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前奏曲》

《雨滴前奏曲》

淅淅瀝瀝,窗外下起了小雨,我喜歡雨天,尤其是在夜晚。 蕭邦有一首《雨滴前奏曲》,於是我把自己的名字叫做雨滴幽靈,也 於兩位女性之間,蕭邦的前奏曲在浪漫中誕生,在詩意中延續。

雨滴前奏曲

淅淅瀝瀝,窗外下起了小雨,我喜歡雨天,尤其是在夜晚。我坐
..

在電腦前,望著那個17寸的顯示屏,一個人的夜似乎靜得過於孤獨。
我是個寂寞的小孩,這樣的夜會惹我莫名的憂傷,但這樣的夜對我來
說又是特別的。我喜歡“飄”的東西,因此我喜歡幽靈而非精靈,精
靈太過於可愛,我總覺得它不適合我,我喜歡在細雨中漫步,又知道
蕭邦有一首《雨滴前奏曲》,於是我把自己的名字叫做雨滴幽靈,也
許只有我這樣的幽靈才會在雨夜出沒。

點評

與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共同生活的經歷,對蕭邦的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當年二人曾赴西班牙馬霍卡島的帕爾瑪,一個位於地中海西部的浪漫之地,居住在群山環繞的修道院中,在那裡,蕭邦寫下了被稱為“雨滴前奏曲”的《降D大調前奏曲》(OP.28,No.15),但作曲家自己卻極力否認這一標題。據喬治·桑在《我的一生》中記載,有一天她在暴風雨後回家,聽到蕭邦正應和著屋檐滴落的雨聲彈奏一首前奏曲———這恐怕就是“雨滴”的出處;不過喬治·桑隨後又寫到:“當我讓他留意窗外的雨滴聲時,他否認曾聽到雨聲,還很不高興我將此稱之為模仿和聲。······”由此可見,蕭邦並未給此曲取名“雨滴”。其實“雨滴前奏曲”總體上純淨明朗,如讚美詩般清新與寧靜,倒是同時期創作的《b小調前奏曲》(OP.28,No.6)更符合“雨滴”的標題,其曲風傷感,伴奏聲部有“雨滴”特徵。著名女鋼琴家阿格里奇彈奏的蕭邦前奏曲一向受到很高的評價,其演奏風格充滿著理性的詩意,聽起來完全沒有女性的陰柔,這令人不由自主想到喬治·桑———這位思想激進的女作家,以行為和思維方式頗為“男性化”而著稱,她的作品也是理性與感性相交織。於兩位女性之間,蕭邦的前奏曲在浪漫中誕生,在詩意中延續。

世界鋼琴名曲

提起鋼琴,我們禁不住將一切最美的語言奉獻給它:典雅、浪漫、瑰麗……。鋼琴是音樂殿堂中不可缺少的,它那天使般完美無瑕的音色,魔鬼般夢幻熾熱的演奏,足以融化世界上最寒冷的冰雪,感動人群中最冷酷的心靈。唯美浪漫的鋼琴世界,夢幻熾烈的心靈囈語,婉如叮咚濺起的清泉,給你自由無限的空間放縱自己的情緒,帶給我們最舒適美妙的感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