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

《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

《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洋洋60萬字,根據嬰兒生長發育特點和中國國內嬰兒養護經驗,詳細講述了孩子出生第一年內新手父母將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養育問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第1版(2008年9月1日)
平裝:42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39142395,7539142391
條形碼:9787539142395
產品尺寸及重量:23x17x2.4cm;699g
ASIN:B001HRYRIG

內容簡介

《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是寶寶從新生兒階段到1歲這一整年的養育全書。內容廣博精深,涉及兒科醫學、嬰兒心理學、早教學、行為發育學等新興科學。大量穿插真實的臨床病例和諮詢實例,配以大量圖表,科學翔實。

編輯推薦

《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中講述的寶寶發育特點和養護方式極具中國特色,是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育兒經。
中國人自己的育兒經,更實用、更親切、更貼心。
濃縮20年星條旗楷驗和精湛醫術,匯集全球諮詢精華,傳播科學育兒理念。
1.尊重孩子間的差異性,沒有千篇一律的“金科玉律”
2.新生命有能力適應新環境,請給寶寶戰勝疾病,自我修復的機會
3.孩子不能承受藥物傷害,“無藥而醫”才是對寶寶健康的最佳呵護
4.藥無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對症下藥
5.科學養育孩子不是照本宣科,養育孩子是實實在在的過程
6.父母是最權威的育兒專家,請相信你能養育健康的寶寶
7.尊重孩子豐富的情感世界,溫馨、祥和的環境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
8.孩子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請讀懂孩子的“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

作者簡介

鄭玉巧,女,1960年生,1982年畢業於河北承德醫學院醫療系,曾供職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婦幼醫院和北京五洲女子醫院,從事新生兒科、兒科臨床診療近二十年,並先後從事婦產科合併內科疾病診療和女性疾病與健康管理。2006年初創辦麗家-鄭育巧科學育兒研究所。
熟練掌握新生兒科、兒科、婦產科合併內科疾病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急危重症的診斷和治療。非常注意養育方式、生活方式、家庭生活習慣對婦幼健康的影響。在臨床工作第一線,為數以萬計的孩子們診治疾病,深受孩子及其父母們的信任和喜愛。
多次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發表醫學論文20餘篇,一篇獲得第21屆世界兒科大會論文宣讀權。曾任中華誤診學雜誌特約編輯,為多家報紙、雜誌、電視台、網站撰稿或出任健康專家和醫學顧問。發表健康科普文章300餘篇。回複雜志網路醫學諮詢30000多條。

目錄

前言我能不能寫一本中國的育兒經?
第一章新生兒期(誕生—28天)
第1節新生兒概念
第2節新生兒體格標準
第3節新生兒生理特點
第4節新生兒主要指標測量方法
第5節新生兒生長發育規律
第6節新生兒特有生理現象
第7節新生兒的幾個特殊現象
第8節新生兒餵養方法·母乳餵養
第9節新生兒餵養方法·人工餵養
