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傳》

《金庸傳》

金庸的武俠小說創造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一個難解之謎,在華人社會具有無可替代的影響,上至政府首腦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至農夫民工小販,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謎。

基本信息

作者:冷夏,辛磊出版:湖北人民出版社定價:30元ISBN:9787216051521出版日期:2008-02版次:1標籤:報人港台文學金庸明報武俠所屬分類:學術•思想傳記•紀實正史•雜談

簡介

作為武林大俠的金庸,他的文章,拋開那變幻離奇的情節,但看那語言,本身就是九段高手,再看他所寫的文章中包羅萬象的內容,也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一個理所當然的大師

前言

金庸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以文致富"第一人;以至於日本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感嘆道:"香港竟有這么富有的作家!"金庸在武俠小說之外,一手創辦了已成為香港大報之一的《明報》。《明報》歷經風雨,被金庸視作"畢生的事業與名譽,是我對社會、對朋友、對同事的責任"。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金庸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支撐起了《明報》大業。

目錄

第一部分

八歲開始讀武俠歲那年,查良鏞無意中看到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琴劍二俠"的行使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這是查良鏞看到的第一部武俠小說。

第二部分

1948年底,查良鏞被派往香港《大公報》工作。"身無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鏞從此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打天下,而他與《大公報》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開始。

第三部分

“文革”期間,《明報》以及時的中國報導,在香港報界獨領風騷,大放光芒。《明報》因而銷路突飛猛進,正式確立大報地位。60年代中期,由於《明報》發展迅速,灣仔謝斐道的舊址已不敷套用,《明報》於是搬遷到北角的南康大廈,租用該大廈的地下、二樓、十樓和頂樓做辦公室和廠房。此時,《明報》已自備機器,自行印刷《明報》。就經濟效益而言,60年代中期的《明報》已是大賺特賺,年利潤已有數十萬元,這在當時可是個大數目。報紙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又有大錢可賺,查良鏞自然精神爽朗。

第四部分

新派武俠小說一代宗師宣布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這對無數“金庸迷”來說,確實有些殘酷。但查良鏞一如他筆下許多功成名就的人物一樣,去意已決,絕不回頭。

第五部分

應國民黨之邀,查良鏞於1973年春去了台灣,還與蔣經國、嚴家淦見面會談。1981年,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會見香港《明報》社長查良鏞。當查良鏞一行來到福建廳時,鄧小平已在大廳門口等候。他走上前去,握著查良鏞的手,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滿臉笑容:“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

1.應邀赴台與蔣經國論時政(1)2.應邀赴台與蔣經國論時政(2)3.參觀金門盼兩岸一統江山4.中共邀請二十八年後還故國(1)5.中共邀請二十八年後還故國(2)6.見鄧小平大會堂里論江山7.廖公宴請歡聲笑語盪席間(1)8.廖公宴請歡聲笑語盪席間(2)9.青春作伴遊山玩水會親朋(1)10.青春作伴遊山玩水會親朋(2)11.訪京歸來褒多貶少說大陸(1)12.訪京歸來褒多貶少說大陸(2)13.優待《明報》…14.優待《明報》…15.筆系香江前途問題縱橫談(1)16.筆系香江前途問題縱橫談(2)17.筆系香江前途問題縱橫談(3)18.筆系香江前途問題縱橫談(4)19.踏足政壇參加基本法草委(1)20.踏足政壇參加基本法草委(2)21.踏足政壇參加基本法草委(3)22.踏足政壇參加基本法草委(4)23.踏足政壇參加基本法草委(5)24.群雄並起“武林大會”當盟主(1)25.群雄並起“武林大會”當盟主(2)26.群雄並起“武林大會”當盟主(3)27.連夜修改協調方案終出台(1)28.連夜修改協調方案終出台(2)29.連夜修改協調方案終出台(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