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

《隆美爾》

《隆美爾》,作者戴維·歐文(Irving.D.),由解放軍出版社於2010年5月1日出版。作者在書以大量篇幅詳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參與指揮的北非戰役和諾曼第戰役,尤為重要的是,作者用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否定了隆美爾這位戰後人們所謂的反希特勒“英雄”的神話,認為隆美爾是一個至死不渝,一直甘心為希特勒賣命的忠實走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第1版(2010年5月1日)
外文書名:Rommel:TrailoftheFox
叢書名:外國著名軍事人物傳記叢書
平裝:511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06560566
條形碼:9787506560566
商品尺寸:20.6x14.6x2.6cm
商品重量:621g
ASIN:B003TNKCDK

內容簡介

隆美爾》原名《狐狸的蹤跡》,是英國歷史學家戴維·歐文於1977年完成的一部研究希特勒手下著名陸軍元帥隆美爾的傳記,作為納粹德國將領,隆美爾參加並指揮了二次大戰中的一些重大戰役,諸如入侵西歐,轉戰北非和堅守諾曼第。在為希特勒第三帝國稱霸世界給人類文明帶來巨大災難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傾其全力,使他成了名噪一時的“沙漠之狐”。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納粹英雄”最終卻死在他的主子希特勒手裡。人們一直認為隆美爾之所以被希特勒賜死,是因為他參與了密謀暗殺希特勒。隆美爾因而成了一名反希特勒的“英雄”,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作者在書以大量篇幅詳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參與指揮的北非戰役和諾曼第戰役,尤為重要的是,作者用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否定了隆美爾這位戰後人們所謂的反希特勒“英雄”的神話,認為隆美爾是一個至死不渝,一直甘心為希特勒賣命的忠實走卒。此書的出版,對於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必須指出,由於作者的歷史觀和戰爭觀的偏見所致,使他對當時的歷史事件和隆美爾這個人物的分析存在許多錯誤觀點,對此希望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注意鑑別批判。

編輯推薦

《隆美爾》:外國著名軍事人物傳記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戴維·歐文(Irving.D.)譯者:卜珍偉江山王迎春等

目錄

關於狐狸的行蹤
能幹的軍人
教官
希特勒的將軍
魔鬼之師
不給非洲一個銅板
精銳部隊
三十一公里
指揮官們的反抗
遠征軍的到來
孤注一擲的突襲
反敗為勝
耀眼的獎賞
向阿拉曼進軍的序曲
分水嶺
倘若我回不來
蒙受恥辱
違命的藝術
爭取光榮的最後機會
永別了,非洲
戴灰色禮帽的人
嚮往勝利
死亡地帶
禁獵季節
沉默的斯瓦比亞人
措手不及
諾曼第
一位中校拜訪隆美爾
幹掉隆美爾!
誰殺了隆美爾
尾聲
致謝
參考書目

文摘

隆美爾站起身,繞過書桌,很有禮貌地迎接這位英國軍官,然後示意萊恩坐到一個低矮的圓桌旁去。圓桌的四周擺滿了古老的扶手椅,勤務兵在桌上放了一套極不相稱的廉價金屬茶具和一些精美的瓷器。
“你就是那些突擊隊暴徒當中的一分子吧?”隆美爾問俘虜。
“我是一名突擊隊員,並為此而感到自豪,我不是暴徒,我們突擊隊員都不是暴徒。”
“你或許不是一名暴徒,不過對你們這些突擊隊員,我們卻有過很不愉快的經歷。他們的行為往往不像他們理所應當的那樣使人無懈可擊。”隆美爾冷冷地笑了笑,“你的處境有點不太妙。你知道我們怎樣處置那些破壞分子嗎?……”
萊恩轉身向翻譯說:“如果元帥您認為我是個破壞分子,那您就不會邀請我到這裡來了。”
“那么你是把這當作邀請噦?”隆美爾面帶笑容地問道。
萊恩微微躬了躬身子說:“是的,我應該說自己實在榮幸之至。”
說到這裡,在場的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隆美爾漫不經心地詢問道:“我的老朋友蒙哥馬利將軍近況如何?”
“很好,謝謝您。”萊恩回答道,“聽說他正在計畫發動一次進攻……”
隆美爾佯作吃驚地又道:“你的意思是,他真會發動一次進攻嗎?”
“《泰晤士報》是這么說的,”俘虜回答道,“它報導的訊息一般是可靠的。”
“你認為這將是英國第一次不得不進行的正規作戰嗎?”
“那么非洲又該怎么解釋呢?”
“那不過是小孩的遊戲罷了,”隆美爾嘲諷地說,“我被迫從那裡撤退的原因是因為得不到給養。”
隆美爾發往羅馬、柏林哀鳴般的電文甚至使定期截獲破譯其電文的英國人也感到吃驚。倫敦的聯合情報委員會仿佛墮入在迷霧中,他們火速給中東指揮官們發了一封絕密電報:“自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學會了朝後看……一遇到有被英軍迂迴運動的危險,他就神不守舍。看來他過高地估計了英軍的進攻準備。”
隆美爾不願堅守布艾拉特陣地使他跟羅馬的衝突公開化了。不過,他的義大利部下卻支持他,特別是納瓦里尼和利托里奧師的指揮官格瓦西奧·比托將軍。他們和隆美爾一起請求在為時尚不晚的時候把45000名非機械化的德意步兵部隊向更遠的西部運動。但是義大利最高統帥部拒絕以隆美爾的方式看問題。隆美爾向巴斯蒂柯元帥抱怨道:“倘若我應該負起責任,他們就必須給我解決問題的自由。”
巴斯蒂柯向卡瓦利諾報告了隆美爾的埋怨。他的請求使這位義大利元帥很感棘手。“我完全反對給隆美爾任何行動的自由。”他對凱塞林嚷嚷,“他一旦有了自由,就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很清楚,他要邁開雙腿,一氣退到突尼西亞。”
也就是這個時候,卡瓦利諾第一次向凱塞林談到把隆美爾調回國的構想,讓裝甲集團軍統歸義大利將軍指揮。那天的晚些時候,卡瓦利諾隨即把這一構想向墨索里尼提出。“我不得不擺脫隆美爾。”卡瓦利諾在日記里寫道。
聖誕節即將來臨。食品袋和慰問信以及一箱箱的柑橘從德國的四面八方湧向隆美爾的司令部。隆美爾用他的車子把這些禮品裝得滿滿的拉到前線去分發。他在信中寫道:“這是我最樂意幹的事了。開著車子到各個部隊去,這一來你就會把心事全忘了,你又能見到生氣勃勃的年輕德軍士兵。”在燦爛的陽光下,他參觀了最好的禮物——從帝國運來的第一批41型88毫米高射炮。希特勒沒有食言。這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高射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