第10節新生兒營養需求
第11節新生兒護理要點
第12節春節里的新生兒
第13節新生兒能力
第14節新生兒護理常見問題
第15節民間育兒習俗勘誤
第16節新手媽媽餵養的生活常識
第17節有趣的生命現象
第18節如何給新生兒餵藥
第二章1-2個月的嬰兒(29-59天)
第1節滿月嬰兒特點
第2節滿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滿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4節滿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5節如何護理滿月嬰兒
第6節不同季節護理要點
第7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8節本月嬰兒生理現象
第三章2-3個月的嬰兒(60-8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能力發展與訓練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5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6節不同季節護理要點
第7節其他常見的生活護理要點
第8節常見的生理現象
第9節本月護理常見問題
第四章3-4個月的嬰兒(90-11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能力發展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5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6節不同季節護理要點
第7節其他生活護理要點
第8節常見生理現象
第9節本月護理常見問題
第五章4-5個月的嬰兒(120-14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及餵養方法
第5節本月嬰兒輔食添加
第6節本月嬰兒輔食小製作
第7節不同季節護理要點
第8節其他生活護理要點
第9節本月護理幾大難題
第六章5-6個月的嬰兒(150-17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5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6節不同季節護理要點
第7節其他生活護理要點
第8節本月護理幾大難題
第七章6-7個月的嬰兒(180-20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4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5節本月嬰兒輔食添加
第6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7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8節護理中常見問題
第八章7-8個月的嬰兒(210-23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4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5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6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7節護理中常見問題
第九章8-9個月的嬰兒(240-26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能力增長與潛能開發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5節本月嬰兒餵養方式
第6節本月嬰兒輔食添加
第7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8節本月護理常見問題
