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風光》

《都市風光》

鄉間小車站,候車鄉人偷閒觀西洋鏡《都市風光》,故事講述:青年李夢華罄其所有,購絨線衫贈戀人張小雲,忽見情敵茶棧經理王俊三自小雲寓所出,心頗怏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都市風光》

(1935)

導 演:袁牧之

《都市風光》《都市風光》

編 劇:袁牧之
主 演:張新珠白璐 唐納 藍苹 周伯勛 (更多)
上 映:193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製作團隊

《都市風光》《都市風光》
都市風光 (1935)製作團隊 職員表
袁牧之 .... 導演
袁牧之 .... 編劇
吳印鹹 .... 攝影
賀綠汀 .... 作曲

演員表

都市風光 (1935)演員表

《都市風光》《都市風光》
張新珠 .... 張小雲
白璐.... 小婢
唐納 .... 李夢華
藍苹.... 女友
周伯勛 .... 小雲父
蔡若虹 .... 陳秘書
吳茵 .... 小雲母
袁牧之 .... 西洋鏡小販
顧夢鶴 .... 王俊三

故事梗概

《都市風光》

(1935)故事梗概
鄉間小車站,候車鄉人偷閒觀西洋鏡《都市風光》 ,故事講述:青年李夢華罄其所有,購絨線衫贈戀人張小雲 ,忽見情敵茶棧經理王俊三自小雲寓所出,心頗怏怏。小雲約

《都市風光》《都市風光》

夢華觀電影,夢華典手錶購票,觀畢離院,小雲 又為俊三駕車邀走。小雲欲為女友作婚禮伴娘,衣帽鞋俱缺,向父索款,其父僅有不能兌現之奉天票。正為難 間,幸女友已預定伴娘新裝,邀往試穿。至時裝店,女友察覺小雲定製大 衣急遁去。小雲無奈,致電俊三, 約明日來寓吃麵。屆時俊三攜洋娃娃、花籃等禮物至,小雲見無補實際,又約往咖啡館小坐,俊三因有要事, 請陳秘書伴往。小雲佯作付賬狀,陳秘書示闊奪其皮包爭付,小雲乘隙將皮包踢進暗處,至時裝店取大衣時, 謊稱丟失皮包,遂由陳秘書代為付訖。時年關將屆,小雲父欲贖回典當物品轉售與舊貨店,以籌集小雲購置鞋 帽等費用,結果未能如願。小雲無奈佯稱洋娃娃質量不好,向商店退款三十元添置衣服皮包,終缺一帽。李夢 華得稿費二元,持一帽盒往訪小雲,小雲以為得帽,不禁歡喜,啟之則一小犬。小雲邀夢華陪同跳舞,連喝高 價飲料,夢華囊空如洗,藉機溜走。適俊三至,飲舞既罷,小雲被挾至寓所,醉中失身。小雲父母得知此事, 力迫俊三與小雲結婚,以解年關經濟困難。婚後,俊三投機失敗,留書小雲出走,不料陳秘書已先其與小婢席 卷私奔。小雲與父追至車站,火車已鳴笛離站。待看西洋鏡鄉人聞聲驚覺,火車已遠去,面面相覷,無所適從 。

影片深刻反映了舊中國大都市畸形的社會生活,生動地揭示了小市民階層人物的停滯和愚昧。在藝術處理上它具有獨到的清新活潑的風格,採用漫畫式的手法,把真實的生活描繪和大膽的誇張結合起來,使影片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尖銳的諷刺力量。影片在運用和發揮聲音造型元素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將音樂、音響配合表演來加強影片的節奏和喜劇效果以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還注意畫面造型與聲音協調,很好地創造氛圍,體現當時社會畸形的經濟狀況。

導演簡介

袁牧之 。中國電影編導、演員、導演。原名袁家耒。生於浙江寧波。中國人民電影事業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13歲到上海,開始在洪深組織的戲劇協社演戲。1927年在辛酉劇社的多部戲中出任主角,業餘時間練習寫作。1930年,他積極參加左翼文化運動,主演洪深、田漢等編劇的劇目,出版了《戲劇化裝術》《演劇漫談》等書籍。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形象飽滿、逼真,被譽為"千面人"。1934年任電通公司演員,編導。寫出第一部電影劇本《桃李劫》,並塑造了男主人公陶建平,主演了《風雲兒女》,自編自導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1935年,入明星公司二廠,與陳波兒主演《生死同心》。1936年編導的影片《馬路天使》被譽為"中國影壇上開放的一朵奇葩"。1938年赴延安,同年10月編導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考察。1946年組建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廠長。生產了第一部多集有聲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故事片《橋》等。建國後,任文化部電影局局長。中國文聯第一屆常務委員、第一屆政協委員。1952年因病離職。

演員介紹

吳茵原名楊瑛,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09年出生於天津。幼年被父親送給結拜兄弟做女兒,改姓“楊”。由於其養父家境富裕,所以從小她就對文藝萌發了興趣。13歲時,其生母又將她領回,同時其生父又遭破產,在上海城東女校國畫科學習繪畫,當時上海戲劇活動活躍,她在田漢的劇作,應雲衛指導的話劇《蘇州夜話》中扮演角色。此舉雖說成功,但遭到家庭的阻撓。她毅然離婚,決心從影。幸運的參加了《新女性》的拍攝,並於1936年經應雲衛介紹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廠。新的楊瑛—吳茵誕生了。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她先後在“快活林”、“聯華”、“電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攝了六部影片。由於她扮演的老年婦女形象諸如:農婦、母親、女傭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樣,一時成為三十年代末影壇上飾演老年婦女形象的知名影員。抗日戰爭爆發後,她隨上海影人劇團赴重慶,後又入中華劇藝社,主要從事舞台劇演出,同樣也是扮演老年婦女形象,同時,又參加了《火的洗禮》《塞上風雲》、《青年中國》等影片的拍攝,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進入崑崙影業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學習、積累的經驗,迅速溶匯到銀幕表演創作上。拍攝過《八千里路雲和月》、《遙遠的愛》、《烏鴉與麻雀》等著名影片。

其中《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兩片為她的代表作,顯示出她在刻畫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藝術功力。不僅演活了人物,而且演得活靈活現,真可謂非她莫演的地步了。建國後,相繼又在《武訓傳》、 《我們夫妻之間》 、《宋景詩》、《家庭問題》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新女性》開始,幾十年的電影生涯,她飾演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中、老年婦女形象,以善飾演“老太婆”而響譽影壇,堪稱中國影壇“第一老太婆”。她的一生努力負出的心血為中國影壇獨擋一面,無與倫比的表演又成為中國電影歷程中的表演楷模。她於1991年,不幸去世。[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