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關山月》

《關山月》,古琴曲,由王賓魯改編自山東民歌,刊於《梅庵琴譜》,因用李白的《關山月》填詞成為琴歌而得名。

基本簡介

《關山月》《關山月》

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圍困七日。

①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②天山:指祁連山,位於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

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東北。匈奴曾圍困劉邦於此。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⑤戍客:指戍邊的兵士。

⑥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戲曲介紹

《關山月》《關山月》油畫

《關山月》為漢樂府之曲,作者不詳,原為橫吹之曲,後移植而成琴曲,其曲為傷別之意,亦感慨戍邊將士,爭戰疆場而鮮有人還之愴。(《醒心琴譜》題解)

另外,清代有山東民歌“罵情人”亦借用此調。因此,還有一說此曲為山東民歌“罵情人”改編而成。

琴曲《關山月》形成於清末,由音樂史學家楊陰瀏將李白同名詩關山月填入曲中,並由王燕卿加輪指譜成琴曲,收入梅庵派琴譜,成為近現代廣泛流行之琴曲。

此曲亦為短小精練之代表,可做為入門琴曲習彈。應該說,想學會《關山月》並不困難,然而想要彈好,卻並不容易。其章句節奏,吟猱頓挫,曲折之際,虛實之間,亦需下一翻功夫於指下。《關山月》之現存音像資料較豐富,包括劉赤城、吳釗、張子盛、陳熙呈、李孔元喬珊,及家師摩尼天虹等琴家所彈奏之版本。

發展歷程

《關山月》原為漢樂府鼓樂“橫吹曲”中的曲目《關山月》原為漢樂府鼓樂“橫吹曲”中的曲目

《關山月》原為漢樂府鼓樂“橫吹曲”中的曲目,系守邊戰士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了征人思鄉報國的情感。 《樂府詩集》杷這一曲歸在漢橫吹的樂類,六朝時起,就把這一樂曲看作是表現封建統治下反兵役情感的作品。徐陵《關山月》詩:“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
約1901年前後,山東濟南琴家開始將一首流傳在山東地區的民歌曲調移植於琴上彈奏。稍後,由近代琴家山東諸城王賓魯(號燕卿,公元1867年—1921年)加工改編,取名為《關山月》,並使其廣泛流傳。此曲的鏇律與1910年濟南鳴盛社小曲《罵情人》基本相同,只是個別曲調和落音上有些變化,從其琴曲結構包括樂句、樂節(分句)和小節等關係上看,也是基本相同。
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是由六個樂句組成的、帶有再現的單段體。每個樂句都有上下呼應的兩個樂節,前三個樂句均落於徵音——泛音,後三個樂句均落於宮音——實音,前面的五個樂句可反覆,最後以開始樂句的變化再現而結束。曲雖短小,但音韻剛健而質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夏一峰等將李白的《關山月》一詩重新配入歌唱,在節奏、聲韻、結構等方面,詞、曲結合得都比較貼切,並得以流傳。李白《關山月》的十二句歌詞,正好配以樂曲的六個樂句,十二個樂節。後又經過許多人不斷彈唱加工,使曲意更加深刻,流傳更加廣泛。樂曲既然與李白的《關山月》結合,則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便自然以此為據了。詩人李白在《關山月》一詩中,著筆邊塞以述懷,譴責了古代非正義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詩中有“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的詞句,使其聽者感到琴音古樸蒼茫,曲情剛健而嚴峻!循環彈奏之後,樂曲終止了。但那結尾句的“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的餘韻,仍然良久地扣人心弦,回味無窮。
現存《關山月》的曲譜,比較早的是1768年刊行於日本的《魏氏譜》,據說為明朝末年避難於日本的魏侯(之琰)所傳。歌詞就是唐代詩人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那一首。後來在1931年刊行的《梅庵琴譜》中收錄有《關山月》一曲,音調與《魏氏樂譜》所載不同,而調式和氣韻相近,但無歌詞。
這首歌曲純樸自然,帶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韻味;它慣用同音重複,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感懷的情調。近人有用琴簫合奏的形式演奏此曲,使之更富有詩意,襯托出了深切的懷念家鄉之情。