第十章9-10個月的嬰兒(270-29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4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5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6節本月護理常見問題
第十一章10-11個月的嬰兒(300-329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能力增長與潛能開發
第4節本月嬰兒餵養
第5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6節本月護理常見問題
第十二章11-12個月的嬰兒(330-365天)
第1節本月嬰兒特點
第2節本月嬰兒生長發育
第3節本月嬰兒能力
第4節本月嬰兒營養需求
第5節本月嬰兒餵養方法
第6節本月嬰兒護理要點
第7節嬰兒啼哭的護理
第8節其他常見護理問題
第十三章0-12月嬰兒疾病預防與康復護理
第1節新生兒常見疾病
第2節嬰兒高發疾病
第3節嬰兒常見疾病
第4節嬰兒期其他疾病
第5節嬰兒用藥與治療
附錄一嬰兒身高增長曲線圖(男嬰)
附錄二嬰兒身高增長曲線圖(女嬰)
附錄三嬰兒體重增長曲線圖(男嬰)
附錄四嬰兒體重增長曲線圖(女嬰)
附錄五嬰兒頭圍增長曲線圖(男嬰)
附錄六嬰兒頭圍增長曲線圖(女嬰)
附錄七嬰兒家庭常備藥箱
附錄八乳母服用藥物時的哺乳方法表
附錄九嬰兒預防接種程式表
附錄十小兒OTC解暑藥
附錄十一嬰兒疾病預防與康復護理細目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我能不能寫一本中國的育兒經?
鄭玉巧
1
弟妹田甜是專欄作家,她為這本書起了書名《鄭玉巧育兒經》,並要我寫一篇重點介紹自己的前言。我真不知從何寫起。我只會寫專業的東西,從來沒有寫過自己。田甜說,現在的育兒書多了,只是看育兒知識,媽媽們可以隨便挑一本。但你的這本書很獨,特,你的書有人文關懷,有最先進的預防醫學和全科醫學理念,有更深的東西,有醫學的光輝。這些詞都是她問我一些專業問題後總結出來的:她是文學碩士,曾經當過《中國婦女》雜誌記者,《媽咪寶貝》雜誌第一任主筆,是我這本書的文學統籌。田甜說:“你最想說什麼就寫什麼,說真事,說真話。”
2
人們都說我有20年從醫經驗,可是20年只是一個數字,不會使所有的新醫生都變成一個好醫生。1979年,我考上了承德醫學院,那時叫承德醫學專科學校,入學後才知道校名變遷好幾次,但根基是一所嚴格的軍醫學院,很艱苦時曾用民用剪刀給戰士做手術。當時2%的大學生錄取率,學習風氣可以說是“玩命”。主修課29門,是用3年的時間學習5年大本的課程。教生物化學的倪教授對我100分的生化考試成績讚嘆不已,告訴我學校就要改大本,有帶研究生的資格,希望能帶我繼續攻讀基礎醫學。但是一場嚴重的胸膜炎和家境貧寒讓我永遠失去了機會。
畢業考試前一次臨床實習,我正在產科老師身後觀摩吸宮術,眼前一陣發黑,撲到了老師身上。當我醒來時,已經躺在結核病房。同學們告訴我,我由於超高熱已經昏睡了2天2夜。63天的住院使我失去了參加畢業考試的資格,我的同學,也是我的老鄉高曉麗為我奔走相告,總算允許我參加畢業考試,但內科和外科的臨床考試必須都是優秀才能畢業。我變得焦躁不安,心裡還有另一重大壓力。我家5個兄弟姐妹,我是家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緊接著兩個弟弟也相繼離家讀書,生活艱難,我每月的生活費才8元。11次的胸穿非常痛苦,我的老師們給我治病,很奇怪這么不好治,也找不到結核菌。我體會到他們在全心全意治病,但完全不了解我的內心:我不敢告訴父母得病,只偷偷告訴大姐,她給我寄來30元錢,同學們也為我捐獻了一些錢,因為我的病特別需要營養。
