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羅曼史》

《達·文西羅曼史》

《達·文西羅曼史》是一部李奧納多·達·文西既光輝而坎坷一生的長篇傳記小說。作者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生動刻畫了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這一大時代的特定社會環境的輝煌與暗淡,豐富細膩地書寫了達·文西的內心情感世界及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介紹了數百年來,達·芬奇及其生活經歷給後世留下許多謎團,眾多學者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進行了探究,但依舊是眾說紛紜,難有定論。《達·芬奇羅曼史》被美國蘭登書屋列入“世界名著”,西方世界認為該書是“最好的一部達·芬奇傳記”,同時受到貢布里希和弗洛伊德的高度評價,認為是解開達·芬奇之謎的一把鑰匙……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生動描述李奧納多·達·芬奇既光輝又坎坷的一生的小說。
作者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愛憎分明,生動刻畫了李奧納多所處的那個既光輝燦爛而又陰森可怕的社會環境,和他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孤身一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顛沛流離,頑強拼搏的一生。
數百年來,達·芬奇及其生活經歷給後世留下許多謎團,眾多學者從不同層面和角度進行了探究,但依舊是眾說紛紜,難有定論。本書是一部李奧納多·達·芬奇既光輝而坎坷一生的長篇傳記小說。作者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生動刻畫了達·芬奇所處的文藝復興這一大時代的特定社會環境的輝煌與暗淡,豐富細膩地書寫了達·芬奇的內心情感世界及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本書被美國蘭登書屋列入“世界名著”,西方世界認為該書是“最好的一部達·芬奇傳記”,同時受到貢布里希和弗洛伊德的高度評價,認為是解開達·芬奇之謎的一把鑰匙……

媒體評論

《達·芬奇羅曼史》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白銀時代”璀璨之作《基督與反基督》三部曲的第二部。是一部生動描述達·芬奇輝煌、坎坷人生的恢宏巨作。
本書受到責布里希和弗洛伊德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打開達·芬奇之謎的鑰匙。是更具理性的達·芬奇密碼!
最完美的知識和最完美的愛是同一的。
——李奧納多·達·芬奇
我們永遠只能可望而不可即地看到李奧納多偉大的人格模模糊糊的輪廓。
——布克哈特
達·芬奇沉醉於創作與科學。脫離世俗生活,對美與善執著的追求。成為一個理想主義式的孤軍奮戰的英雄。為此。他不惜犧牲掉愛與戀人。他把愛情與創作對立起來,使所愛的人自殺身亡……
大自然再也不能造就另一個這樣的人物了!他不被當時的人們所理解,他們稱他為讀神者、敵基督。
達·芬奇是那樣的善良、寬厚和完美。以致於人們難以找到他的過失,但他們還是把他稱作“黑暗的天使”。
——梅列日考夫斯基

