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爾》

《阿基爾》

《阿基爾》(又譯《天譴》、《三俠屠龍》、《阿基里:神譴》,德語:Aguirre,derZornGottes)是一部1972年德國的獨立電影,由沃爾納·赫爾佐格編劇及導演、克勞斯·金斯基主演。

基本信息

《阿基爾》《阿基爾》
《阿基爾》(又譯《天譴》、《三俠屠龍》、《阿基里:神譴》,德語:Aguirre,derZornGottes)是一部1972年德國獨立電影,由沃爾納·赫爾佐格編劇及導演克勞斯·金斯基主演。電影原聲由一個德國前衛搖滾樂隊PopolVuh製作。影片於1977年在美國藝術院線廣泛上映,並成為其導演最著名的電影之一。

《阿基爾》在評論界贏得了廣泛讚譽,並很快受到世界邪典電影迷的追捧。一些評論家聲稱這部電影是一部不朽傑作,它被《時代周刊》選入“有史以來最優秀的100部電影”。《阿基爾》的視覺風格和敘事手法強烈影響了弗朗西斯·科波拉1979年的電影《現代啟示錄》

簡介

《阿基爾》奧里諾科河
故事隨西班牙軍人洛普·德·阿基爾的旅程展開,他帶領一群西班牙征服者延南美奧里諾科河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城。這部電影以極簡主義的故事和對白,創造了一種瘋狂而荒誕的影像,與茂盛但無情的亞馬遜叢林形成鮮明對比。雖然故事情節是模糊的基於阿基爾的歷史形象,但在電影發行後許多年赫爾佐格承認其劇情是虛構的。一些人物和情節是從較早的亞馬遜探險隊的加斯帕·德·卡瓦哈爾所寫日記中得到靈感,儘管卡瓦哈爾與影片中所講的那次歷史上的航行並無關係。

《阿基爾》是赫爾佐格與極具爆發性的金斯基合作的五部電影中的首部。赫爾佐格明白金斯基是出演瘋狂的阿基爾的完美選擇,但是他與這個演員在如何詮釋這個角色上有不同觀點,而且在拍片過程中常發生衝突。金斯基招牌式的發怒嚇怕了全體工作人員和幫忙拍片的當地土著。影片完全在外景地拍攝,當中遇到了許許多多非比尋常的困難。攝製在秘魯亞馬遜河流域進行,歷時五周,在烏卡利亞河的支流地區完成了拍攝。演員及工作人員翻越大山,穿越荊棘以打開通往各叢林外景地的道路,並用土著人製成的木筏在險惡的激流中漂流。

概要

《阿基爾》《阿基爾》
1560年,一千名西班牙征服者,以及約二十名印第安人由安第斯山脈的基多向下面的密林行進。這一行人的任務是在貢薩洛·皮薩羅(亞歷杭德羅·列普耶斯飾)的指揮下尋找黃金城。全副盔甲的一行人拖著加農炮穿過狹窄的山道以及炎熱潮濕的茂密雨林。歷盡艱難之後,皮薩羅命令一個有40人的小隊繼續前行、乘筏渡河。如果他們沒能在兩周內與大部隊匯合稟報他們在河另一邊的所見,他們將被判定為失蹤。皮薩羅挑選堂佩德羅·德·烏蘇亞(魯伊·古雷拉飾)任隊長,堂洛普·德·阿基爾(克勞斯·金斯基飾)為副隊長。隨行的還有阿基爾的小女兒弗洛雷斯塞西莉亞·里維拉飾,這是她出演的唯一一部電影)。

四個木筏中的一個渡河時被捲入渦流。營救隊沒能接近它,直到第二天發現船上的人已全部死掉,他們是被藏匿於森林中的印第安人所謀殺。烏蘇亞堅持所有人應被帶回營地並正式下葬。阿基爾認為這會拖探險隊的後退,於是命令貝魯丘(丹尼爾·阿迪斯飾)用加農炮向木筏射擊,把屍體炸成了碎片。