我朦朦朧朧感覺到,我更需要心理的幫助和支持,病才有可能好得更快。我很孤獨,希望醫生像親人一樣。以後的行醫生涯中,一面對病人我總能想到當時的自己,能夠更多地站在患者的立場,更多地考慮患者的感受。這或許是我贏得患兒和家屬信賴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我從來不歧視來自農村的、家境貧窮的、身上髒兮兮的病人。我在人民醫院內科進修,突然有一個女人認出我,我已經不記得她了。她招呼過來一個大姑娘,對姑娘說:“這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哪!”又對我說:“你還記得你搶救過一個抽風很厲害的女嬰,住在412床,就是她。現在考上了北大附中,當時我們都擔心影響智力。”我漸漸想起,她是一個病毒性腦炎患兒的媽媽,當時哭得亂作一團。我全力搶救,告訴他們大部分預後是好的,不要放棄搶救的信心。我親眼看到許多我幫助過的人以後很有出息。
3
1982年我如期畢業了,家裡不僅沒有錢供我繼續學習,還需要我回到原籍。幫家裡一把。我放棄了更好的單位,分配到秦皇島市婦幼醫院婦產科。那時醫院少、醫生少,病人相對多,工作強度很大。印象中除了吃飯睡覺,一天到晚都在做手術,一個婦產科醫生和一個外科醫生差不多。但是,我們辛辛苦苦接生下的孩子,卻不一定能幸福地隨媽媽出院,這給我很大的震動。那時全國都沒有新生兒科,孕婦生下不好的孩子,婦產科大夫解決不了問題,請兒科醫生會診,有時兒科醫生也並不盡心。有一次決定放棄搶救一個危重新生兒,這個孩子還有最後一口氣,就被放在洗手的水泥台上,我親眼看著孩子死去,心裡很難受,飯都吃不下去。回到家裡眼前一直是這個孩子,現在還能想起孩子當時的樣子。正值醫院要成立兒科,1984年我實現了做兒科醫生的願望。我畫了一張自畫像,一手托著腮幫,一手拿著聽診器,旁邊寫著:怎樣才能做個好醫生呢?我的愛人現在還常常為此和我開玩笑,笑我的幼稚。
那時沒有工作量統計。我總是向其他醫生要病人。別人管三四張床,我卻管十幾張。我知道只有多管多看病人才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常常是下午2點接夜班,到第二天中午12點才下班。趕上人員緊張,連續幾天不離病房,抓點空就看專業書。因為有婦產科臨床經驗,我看孩子時總能想到媽媽,詢問懷孕過程、胎兒異常、媽媽的乳房問題、餵養問題,最後把孩子的病落實到媽媽的餵養上,不僅僅是給孩子開方子了事,而是力求對新生兒、嬰兒的治療效果顯著。
4
因為業務好,我主管兒科危重症病房長達兩年之久。當你選擇了做醫生。就意味著選擇了艱辛,因為醫生的手中握著人最寶貴的生命,急重症病房更是這樣。記得有一位肺出血的出生才七八天的新生兒,因硬腫症合併呼吸窘迫綜合徵,存活的希望微乎其微。媽媽絕望了,在旁邊哭得死去活來。當時沒有新生兒呼吸機,我只能以手動人工呼吸維持幼小的生命。到了下班時間。我不放心轉給值班大夫,就24小時守著,三天沒有回家,連續28小時沒有合眼。孩子奇蹟般活了下來。這個搶救病例曾經報到省里。這樣的例子不知有多少。
我做醫生是越做越窮。患者的一分錢我都不忍心收,他們遭遇不幸已經夠痛苦的了,還要花比他們收入高得多的醫療費用。如果我們這些做醫生的再向他們伸手,就是昧了良心。不讓他們“花錢買罪受”,“花錢買臉色”,也不需要他們“花錢買平安”,“花錢買放心”,而是用我們的愛心真正擔負起做醫生的責任。我們不吃他們的,不拿他們的。就是不想讓那些患者雪上加霜;如果我們能伸出一雙同情之手,儘可能幫助那些貧困的病人,為他們節約哪怕是一分錢,他們也會感受到安慰。
王爾是我的小病人,患的是白血病。孩子的父母都是山民,家中有個盲奶奶,爸爸因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只有0.01的視力。如此困苦的生活。孩子卻偏偏得了這種“喝血吃錢”的病。正趕上春節前夕,我把大姐送給女兒的新衣服給她,又帶了些年貨。這讓淳樸的老鄉感動得泣不成聲。經多方努力,還是沒有留住孩子的生命,失去孩子的父母沒有一聲埋怨,還忍著巨大的悲痛和我握手道別。感謝我全力以赴的搶救。只因為我對他們真誠。20年來,我常常處於這種既欣慰又悲傷的境地。其實,人們都是相互寬容的,只要你盡職盡責,多做哪怕一點點,就沒有眾多的醫療糾紛。我從醫20多年沒有一次醫療糾紛。為什麼?患者挑的不僅是醫療技術,我的脾氣也不是很好,愛急,醫療過程也不可能都順利,也沒有一個醫生能挽救所有患兒的生命。患者和家屬可以不懂一點醫療技術,但他們懂得大夫是不是真誠,是不是用心。
5
如何用最簡單的治療方法解決患兒病痛,儘可能縮短病程,讓患兒儘快痊癒出院,我終於找到了一條途徑:
