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水歌》

《閬水歌》是由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詩詞正文: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盪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
更復春從沙際歸。巴童盪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注釋

⑴閬水,即嘉陵江。

⑵形容江色之清綠。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詩詞中因多稱“青黛”。古時婦女用為畫眉墨,相因依,猶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⑶仇兆鰲註:“日出浪中,照水加麗;春回沙際,映水倍妍。”沙際,猶言水邊岸邊。岸草先綠,故春似從沙際而歸。

⑷水雞,水鳥名。

⑸閬中是舉全部而言。《舊唐書·地理志》:“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勝事,這裡指山水之美。可腸斷,極言其美之可愛。《杜臆》:“閬中勝事,總結上文,而贊雲‘可腸斷’,猶贊韋曲之花,而曰‘惱殺人’也。”(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殺人。”)

⑹閬州城南三里有錦屏山。錯繡如錦屏,號為天下第一。

作品鑑賞

杜甫在公元763年年(廣德元載)秋第一次到閬中,是為好友房琯奔喪;當年冬末,返梓州。公元764年(廣德二載)春初至春晚(即農曆的正月至三月),杜甫第二次到閬中,是應王刺史之邀,一住近三月。其間,他參與了唐代閬中在清明節前後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掃墓活動。因感慨萬端,寫下了著名的《閬水歌》。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問:春天的嘉陵江即西漢水,其江水的顏色像什麼?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答:水淺處如碧玉一般之淡青色,水深處如畫眉墨一般之青黑色。

“正憐日破浪花出”:乘船於嘉陵江上,正在對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陽進行欣賞之際,一陣陣浪花湧來而將水面上的日影攪亂,杜甫對此美景受破壞感到憐惜。

“更復春從沙際歸”:杜甫在剛表達了對嘉陵江江面倒映著紅日的美景被破壞之惋惜心緒後,緊接著又將岸邊河灘上的綠草看在眼裡而使用轉折的語句來讚美嘉陵江(西漢水)。

“巴童盪漿欹側過”:在杜甫所乘的船隻旁邊,此時,正有另一隻漁船由當地的巴人小孩子劃著名漿從側面經過;所產生的浪花,就是引起杜甫所見“日破”的原因。“水雞銜魚來去飛”:嘉陵江面上,可見野水禽銜著捕捉的魚兒飛來飛去。

“閬中勝事可腸斷”:杜甫因為在清明前後參加了幾場在閬山進行的祭祖祭神活動,結合他可能耳聞目睹多種多樣的“閬中先祖之神話傳說”,尤為為“女媧補天”之勝事而感嘆——清代《杜詩鏡銓》所引《杜臆》猶雲“惱殺人意”來解釋杜甫此時此刻的心情,說明了杜甫此時很可能心緒悲愴;這種悲愴心緒的由來,是因杜甫在此之前,曾在靈山參加祭祖活動,故不可能不知道靈山上有“龍女洞”、有被唐玄宗賜名“仙穴山”的美名、有至遲在隋代就相傳此靈山“山東南峰,有玉女搗練石”——這裡的龍女、玉女,皆是女媧的別稱;玉女搗練石,就是“女媧鍊石”。而來自上古的此神話,在此地並沒完——補天之後的女媧,太累太累而仙逝於家鄉閬中古地的玉台山頤(遺)神洞——杜甫後來又在閬中寫下了《玉台觀二首》,其間,就有與崑崙神話有關的“上帝、馮夷、群帝、乾坤、十洲”等。

結句“閬州城南天下稀”:《杜詩鏡銓》結合“閬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釋,舉出了“閬之為郡,有五城十二樓之勝概”的例子。這說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於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識閬中古地,就是崑崙閬苑、就是閬苑仙境——閬州城南的錦屏山以山載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勢、其風水、其神話“三位一體”,成為了杜甫所贊的“天下稀”。

杜甫在閬中的時間雖然不長,創作的詩篇卻不少。這首《閬水歌》專詠閬水之勝,它與《閬山歌》一起成為杜甫在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