倖存的那些木筏向河下游緩緩漂流。探險者們飽受酷熱的煎熬。仍然藏在密林中的印第安人照例射出一陣箭雨向他們發動襲擊。食物開始匱乏。由於情況日益變得險惡,烏蘇亞認定他們的任務沒什麼希望,並命令他們撤回大部隊。出於對權力的欲求,阿基爾抓住機會發動了反對烏蘇亞的叛亂,告訴屬下數不清的財富就在眼前。烏蘇亞中彈,被交由其妻伊內茲(海倫娜·洛喬飾)照顧。阿基爾不放心部下的忠誠,頗具諷刺地提議有肥胖懶惰的堂費爾南多·德·古茲曼(彼得·伯林飾)擔任隊長。阿基爾宣稱古茲曼為“新世界的國王”,“廢黜”腓力二世烏蘇亞經歷了一場滑稽的判決最後被判死刑,但古茲曼出乎意料的沒有執行這個判決,而是給烏蘇亞以特赦。

《阿基爾》影片結尾處,阿基爾抓住一隻猴子發出瘋狂的吶喊
阿基爾是一位威權統治者,可怕到沒什麼人敢反對他的程度。那些抱怨的人都被誅殺。只有伊內茲有勇氣去公然反對他。阿基爾明白一些士兵仍效忠於烏蘇亞,於是對她的抗議不予理睬。

遠征隊繼續前行,一名印第安人被探險者們抓獲,當他看見聖經時表示不解時,他和他的妻子在遠征隊的牧師、加斯帕·德·卡瓦哈爾修士(戴爾·尼哥羅飾)的堅決主張下被處死。古茲曼被發現死在其中一隻木筏的廁所門外。利用古茲曼之死,阿基爾宣布自己成為領導者。烏蘇亞接著被押解上岸,並於叢林中被吊死。這群人襲擊了印第安村落,許多探險者被投矛殺死。伊內茲發了瘋,她走入叢林,再也沒有回來。

阿基爾現在成了一群飽受飢餓與幻覺困擾者的首領。當這群人看到一隻掛在一棵很高的樹的最高樹枝上的帆船後,他們感到恐懼和震驚。在一次印第安人襲擊中,阿基爾的女兒胸部中箭而死去。其他軍人也全部被殺。他孤身一人站在失去了方向,緩緩打轉的筏子上。他最後發出瘋狂的吶喊:“我,上帝的憤怒,將迎娶我的親生女兒並且與她一起建立起有史以來血統最純的王朝。我們將統治這整個大陸,直到永遠。我是上帝的憤怒!”

製作

拍這部電影的想法來自赫爾佐格從一位朋友那裡借來的關於歷史上探險家的書。在讀了半面關於洛普·德·阿基爾的介紹後,這位導演得到靈感並馬上構思出整個故事。他虛構了絕大多數的情節和人物,雖然他借用了一些歷史人物的名字,但故事則是完全虛構的。

電影劇本

《阿基爾》《阿基爾》
赫爾佐格“在狂亂的狀態中”開始寫劇本,並僅僅用了兩天半時間就將其完成。大部分手稿是在一次與他的足球隊一起進行的200英哩(321.8688公里)的巴士旅行中完成的。這次旅行中,他的隊友在贏得一場比賽後喝得爛醉,其中一人後來把穢物嘔吐在赫爾佐格的幾頁手稿上,他立即將它們丟出窗外。赫爾佐格說後來他記不起在這幾頁上寫了什麼。

電影基本上是按照劇本拍攝的,雖然有一些小的區別。在劇本早期情節(皮薩羅命令烏蘇亞帶偵查隊沿河而下)中,手稿上皮薩羅提到烏蘇亞也許可以搞清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的探險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那支隊伍在幾年前莫名失蹤。(參見“歷史準確性”一節)。之後,阿基爾和他的人找到一隻船,上面有奧雷利亞納的兵已經腐爛多時的屍體。在河的更下游的地方,他們發現掛在樹梢的另一隻船。在劇本中,阿基爾和他的部下搜查了那隻船,但沒有發現奧雷利亞納和他的部下所留下的痕跡。赫爾佐格最後在電影裡刪掉了提及奧雷利亞納的部分。在樹梢找到那隻船的片段留了下來,但被拍成亦真亦幻的影像。

電影結局被做了相當的更改。赫爾佐格回憶說:“我只記得電影的結尾(與劇本)是完全不同的。結局本來因該是那隻木筏沖入了大海卻又被卷回內陸,因為亞馬遜河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段回流。木筏就在那兒輾轉反覆。一隻鸚鵡在那叫著:‘黃金城,黃金城’...”