1,為每個患兒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樣的病存在著千差萬別,我從來不是記住幾個常用的“方子”來套病人,每個人、每一次治療方案都要辨症施治。我進修時還見過這樣的醫院,刻好幾個“協定處方”印章。一樣的病就是一樣的處方印上去,我非常反對這種做法。
2,藥物治療並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比如嬰幼兒腹瀉,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不是藥物,而是媽媽在飲食和生活上的護理。3,無藥的處方(也稱為醫生的囑咐)是在任何疾病治療中都不可忽視的。比如一個復感兒,醫生必須向媽媽詢問各方面的問題,和父母認真討論科學的護理方法,來達到預防復感的目的。
4,永遠把患兒視為正常的孩子,只是暫時出現了某些問題。需要醫生用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幫助孩子度過小小的危機,而醫生多採取的方法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孩子健康的傷害。比如選擇藥物時決不忽視它的副作用。
5,站在惠兒和父母的立場上,時時為他們著想。比如不管他們是否貧窮,都為他們節約每一分錢。不怕有人笑話,我處方才幾元幾角,像沒見過世面的鄉下郎中,不怕有人笑話我醫囑中用的方法土。
6,不只是解救病人眼前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為病人一生的健康負責。比如我基本上不給嬰幼兒用高級廣普抗菌素。我會想,以後他再得病還能用什麼藥。
有時候我開一張處方才兩塊多錢,我也不是不知道新推出了什麼藥,也不僅僅是為患者省錢。我要對得起我的職業,要對得起患者。我知道,對患者誇大病情,判斷保守。用藥面面俱到是比較保險,這樣的醫生好當。判斷一個病人的病簡單,而判斷一個人沒病,需要更深厚的功力,需要更高的責任心。我不希望我眼裡只有病,沒有人,把人與人的關係簡單到病與病的關係。我沒有用什麼靈丹妙藥。比如嬰兒感染性腹瀉,好多大夫都開微生態調節劑和抗菌素。我就不怕費事,反覆囑咐兩種藥錯開州、時服用’還同時給媽媽通俗地講清道理:微生態調節劑和抗菌素不能同時服用,抗菌素可殺滅微生態調節劑中的微生物,所以同時服用就沒效果。抗菌素殺滅腸道內致病菌,微生態調節劑調整腸道內有益正常茵群,腹瀉就能治好。所以服同樣的藥,病可以好得不一樣。
藥不是萬能的,有時候人不是被病打倒的,而是被!心理恐懼南倒。醫生的水平有高低。水平高的醫生規避藥物的副作用,舒解患者的恐懼和地恕,配合患者的生活、工作、飲食、運動,讓患者自身發揮作用,對抗疾病,這就是以人為本,不以病為本。這也是世界E最先進的醫學模式。最近我進修獲得了“國際NLP(身心語法程式學)及格執行師”資格。我暗暗驚喜在看病中做了許多關懷病人心理的工作,雖然沒有完整的體系和技巧。
6
我喜歡嘗試新的領域。新生兒醫療保障水平代表_個國家的醫療保障水平。以前我國新生兒都是婦產科捎帶管,後來新生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分出來。當時我的孩子3歲,能夠放手了,我被醫院派去進修,回來後承擔新生兒工作。我做了4年的新生兒科醫生,和產科有密切的接觸。這些剛剛離開母體的新生兒,儘管他們不能訴說,但卻能舒心地笑、打噴嚏、搓鼻子、抹臉、吃手指、撒歡、發出各種各樣的哭聲,向我們傳達複雜的信息。他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聽、看、嗅、說等能力,我把孩子們的哭當做語言,和他們對話。後來《嬰兒在說話——23種哭法破譯》一文在雜誌上刊登後,接受了中央台“半邊天”欄目主持人的訪談,後來要做專題節目,可惜因為沒有新生兒幾十種哭的音像資料,沒能完成錄製。
