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反洗錢實用手冊》

《金融機構反洗錢實用手冊》

此書分四篇:第一篇為基礎篇,介紹了洗錢和反洗錢的基本理論、歷史演變、表現形式、運行機制和國際合作等內容;第二篇為管理篇,介紹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與合規管理、組織機構建設、人員配置、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培訓和宣傳、保密制度、內部監督檢查等內容;第三篇為實務篇,分行業(銀行、證券、保險)介紹了金融機構執行客戶識別、記錄保存和問題識別三大基本制度的操作要點,並引入了客戶風險分類管理的方法;第四篇為監管篇,介紹了我國反洗錢監管的目標、手段及評估方法等內容。

基本信息

目錄

第一篇基礎篇
第一章認識洗錢
第一節洗錢的定義、特徵和階段
第二節洗錢的歷史演變
第三節洗錢與恐怖融資
第四節洗錢的危害
第二章了解反洗
第一節反洗錢概述
第二節國際反洗錢的歷史和發展
第三節反洗錢國際合作
第四節我國反洗錢的歷史與發展
第三章金融機構與反洗錢
第一節金融機構反洗錢的必要性
第二節金融機構反洗錢義
第三節金融機構涉及的洗錢風險
第二篇管理篇
第四章反洗錢與合規管理
第一節合規管理概述
第二節反洗錢與金融機構合規管理
第五章金融機構反洗錢組織建設與人員配置
第一節反洗錢組織機構建設
第二節反洗錢人員崗位設定
第六章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
第一節反洗錢內部控制
第二節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
第七章金融機構反洗錢培訓與宣傳
第一節金融機構反洗錢培訓
第二節反洗錢宣傳
第八章金融機構反洗錢保密管理
第一節反洗錢保密義務的法律依據
第二節反洗錢保密義務的內容
第三節反洗錢保密管理
第九章金融機構反洗錢內部監督檢查
第一節反洗錢內部監督檢查目的
第二節反洗錢內部監督檢查制度
第三節反洗錢內部監督檢查實施
第四節反洗錢內部監督檢查報告的運用
第三篇實務篇
第十章客戶身份識別
第一節客戶身份識別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第二節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
第三節證券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
第四節基金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
第五節期貨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
第六節保險業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
第十一章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管理
第一節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管理概述
第二節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的方法
第三節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管理措施
第四節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的運用
第十二章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保存
第一節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保存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客戶身份資料與交易記錄保存具體措施
第十三章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
第一節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模式及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大額交易報告
第三節銀行業可疑交易識別
第四節證券期貨業可疑交易識別
第五節保險業可疑交易識別
第六節涉嫌恐怖融資可疑交易識別
第七節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
第十四章反洗錢協查管理
第一節反洗錢協查概述
第二節反洗錢協查的組織管理
第三節反洗錢協查的工作流程
第四節反洗錢協查的檔案管理
第四篇監管篇
第十五章反洗錢監管概況
第一節國際反洗錢監管概況
第二節我國反洗錢監管概況
第十六章反洗錢非現場監管
第一節反洗錢非現場監管概述
第二節反洗錢非現場監管信息收集
第三節反洗錢非現場監管信息的分析評估
第四節反洗錢非現場監管措施
第五節金融機構配合反洗錢非現場監管的措施
第十七章反洗錢現場檢查
第一節反洗錢現場檢查的主要目的和內容
第二節反洗錢現場檢查程式
第三節金融機構配合反洗錢現場檢查的措施
第十八章反洗錢行政處罰
第一節反洗錢行政處罰的法律規定
第二節反洗錢行政處罰的程式
第十九章金融機構反洗錢績效評估
第一節績效評估的目的、原則和意義
第二節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與管理
第三節績效評估的實施
第四節績效評估結果的套用
附錄有關法規檔案彙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金融機構報告涉嫌恐怖融資的可疑交易管理辦法
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調查實施細則(試行)
反洗錢現場檢查管理辦法(試行)
反洗錢非現場監管辦法(試行)

前言

洗錢是人類社會的“毒瘤”。洗錢活動不僅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助長並滋生新的犯罪,而且使資金游離於監管之外,扭曲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隨著全球經濟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洗錢活動直接危及到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安全,甚至成為恐怖組織獲取資金的重要渠道,已成為一大國際公害。
國際社會已積極行動起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開始以立法的形式將洗錢活動確定為犯罪,加大打擊的力度。各類反洗錢國際組織紛紛組建,在反洗錢和反恐融資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各國加強了反洗錢的國際合作,多邊協調反洗錢政策和行動,採取各種措施共同應對洗錢及恐怖活動。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反洗錢方面起步雖晚,但發展很快。無論在反洗錢法制建設、機構設定,還是監管體系、案件查處、協調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制度建設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修正案基本實現了與洗錢行為刑罰化國際標準的接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及其配套規章確立了反洗錢行政管理體制,為各部門、機構履行反洗錢職責或義務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組織機構方面,人民銀行系統已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反洗錢組織體系,全國36個省一級派出機構設立了反洗錢處,專門成立了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負責金融情報的收集、分析和移送工作,形成了覆蓋全國金融業的反洗錢資金監測網路。在監管和調查方面,逐步擴大了反洗錢監管工作領域,不斷強化反洗錢合規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推行風險為本的監管原則,人民銀行與其他執法、法務部門密切合作,成功破獲了多起洗錢案件,打擊洗錢犯罪及其上游犯罪成果斐然。在機制建設方面,國內跨部門的協調合作機制日臻成熟,反洗錢國際合作深入開展,通過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等平台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有效維護了國家利益。
作為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反洗錢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對此應當保持清醒的認識。尤其在當前經濟金融環境日益複雜的情況下,反洗錢工作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將更加突出。加強對洗錢問題的研究,有針對性地推進反洗錢是我國政府和金融機構乃至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精彩書摘

(三)內部控制措施
內部控制措施是指金融機構為了確保反洗錢內部控制目標能夠有效實現而制定並實行的各種政策及措施,旨在防範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所涉及的相關風險。
1.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等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合理設計業務流程和操作規範。
2.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根據客戶風險等級分類標準,按照客戶的特點或者賬戶的屬性,並考慮地域、業務、行業、客戶是否為外國政要等因素,劃分風險等級,並在持續關注的基礎上,適時調整風險等級。
3.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監測、分析、報告制度。
4.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定期對轄屬分支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定期採集、監測、分析客戶交易記錄,檢查是否按規定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
5.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反洗錢協查制度。應遵循合法、效率和保密的原則,配合人民銀行反洗錢調查工作或者偵查機關對洗錢案件的偵查工作。不得向客戶和其他無關人員泄露協查工作中獲悉的任何信息。
6.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反洗錢保密制度。按照反洗錢工作性質劃分對反洗錢監控系統的訪問許可權,確保系統、數據的安全。同時對報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可疑交易活動等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予以保密。
7.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反洗錢培訓工作制度。制訂和落實年度反洗錢培訓計畫,確保員工了解和熟悉反洗錢法律法規、內部規定以及工作流程,明晰相關責任,全面提高員工反洗錢意識,增強反洗錢工作能力。
8.金融機構相關業務操作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反洗錢宣傳制度。分支機構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反洗錢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預防和打擊洗錢活動的氛圍,讓公眾了解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的法律義務,取得客戶對反洗錢的理解與配合。
9.金融機構技術支持部門應當建立和健全提供反洗錢工作技術保障的內控制度,從科技手段等方面協助本機構有效開展反洗錢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