赫爾佐格與金斯基

《阿基爾》《阿基爾》
赫爾佐格認定飾演阿基爾這個角色的首選是克勞斯·金斯基。這兩人許多年前就認識,當時金斯基是個為生計努力奮鬥的年輕演員,他在赫爾佐格家的公寓租了一間房,這位寄宿者在他住在那兒的三個月里經常作出可怕而瘋狂的古怪舉動,給這位導演留下來很深印象。一些年後赫爾佐格記起了這位性格多變的演員並認識到他是扮演瘋狂的阿基爾的唯一人選,然後他將一份劇本送給了金斯基。“凌晨三四點中時,電話鈴響了,”赫爾佐格回憶道。“我至少用了兩三分鐘才認識到這口齒不清的叫聲是金斯基發出的。在這一個小時後,我才慢慢明白他覺得劇本相當吸引人,並願意飾演阿基爾。”

拍攝初期,赫爾佐格和金斯基就在飾演阿基爾的正確方式上爭論起來。金斯基希望演成一個“狂亂、咆哮的瘋子”,但赫爾佐格希望將其塑造成“安靜些,但更加險惡。”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表演,拍每個鏡頭前赫爾佐格都會故意激怒金斯基。當等到這位暴躁的演員不自覺的傾瀉怒火到“筋疲力盡”後,赫爾佐格才啟動攝影機。

有一回,火爆的金斯基對演員和工作人員們在小棚屋里玩牌所產生的噪聲感到惱怒,向小屋開了三槍,打掉了一個外人的指甲。後來,金斯基還試圖離開叢林外景地(因為赫爾佐格拒絕解僱一名音樂師),直到赫爾佐格威脅要射殺他並自殺後才改變主意。後面那件事引發了赫爾佐格要金斯基在槍口下表演的傳聞。然而赫爾佐格在採訪中否認了這個傳言,解釋到他只是在盛怒之下口頭警告金斯基,努力阻止他從片場離開。這個著名事件被赫爾佐格與人合寫的《尼斯湖事件》所戲仿。

拍攝

《阿基爾》《阿基爾》
這部電影花了US$370,000,三分之一的預算付了金斯基的薪水。《阿基爾》用了九個月作前期規劃,之後只用了五個星期拍完。電影是按照時間順序拍的,因為赫爾佐格相信工作人員在河流上的前進應該直接與故事裡探險者的旅程相對應。導演與演職人員乘木筏順著瓦亞加河和納奈河穿過秘魯的烏路班巴峽谷。

所有演員都以英語念對白。演職人員來自十六個不同國家,英語使他們唯一的共同語言。另外,赫爾佐格覺得用英語拍攝《阿基爾》會增加這部電影在國際上上映的機會。然而,經費不足影響了後期錄音製作,他“與負責這項工作者離開秘魯,二人在途中都得四處躲債”。英語音軌最後被一條較高質量的德語版本所替換,這條音軌是在整個電影製作完成後後期合成的。赫爾佐格說金斯基對配音工作要價太高,所以他的對白是由另一名演員完成配音的。

低預算使得該片沒法使用特技演員和特殊效果。演職人員不得不親自爬山。穿越叢林,並且乘坐土著人製造的木筏順著湍急的亞馬遜河漂流。有一次,一場風暴使得河水泛濫,將攝製裝備埋在了幾英尺的河水下面並毀掉了所有為拍片而造的木筏。這次發大水被直接混合到故事情節中,一段包括發洪水和後來重造木筏的小插曲被拍了下來。