1997年,醫院成立內科,像我這么大歲數改專業的醫生絕無僅有,醫生這一行越老越是寶,很少改專業。我當時反覆考慮過,覺得兒科比較熟了,做下去總是有重複的感覺。我看到許多婦產科合併內科疾病病人在我們醫院和綜合醫院轉來轉去,沒有人做這一塊。通過幾年的進修和實習,我成了一名內科醫生,主灰心血管、內分泌、婦產科合併內科疾病。妊高症與女性高血壓發病關係的科研課題獲獎,論文發表在《高血壓雜誌》上。我發現有些媒體特別歡迎我,封我為“全科醫生”,因為讀者問題是不分科的,不單是孩子問題,自己的、老公的、老人的都問。中國在大眾科普醫學、全科醫學、預防醫學、健康醫學這些領域比較缺乏人才,需要大大發展。我常常用DOCTOR一詞給自己鼓勵:醫生為什麼和博士是一個詞呢?就是說醫生應該什麼都學。有點時間我就用來看專業書,很少聊天。
在醫學上有所建樹一定是沉下心來鑽一門,然後才是圍繞著這一門,涉獵廣博的知識和邊緣科學;寫書,也要老老實實,儘量寫精一點、專一點。
7
我很少有休息時間,有太多的人找我看病。以前朋友到我家,奇怪孩子有屎有尿叫爸爸,要吃要喝也找爸爸,有陌生的客人來,孩子總是依偎在爸爸的懷裡。這也難怪,我很少有時間陪孩子,有時剛推門進屋,還沒把書包放下,就接到電話,不是到醫院就是到家裡看病。每次孩子不讓我走,我都對她說小妹妹或小弟弟生病了,媽媽要過去給他治病。孩子小的時候,曾問過我:“媽媽,你為什麼有那么多孩子,別的媽媽為什麼只有一個孩子?”現在女兒剛上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她發誓將來一定不學醫。她還不能理解醫學,只是看到我的辛苦,希望未來的工作比我輕鬆。
我的女兒非常給我爭面子,上國小前,一次也沒帶到醫院打過針,吃過藥,鄰居總是羨慕地說,媽媽是兒科大夫就是好。為此,我們醫院的人都喜歡讓我給她們的孩子看病。不僅如此,我們兄弟姐妹的5個孩子都是我母親帶大的,看病我全包了。我媽媽帶孩子比較粗、比較自然,孩子們幾乎沒有上過醫院,個個茁壯健康。我是這樣認為的:除了先天性疾病外,小兒本身沒有病,病都是養育不當造成的。無藥而治才是治療的最高境界。我的秘密就是護理做得好。
人們常說“醫不治己”,醫生見的病多,容易過度擔心,比如過分消毒,反而使自己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力下降。醫生用藥方便,容易經常用藥,用貴藥好藥,而我一般不對孩子採取強烈的藥物干預,主要加強他自身的抵抗力。同事的孩子小洋洋,從生下來不斷在我們醫院看病,是個小病簍子。4歲和父母到英國,10年後回國,卻是一個體質非常健壯的小伙子。他媽媽介紹,英國醫生很少給孩子用抗菌素,孩子感冒了,可以一粒藥都不開,但是醫生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指導護理,追蹤病情。孩子在英國10年吃的藥遠遠沒有在國內的4年多,英國是一個醫療福利國家,藥可以敞開吃。但英國人考評一個好大夫的標準是用藥少,所以英國在減少濫用抗菌素、醫源性疾病方面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
我最小的侄子,就是田甜的兒子,除了預防針,從來沒有打針輸液,偶染小病,我土法偏方食療一起上,手到病除。因此,田甜非常讚賞我的治療和育兒理念。她說你有這么好的理念,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有那么多的人信服你,為什麼不寫一些大眾看得懂,能指導爸爸媽媽們的通俗文章。從此我開始為雜誌寫育兒和健康的科普文章。
8
我在《中國婦女》《大眾健康》《媽媽寶寶》《父母必讀》《親子》《母子健康》《健康博覽》等雜誌上發表醫學科普文章,還擔任回答讀者問題的諮詢專家。後來《健康之友》《好日子》《女性大世界》《中國化妝品》等時尚雜誌也約我寫女性和家庭健康的科普稿件。讀者群不斷擴大,接到很遠的電話,新疆的、江西的、安徽的、雲南的、北京的,甚至親自到醫院找我為他們的孩子看病,寫信、電話諮詢的讀者絡繹不絕。網路媒體興起,我在“樂友網”和“媽媽寶寶網”做健康諮詢專家近3年,我回答了上萬名諮詢者的問題,還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及台灣、香港的諮詢,他們諮詢的大多數是醫院醫生沒有時間解釋的問題。有一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習慣性流產,在美國就醫非常困難。她給我發E-mail達一年之久,往返數十封郵件。最後在我的指導下成功懷孕,生下孩子。她希望我收費,但我告訴她,網站和我是免費提供這項服務的。還有一個嫁給日本人的中國媽媽,很不適應日本育兒方式。語言交流困難,孩子營養不良。我給她很細緻的調理方法。
