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紅星》

《閃閃紅星》

這是一部較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定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比較突出。

基本信息

製作團隊

李俊....導演 李昴....導演 王願堅....編劇 陸柱國....編劇 李心田....原著 蔡繼渭....攝影 曹進雲....攝影 甄明哲....錄音師(收音) 張克愚....剪輯 任回興....美工 張征....美工 傅庚辰....作曲 新影樂團....伴奏 馮光濤....指揮 胡德風....指揮 徐新....指揮 解放軍歌舞團....演唱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業餘童聲合唱團....演唱 鄧玉華....演唱 李雙江....演唱 顏碧....化妝 張桂蘭....配音

演員表

趙汝平....潘行義 劉忠....椿伢子祝新運....潘冬子薄貫君....吳修竹 高保成....宋大爹 李雪紅....母親 劉江....胡漢三 趙守凱....副官

故事梗概

根據李心田同名小說改編。

急風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鄉——柳溪鎮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潘冬子挑柴經過胡漢三家門前被正準備倉皇逃命的胡漢三攔住盤問,逼他說出他父親潘行義的下落,並喪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問。這時,紅軍在潘行義的引導下,打進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紅色政權,潘冬子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潘行義在對敵作戰中負傷,他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藥讓給階級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1934年秋,紅軍主力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胡漢三又回來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和母親暫時離開柳溪,轉入了深山老林。在當地領導遊擊隊和革命民眾進行鬥爭的紅軍幹部吳修竹,向他們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潘冬子和母親堅持鬥爭的勇氣和力量。為了掩護鄉親們撤退,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潘冬子看到母親的死,變得更加堅強。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鬥爭,他在戰鬥中破壞了吊橋,切斷了敵靖衛團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他巧妙地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的搜查,送給游擊隊;他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搞沉了敵人的運糧船,破壞了敵人的搜山計畫;他沉著機智地應付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試探和盤問,最終滿懷仇恨地砍死了胡漢三,有力地配合了游擊隊攻打姚灣鎮的軍事行動。戰鬥迎來了勝利。1938年,在江南堅持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奉黨中央命令,準備開赴抗日前線。上級派潘行義來接吳修竹領導的游擊隊下山。潘冬子和父親終於見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這是一部較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定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比較突出。

該片利用電影手段,將許多畫麵點染成深遠的意境,比如,用紅軍帽上的紅星,象徵革命和希望,寄託了少年主人公對紅軍父親的思念和追隨革命的信念。影片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調昂揚向上,節奏鮮明,有力地烘託了影片主題。

該片曾在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獎”評獎活動中獲二等獎。

精彩對白

媽媽是黨的人,那我就是黨的孩子了?

胡漢三: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拿了我的給我送回來,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胡漢三:你媽是乾什麼的?潘冬子:殺豬的!胡漢三:我看,是殺人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