拍攝這部電影的攝影機是赫爾佐格從慕尼黑電影學院偷來的。許多年後,赫爾佐格回憶說:

“那是一部非常簡陋的35毫米攝影機,我在很多其他電影裡也使用過它,所以我不認為它是一件贓物。對我來說它確實是一件必需品。我想要拍電影而且需要一部攝影機。對這件工具我有著某種天賦的權力。如果你需要呼吸空氣,可你被禁閉在一件房子裡,你只好抄起鑿子和斧頭毀掉一面牆。這絕對是你的權力。”

為了獲得高潮戲要用到的猴子,赫爾佐格雇了幾個土著去誘捕400隻猴子;他預付給他們一半薪水,另一半收到(猴子)時再付。那些捕獸者準備將那些猴子賣給洛杉磯或邁阿密的某人,當赫爾佐格趕到機場那些猴子已經裝在籠子裡並準備運出秘魯。他假扮成一名獸醫並聲稱那些猴子在運出國以前需要接種疫苗。那些搬運者感到很窘,卸下那些猴子,赫爾佐格於是將它們裝進自己的吉普車然後揚長而去,將它們用於拍攝,之後將它們全部放回了叢林。

演員表

克勞斯·金斯基....洛普·德·阿基爾

《阿基爾》《阿基爾》

海倫娜·洛喬....伊內茲·德·阿蒂恩薩
魯伊·古雷拉....堂佩德羅·德·烏蘇亞
戴爾·尼哥羅....加斯帕·德·卡瓦哈爾修士
彼得·伯林....堂費爾南多·德·古茲曼
塞西莉亞·里維拉....弗洛雷斯·德·阿基爾
丹尼爾·阿迪斯....貝魯丘
愛德華·羅蘭....奧凱洛
阿曼多·波拉納....阿曼多
亞歷杭德羅·列普耶斯....貢薩洛·皮薩羅
胡斯托·岡薩雷斯....岡薩雷斯

反響

《阿基爾》《阿基爾》法國上映時的海報
德國電視台HessischerRundfunk在電影於影院上映的當天播放了這部電影。赫爾佐格指責這個行為使電影在德國的票房收入少得可憐。

《阿基爾》在美國於1977年由紐約客電影發行公司發行,之前它已在“諸如墨西哥、委內瑞拉、阿爾及爾和巴黎這樣的地方”成為廣受歡迎的邪典電影。它立即作為邪典電影風行於美國,紐約客電影發行公司在首映後的四年里宣揚它是電影目錄中唯一沒有停止發行的片子。

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大部分評價都是積極的。文森特·坎比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這部電影“絕對是出眾的...赫爾佐格以一種特有的超然來看待(電影中人物)所有的行為。他鎮定自若、不偏不倚。他甚至有一點逗趣的心態。大體上他經常以情節中意想不到關聯使我們感到驚訝...這是一部令人回味無窮的傑作。”理察·席克爾在《時代雜誌》上發表文章稱“赫爾佐格給了觀眾以探索愚昧與迷念的機會,他平靜的將一種冷靜的瘋癲呈現在熒幕之上。坦率地說,良好的表演、特別是金斯基對主角的精彩詮釋,托馬斯·毛奇的華麗攝影,使得《阿基爾》堪稱偉大的電影。”《TimeOut》的評論員托尼·雷恩斯寫到:“...每個場景每個細節都都被磨鍊得獨具特色。在這個層面上,這部片子毫不含糊地表達了預期的內容。但是同時,赫爾佐格頗賦激情和爆炸力的才能卻未能自由馳騁,且這部電影充滿了夢的瞬間。”