這些工作使我感到,他們更多需要的是以疾病為中心的科普書以外的東西。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我不但瀏覽了大量的專業書,還迫使我學習了許多相關的其他學科專業知識和現代生活消費知識。比如很多諮詢預防接種的問題,我經常向保健科的同行請教;嬰兒皮膚、牙、耳鼻喉科的問題,也逼自己大量看書和請教同行。許多專業書擺滿了我的案頭。市場上流行的紙尿褲、學步車、浴床、嬰兒護膚品、嬰兒化妝品,還有形形色色的嬰兒食品、保健品、OTC藥品的商品名,讀者和網友都會問到。我不知道的。就請他們寄來或複述說明書上的關鍵內容,我再查資料,問專家。就連上商場、看電視、看雜誌都留心此類產品和廣告。
9
我也購買了一些權威的育兒書。73萬字的美國《斯渡克育兒經》誕生於1946年,是育兒的經典之作。但它畢竟是西方的養育方式,與我國的文化和養育有很大的差異,它不能完全解決中國人的育兒問題。比如西式輔食、獨立睡眠、全職媽媽、多子女、西式月子、產後復原、心理救助、社區醫生、交通休假方式、問題家庭等,與中國國情相差很遠。現在有一種風氣,對外國的育兒書、育兒產品、育兒方式盲目推崇,不顧實際情況。育兒是一門科學,不是趕時髦。比如我在新生兒病房時,北方冬天比較冷,新生兒硬腫症發病率比較高,尤其是早產兒硬腫症。死亡率很高。這個病在西方已經絕跡,專業書和《斯波克育兒經》里根本找不到。1993年,我作為項目完成人,通過一系列干預措施,找到了降低新生兒硬腫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論文發表於《新生兒科雜誌》上。美國醫學會對此非常重視,發來邀請函請我參加國際新生兒學術會議。當時我出不起路費,最終沒能參加。得到榮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並教給父母一套完整的護理措施,能預防和治癒這個痛。對沒有條件的家庭,我還有更“土”的辦法,沒有寫到論文裡去,美國人更不知道。沒有取暖設備,也不能保證新生兒環境溫度的,我讓產婦和婆婆各做一條寬腰棉褲,把新生兒日夜放在腹前保溫。這比建濺暖氣、電熱器、放在保溫箱裡實際得多。有些城市媽媽認為這些離她們太遠,其實不然。現在保暖條件好了,新生兒硬腫症在中國也很少了,但媽媽和老人的育兒傳統還在延續,冬天由於過度保暖。導致蒙被綜合症、復感、高熱驚厥等頻繁發生,表現不同,實質是一樣的。這些《斯波克育兒經》里也找不到。育兒是離不開文化和民族背景的。
我常想:能否做這樣的工作,為養育孩子的父母寫一本我們中國的育兒經?我有這份責任感,中國的名醫數不勝數,我還是下定決心要這樣做,這個決心是那些信任我、喜歡我看病的孩子們給的,是那些不辭辛苦、遠道而來帶孩子找我看病的父母們給的,是眾多讀過我的科普文章的讀者給的,是網上上萬名向我諮詢問題的網友們給的。我是大眾的醫生,大眾的科普作者,是接受大眾諮詢的醫生。1967年,日本松田道雄先生的《育兒百科》問世,30多年過去了,一直是日本權威的育兒書。和斯波克博士不同,松田道雄當時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區醫生,但並不妨礙他寫一本好書。我尊敬那些在基礎醫學領域有重大建樹,或者在臨床醫學領域掌握高精尖技術的同行,命運沒有給我這樣的機會,我就把我的普通、細緻、豐富、實用的育兒和家庭保健知識,貢獻給更多的中國父母。我總是從小事乾起,比如我即將完成的第二本書,是從幾萬條諮詢中總結出來的懷孕階段最集中又總是反覆被提起的問題。當我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很滿足。
10
60多萬字,只寫0—12月的嬰兒養育,有小題大做之嫌。但這60多萬字,不是我硬湊的。實在有說不完的話。這本書的初稿是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完成的,每天10多個小時,我幾乎不是在寫作,而是在和爸爸媽媽們交談,談他們的孩子。他們的每一個困惑,我都想認認真真地回答,把我20年積累的經驗告訴他們。不但告訴他們是怎么回事,還要告訴他們怎么做,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還要告訴他們如何做得更好。不但告訴他們實實在在的育兒方法,還要讓他們樹立一種正確的育兒理念,讓這種理念貫穿養育孩子的全過程。讓中國的父母更輕鬆、更自然、更健康地養育他們的孩子。
