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貂記》

《金貂記》

明代傳奇作品。全名《薛平遼金貂記》,現存明萬曆年間金陵富春堂刊本(缺第3至第9出)。作者不可考。

正文

 此劇與《曲海總目提要》卷36所述薛仁貴征遼解救李世民,獲賜金貂的《金貂記》不同,也和《玉谷調簧》、《八能奏錦》、《詞林一枝》、《摘錦奇音》等書選錄的青陽腔系統的《敬德釣魚》、《敬德牧羊》、《敬德罷職耕田》、《胡敬德詐裝瘋魔》等標名《金貂記》的散出關聯不多。這部劇本前面附有楊梓雜劇《不伏老》4 折全文,並在劇末第40折〔十二時〕曲中有“此奇重編補訂”的字句,表明它可能是根據雜劇《不伏老》和有關薛仁貴的傳說,合併改編而成的。
劇情寫薛仁貴為皇叔李道宗所忌,被誣下獄,時值蘇寶童率兵犯境,李等力保薛仁貴復職出征。李道宗又遣刺客往害仁貴妻與子,賴刺客重義,聽其脫逃,仁貴妻與子得以倖免。薛子丁山於途中叫售仁貴所留金貂,巧遇為薛仁貴打抱不平、開罪李道宗而落職歸田的尉遲敬德,母子始獲棲身之所。薛仁貴為蘇保童邪術所敗,困守鎖陽城,遣程咬金求援,又被把持朝政的李道宗所阻,僅撥老弱疲卒五千。咬金無奈,逕往職田莊搬請敬德前往解圍,薛丁山獲知,毅然請行。途蒙仙女贈劍,遂大破敵軍,迎父還朝,閤門旌獎。
劇作描繪了薛仁貴和尉遲敬德的不同思想和性格,薛仁貴被誣陷後,雖然發出不平的憤懣,但卻對邪惡勢力採取了逆來順受的態度。尉遲敬德疾惡如仇,憨直坦率。劇本對薛仁貴和尉遲敬德之間的情誼的描繪,也富有濃厚的民間情調,敬德因為仁貴抱打不平被貶為民,而仁貴剛從天牢赦出,就立即轉道職田莊拜謁敬德,雖然是戎馬倥傯,江邊一敘,卻是情深意篤,十分感人。對李道宗和西台御史張傑的奸讒阻險性格的描繪,也比較真實生動。劇本對善施陰謀詭計的小人李道宗的憤恨,對遭受誣陷而蒙受不白之冤的薛仁貴和尉遲敬德的高度同情,都帶有濃厚的民間傳說色彩。
《金貂記》《金貂記》

配圖

《金貂記》《金貂記》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