電影的聲譽逐年增長。J.霍伯曼曾寫道《阿基爾》“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電影而且是一部完美的電影...赫爾佐格的第三部電影...不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而且是成為了一種華麗的社會象徵。”詹姆斯·摩納哥的《電影指南》將本片描述成“一次對人類的困惑乃至瘋狂狀態的引人入迷、極具震撼力的探索...一次衝擊傳統觀念的驚人體驗。”丹尼·皮瑞寫道,“自第一次觀看《阿基爾》我就發現它是一部傑作。它令人無法抗拒、因人入勝;起先夢一般朦朧,而後勾起人的幻想。羅傑·艾伯特將其列為他心目中的“偉大電影”之一,並且在2002年《視與聽》舉辦的評論家及電影製作這票選有史以來最傑出電影的活動中,艾伯特將其列為自己眼中的前十名。同一次票選中。導演桑托什·西萬也將其列為他的前十名。1999年,《滾石》雜誌將其列為“過去100年中風格獨特的電影”之一。理察·席克爾與查德·克里斯在《時代周刊》編選的“有史以來100部最優秀的電影”中亦包含該片。在2007年TheyShootPicturesDon'tThey.com網站列出的“1000部最偉大電影”中排名第84位,這個名單是由超過650家雜誌和電影學會評選出的。

《阿基爾》曾獲得幾個有聲望的電影獎項。1973年,它因“在攝影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贏得了德國電影獎。1976年,法國電影評論家聯合會將其選為“最佳外語片”。1977年,美國的國家電影評論界授予它“最佳攝影獎”。1976年它獲得了凱撒獎“最佳電影”提名。

配樂

《阿基爾》《阿基爾》唱片封面
《阿基爾》的電影配樂是由德國的一個前衛/泡菜搖滾樂隊PopolVuh完成的。這個樂隊是在1970年由演奏鍵盤樂器的弗洛里安·弗里克創建,他在之前與赫爾佐格早就認識。他曾經在這位導演的首部長片《生命的印記》(1968)中飾演一名鋼琴師。這個樂隊的陣容在它存在的時期(1970–2001)里歷經了許多變化,樂隊指揮弗里克和丹尼爾·菲克舍爾是樂隊唯一不變的成員。《阿基爾》拍攝時樂隊的成員是弗里克(鋼琴、電子琴),菲克舍爾(電吉他、原聲吉他、鼓),尹暢(聲樂),以及羅伯特·埃里斯庫(雙簧管、排蕭)。

PopolVuh為《阿基爾》所配的“催眠般的音樂”獲得了相當大的肯定。羅傑·艾伯特寫道:“音樂為影片定下了基調。它令人難以忘懷、神聖、具有人類性以及…這配樂對《阿基爾,或上帝的憤怒》來說至關重要”…AllMusicGuide寫道:“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與動感的穆格和弗洛里安·弗里克的與美樂特朗相關的風琴所奏出的奇特音響極為相稱,而且說實話:你很難不發現這中音樂所具有的令人敬畏、無法抵抗同時又令人不安的美感。這傳奇般的音樂使得赫爾佐格電影的每個細節都多姿多彩…PopolVuh的音樂對導演的電影場面調度功勞甚巨。”

赫爾佐格解釋道那唱詩般的聲音是這樣創造出來的:“我們用了一種奇特的樂器‘hoir-organ’。在裡面有三條帶子,它們的迴路互相平行。...所有這些帶子同時運轉,在上面有一個風琴式的鍵盤,因之能夠發出人類合唱似的聲音,但同時又很虛幻和怪誕。”

1975年,PopolVuh發表了題為《阿基爾》的專輯。雖然表面上它是赫爾佐格的電影的原聲唱片,這張六聲軌的LP只有兩首取自《阿基爾,上帝的憤怒》(《AguirreI(L'AcrimeDiRei)》和《AguirreII》)。其他四首曲子是源自這個組合大約在1972-1974年錄製的不同唱片。

《阿基爾》僅僅是該樂隊許多次與導演合作中的第一次。PopolVuh還為赫爾佐格的下列電影提供了配樂:《木雕家斯泰納的狂喜》(1974)、《玻璃心》(1976)、《吸血鬼諾斯法拉圖》(1979)、《路上行舟》(1982)、《發光的山脈》(1985)、《非洲黑奴》(1987)、以及《我最好的朋友》(1999)。弗里克於2001年去世,赫爾佐格2003年的新片《時間之輪》用到了一首PopolVuh以前未公開過的歌曲。