戲曲特色

關山月琴簫合奏視關山月琴簫合奏視

古琴曲《關山月》是由近代琴家山東諸城王燕卿所傳。據說曲調原是一首山東民歌《罵情人》,此曲是由六個樂句組成的,帶有再現的單段體。每個樂句都有上下呼應的兩個樂節,前三個樂句均落於徵音—泛音,後三個樂句均落於宮音—實音,前面的五個樂句可反覆,最後以開始樂句的變化再現而結束。樂曲音調剛健、純樸、真摯、感人。在四十年代,又有中國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將唐代詩人李白的《關山月》一詩給以配唱,在節奏、聲韻、結構等方面詞、曲結合得都比較貼切。

李白《關山月》的十二句歌詞,正好配以樂曲的六個樂句,十二個樂節。後又經過許多人不斷彈唱加工,使曲意更加深刻,流傳更加廣泛。樂曲既然與李白的《關山月》結合,則樂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便自然以此為據了。詩人李白在《關山月》一詩中,著筆邊塞以述懷,譴責了古代非正義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詩中有“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邑),思歸多若顏”的詞句,使其聽者感到琴音古樸蒼茫,曲情剛健而嚴峻!循環彈奏之後,樂曲終止了。但那結尾句的“高樓當此夜,嘆息未套用”的餘韻,仍族良久地扣人心弦,回味無窮。近人有用琴簫合奏的形式演奏此曲,使之更富有詩意,襯托出了深切的懷念家鄉之情。

古典詩詞其一《關山月》

李白《關山月》.李白《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譯文:巍巍天山,蒼茫雲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呵,你幾時能卸裝洗塵歸來。

寫作背景

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李白此詩,就是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待詔翰林。後漫遊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省)。中途遇赦,至當塗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年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於太白,甚難斷定。

作品賞析

李白李白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但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裡,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亘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

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象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於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用想像中的明月與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繫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徵,構成一幅萬裡邊塞圖。這裡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裡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像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裡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閒雅。”如果把“閒雅”理解為不侷促於一時一事,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那么,他的評語是很恰當的。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作品評價

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詩人筆力渾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詩的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這末了四句與詩人《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同一筆調。而“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又與王昌齡的“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同步。

古典詩詞其二《關山月》

關山月: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作者簡介

陸游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存詞130餘首。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高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稅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

詞語釋義

《關山月》演出現場《關山月》演出現場

1、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2、和戎:原意是與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實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至作者作此詩時,歷時為十五年。

3、邊:邊防,邊境。

4、朱門:紅漆大門,借指豪門貴族。沉沉:形容門房庭院深邃。按:擊節拍。

5、廄(jiù):馬棚。

6、戍樓:邊界上用以守望的崗樓。刁斗:軍用銅鍋,可以做飯,也可用來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調聲。

8、沙頭:沙場。

9、干戈:古代兵器,引申為戰爭。

10、逆胡:對金人的蔑稱。

11、遺民:指淪陷區的人民。忍死,不死等待。

12、幾處:不止一處,各處。

作品鑑賞

當淳熙二年(1175年),陸游幾經調動再回到成都時,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來到這裡,舊友異地相逢,十分親熱,常在一起飲酒酬唱。陸游原本豪放不羈,這時因抗金的抱負與個人的事業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澆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禮法”,被一些人譏為“頹放”(《宋史》本傳),並於淳熙三年被罷去知嘉州的官職。陸游索性自號“放翁”,表示對抗和蔑視的態度。

但儘管他外表上曠達頹放,飲酒尋樂,內心卻常常充滿了憂患、憤慨和悲哀,我們從他這一年所作的《關山月》可以看到。其他關山月詩詞還有;“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 “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

近代畫家之關山月

關山月關山月

關山月(1912.9—2000.7),原名關澤霈,中國現代畫家。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國小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
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游畫集》(2輯)。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長河頌》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香港回歸梅報春》等。此外,他還訪問過波蘭、法國、瑞士、荷蘭、蘇聯等國,並在日本、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在美國講學和進行藝術交流。1991年捐資中國美協設立“關山月中國畫教學創作基金”,捐贈作品建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
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面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他先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