第六章我們能學習什麼

附錄

案例一:《天橋驕子

案例二:《美國偶像》

結語並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 

當我開始準備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矛盾。我是一個大學老師,經常要在課堂上跟同學們進行交流;我遇到的最難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你跟我們說的這些在電視節目當中不是這樣的呢?”我不能說自己才是對的,我也不能說呈現出來的節目是錯的,因為我本人同時還在節目創作的一線,大家很可能繼續追問的是:“你自己說完以後,用到創作中也蠻不是那么回事嘛。”以至於我自己的節目常常成為同學們嘲弄的對象。在我聽到這些問題之後,常常會變得更加冷靜,我相信我會比一直在一線打滾應對播出壓力和收視壓力,疲乏到根本無暇起身思考自己到底在幹些什麼的同事,更清醒地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更大的痛苦來源於看到正在執行的方案漏洞百出、未來的結果將顯然無效,但是執行者們仍然幹勁十足,我把這樣的過程叫做單純的“自我實現”。

從電視節目製作中產生“策劃”這個概念到今天,好像每一個製作團隊都在討論與此相關的話題,但是又往往處於看似正在進行,結果只是選取自己希望聽到、希望發揮的內容、希望選擇的方向,這個過程應該被稱為“自我印證”,而不是節目策劃。

面對一個又一個當下流行的電視節目,創作者所提供的總結或者經驗,有時候會讓初入行者仿佛聽到天籟之音:既美妙,又無法琢磨,更不要說在自己遇到問題之後的同題聯想了。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我們看到了什麼

一個寓言故事。

不同的盲人在摸象,每一個摸到的都是大象不同的身體部位,在總結的過程中,一個說大象像繩子,這是因為他摸到的是尾巴;一個說大

象像柱子,這是因為他摸到的是大腿;一個說大象像扇子,這是因為他摸到的是耳朵。三人爭論不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以偏概全,要

完整地理解事物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但是,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價值,它告訴了我們:人們的確是在用以偏概全的方式來認知世界,要讓大家形成對事物全面整體的印象和結論,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且,在每一個盲人的心目中,大象就是他以為的樣子,這說明,世界的確是以我們看到的樣子存在的。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的一種假想:如果一個盲人真的摸到了上面說到的每一個部位,他真的就能得出大象長什麼樣子的正確結論嗎?也許更

難,因為他不知道怎么把這些形狀整合到一起,幾根柱子頂向天豈不是更可怕的一番景象?

電視節目創作者有時候真的很像這些盲人:或者看到了太多,或者看到了太少。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嗎?我們的真實會不會和別人的真實

相衝突?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可能直接影響到我們從哪裡開始。

·查看全部>>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