影響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的電影《現代啟示錄》(改編自約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說《黑暗之心》),受到了《阿基爾》的影響,因為裡面包含著看上去是影射赫爾佐格電影的視覺形象。科波拉自己也承認:“《阿基爾》以其不可思議的隱喻對我產生了強烈影響。如果我不提到它那就是不負責任。”

一些評論家認為《阿基爾》還直接影響了幾部其他的電影。馬丁·魯賓曾寫道:“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和泰倫斯·馬利克的《新世界》(2005)都受到了《阿基爾》的影響”J·霍伯曼同意這點,並稱赫爾佐格的“獨具一格的亞馬遜狂熱夢想”無可質疑的影響了馬利克過度誇張的《新世界》。英國第四台認為“這部令人驚訝的,迷幻而樸素的小型史詩無論在風格還是敘事上都影響了包括《現代啟示錄》、《使命》、《鐵血戰士》、《厄夜叢林》(1999)在內的眾多電影。”

歷史真實性

《阿基爾》《阿基爾》
雖然《阿基爾》中的大多數情節和人物完全是赫爾佐格想像出來的,歷史學家還是指出該片在虛構的敘事中融入了一些16世紀的真實事件和歷史名人。

電影中的主要人物阿基爾烏蘇亞古茲曼伊內茲以及弗洛雷斯都確曾是1560年從秘魯出發尋找黃金城的一隻探險隊成員。秘魯的殖民地長官派遣烏蘇亞組織一隻300人的遠征隊順著亞馬遜河進行探險。混血的伊內茲夫人一路上陪伴他。在途中的某地,職業軍人阿基爾認為他可以以300人推翻西班牙對秘魯的統治。阿基爾謀殺了烏蘇亞,並宣布古茲曼為“秘魯王子”。當最後古茲曼質疑阿基爾航向大西洋、征服巴拿馬、穿過地峽並侵吞秘魯的計畫時,他也被刺殺了。其他試圖反抗阿基爾的人同樣也被處死。倖存的士兵征服了委內瑞拉海域的瑪格麗塔島並準備繼續向大陸進軍。然而,那時西班牙當局已經知曉了阿基爾的計畫,當叛軍到達委內瑞拉時,政府代表決定赦免阿基爾的屬下。他們都接受了這個協定。在被逮捕之前,阿基爾處死了在整個旅程中都留在自己身邊的女兒弗洛雷斯。之後他被抓獲並被處以肢解的極刑

赫爾佐格的劇本混合了1950年的遠征和更早些的1541-1542年的亞馬遜冒險。像烏蘇亞一樣,貢薩洛·皮薩羅和他的人進入亞馬遜盆地以搜尋黃金城。各種麻煩折磨著探險隊員,當皮薩羅確信黃金城已經不遠時,他派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領一隻小隊與大隊分開繼續前行,然後回來報告他們的發現。這個小隊利用一隻高桅橫帆船沿河而下。隨行的有加斯帕·德·卡瓦哈爾,他保有一本航行日記。當尋找傳說中的城市的探險失敗後,奧雷利亞納和他的人由於水流流向的問題無法返回,於是繼續順流而下,最終於1542年到達了亞馬遜河口。

金斯基瘋狂的表演於真實的阿基爾確有相似之處。阿基爾的許多部下都認為他行為瘋癲,是個“真正的自大殺人狂”。真實的阿基爾也確實像金斯基演的那樣是個跛子,那是戰爭中負傷的結果。阿基爾經常進行的短小卻極賦煽動性的訓話則是基於史書中寫道他有著“簡單卻極有說服力的口才”。

相關條目

電影
美國電影

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

Senses of Cinema(電影欣賞網)上關於《阿基爾》的文章
Rottentomatoes(爛番茄網)上關於《阿基爾》的介紹
Movie Review Query Engine(電影評論查詢引擎)上關於《阿基爾》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