這就是我從醫20年真實的過去。真實的心路歷程,以及寫這本書的內心衝動和默默無聞的筆耕過程。中國的新爸爸媽媽們,我的讀者朋友們。你們看完這本書,當會給我一個客觀的評價。作為一個兒科醫生,我只能說自己盡力了,把愛心和醫學獻給了寶寶。獻給了新爸爸媽媽。衷心感謝你們閱讀這本書,不足之處請指正。謝謝。

後記

感謝我尊敬的前輩,婦產科專家劉玉蘭老師、兒科專家張舂瑞老師、兒科專家張孝萱老師、小兒神經內科專家葉露梅老師、小兒內分泌專家鮑美珍老師、小兒血液病專家王琦老師。在我20年臨床和研修工作中,他們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醫術、出色的人品,都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和影響。我成長為一個客群人歡迎和信任的醫生,還能為醫學科普寫作做點貢獻,我把這當做對他們的回報。
感謝我的丈夫,儘管他的工作也很忙,但他總是擠出時間,從國外專業網站和國外原版專業書籍中為我查詢、翻譯或購買有關最新醫學的資料,包括英、日、法語的。沒有他的幫助,我就不能更多地掌握國際醫學進展。
謝秦皇島市婦幼醫院院長陳妍華女士的關懷與支持。她一貫支持我抓臨床業務,還支持我抓科研,鼓勵我用科研成果和專業知識服務於大眾。
感謝田甜女士所做的文字修改,她逐字逐句修改了全部書稿數遍。沒有她的修改,甚至可以說就不可能有這本書的出版。
感謝為本書提供照片的所有親朋好友,感謝全國各地的讀者和網友們,感謝孩子的爸爸媽媽們,把小寶寶可愛的形象提供給我,展現給大眾。沒有這些照片,就不能生動地反映出中國寶塞發育的真實情景。

文摘

插圖插圖
第一章新生兒期(誕生—28天)
第1節新生兒概念
9.泌尿特點:關愛無名英雄
排尿是本體反射,小小的新生兒寶寶可不會有意識地控制,有尿就排。排尿的自控能力,要靠爸爸媽媽訓練,和寶寶年歲的增加,逐漸形成並最終具有。
新生兒膀胱小,腎臟功能尚不成熟,每天排尿次數多,尿量小。正常新生兒每天排尿20次左右,有的寶寶甚至半小時或十幾分鐘就尿一次。奶液較稀,排尿量、次就較多;奶液較稠,排尿量、次就較少。新生兒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較長,吃奶次數也多,所以排尿量、次也較夜間多些。
新生兒尿液的正常顏色應該是呈微黃色,一般不染尿布,容易洗淨。如果尿液較黃,染尿布,不易洗淨,就要做尿液檢查,看是否有過多的尿膽素排出,以便確定膽紅素代謝是否異常。
新生兒腎臟功能還遠不成熟,排出鈉的能力低(1歲以內的小兒都是這樣),所以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適當減少自身鹽的攝入量。
新生兒腎臟的濃縮功能也相對不足,餵養時如果乳汁較濃,就可能導致新生兒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增高。尿素氮是人體內有毒物質,對新生兒來說,危害更大。人工餵養時,特別要注意,奶液不要配製過濃。
新生兒腎功能不足,還造成血氯和乳酸較高。人工餵養的新生兒,血磷和尿磷均較高,易產生鈣磷比例失調,形成低血鈣。為什麼牛乳鈣含量比母乳高,但牛乳餵養的寶寶,卻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缺鈣,原因就在這裡。
10.體溫特點:注意硬腫症和脫水熱
母體宮內體溫明顯高於一般室內溫度,所以新生兒娩出後體溫都要下降,然後再逐漸回升,並在出生後24小時內,達到或超過36℃。
為新生兒保溫的5個理由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按公斤體重計算體表面積,新生兒體表面積是成人的兩倍甚至還要超過。小生命的散熱面積大,很容易散熱;
?脂肪組織有隔熱作用,新生兒皮下脂肪薄,明顯少於成人,容易丟失熱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