前言

這是一本生動描述李奧納多·達·芬奇既光輝又坎坷的一生的小說。作者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前提下,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愛憎分明,生動刻畫了李奧納多所處的那個既光輝燦爛而又陰森可怕的社會環境,和他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孤身一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顛沛流離,頑強拼搏的一生。
筆者之所以說他那個時代既“光輝燦爛”又“陰森可怕”,是因為當時正處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盛期,一批文藝與科學巨人脫穎而出,古羅馬的光輝照亮了世界文藝的道路,李奧納多、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巨人把歐洲藝術推向了頂峰;而另一方面,在這一段時期,以教皇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的驕奢淫逸,宗教裁判所的黑色恐怖,當權貴族們的爾虞我詐、橫徵暴斂,各公國之間的連年戰爭和外族的入侵,底層社會的極端迷信和愚昧無知,給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這一偉大時代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對這個方面,作者根據歷史事實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生動的畫面。對我國的一般讀者來說,他們對這一時期的真實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所以讀一讀這本書也可以增加不少關於這方面的感性知識
李奧納多·達·芬奇是學術界公認的一位有史以來具有罕見的藝術與科學天才的奇人。和他同時代的藝術家和傳記作家瓦薩里說:“最豐富多彩的天賦,有時似乎是受到神靈的影響,降落到人們的身上;甚至有時這些天賦奇蹟般的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美麗的外表、優雅的風度和少見的天才,在具有這種天賦的人的身上兼備得如此完美,致使他的所作所為都是那樣的非凡,而將所有的其他人都遠遠地拋在了後面。李奧納多·達·芬奇就是這種情況。他具有那樣罕見的天才和能力,無論他關注什麼樣的主題,他會立刻使自己成為這方面的絕對的一位大師。”他的興趣與研究範圍之廣泛無與倫比。而且他對樣樣工作都力求完美無缺,精益求精。他對知識的渴求永無止境。著名的瑞士歷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說,“我們永遠只能可望而不可即地看到李奧納多偉大人格的模模糊糊的輪廓。”他的不少藝術作品包括《蒙娜麗莎》在他看來也沒有最後完成。他的作品的數量比起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要少得多,但這些作品卻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他在科學技術方面達到的成就是前所未有的大得驚人。而且他把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結合在一起,他對科學研究所作的草圖也是精美的藝術品。這是前人從來都沒有走過的道路,也是前人從來沒有達到的高度。無論他的研究工作還是他的意識超過他同時代的學者不是幾年,幾十年,而是上百年。他無窮的創造力和好奇心就像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深不可測的深淵一樣,數百年來不少學者和專家企圖探個究竟,似乎也無濟於事。我們很難說清,人的心力和腦力活動是否在他身上達到了任何人都無法達到的極限,抑或只體現了他那心靈活動的一部分。
關於李奧納多的傳說很多,自從瓦薩里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家傳記》於1547年發表以來,關於他的生平及藝術的專著有近百種之多,評論性質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1902年俄羅斯作家梅列日考夫斯基發表了《李奧納多·達·芬奇羅曼史》,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英國著名的學者貢布里希說:弗洛伊德就“特別喜愛這部歷史小說,特別是富有浪漫色彩的第十一章”。在這一章里“藝術家多情地想起母親溫柔而神秘的微笑,回憶起他爬出窗戶,以便不驚醒祖母,舒適地睡在母親的床上,‘在毯子下面暗中把自己的身體緊貼在母親的身上’。難道不是對這樣一種俄狄浦斯情結的直言不諱的描寫引起了弗洛伊德的想像,激發了他對李奧納多童年故事的興趣嗎?”
數百年來,李奧納多-達·芬奇及其生活經歷給後世留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眾多學者從不同的層面和各個角度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時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成效甚微。就連弗洛伊德自己也承認,他“絲毫也不企圖使這位偉人的成就可以理解。由於藝術天賦和能力與升華有關,因此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也不能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探索藝術功能的本質。”對此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閱這方面的有關著作和弗洛伊德的《李奧納多·達·芬奇童年的回憶》一文,此處不再贅述。
現在讀者看到的是一部曲折生動的傳奇故事,同時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歷史小說。本書同描述李奧納多的生平和傳記其他著作的不同是,這部羅曼史並沒有把李奧納多當作一個極為神秘的偉大天才來進行學究式的探索,而是把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人格突出的平凡人來進行刻畫,給我們展示了李奧納多在其人生經歷中鮮為人知的一系列傳奇故事。當然作為一部傳奇,在一些故事情節方面有虛構的成分,這是無可非議的。但作為一部歷史小說,素以傳記和歷史小說著稱的大師,梅列日考夫斯基絕不會違反歷史原則和自己的嚴謹作風而篡改甚至捏造歷史事實的。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李奧納多的出生直到逝世期間的各個重要歷史時期,包括他的藝術創作、科學研究、思維活動和思想感情,作者都是放在當時的刀光劍影、硝煙瀰漫的歷史政治背景下和愚昧無知、昏暗殘酷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描述的。正是在這種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畫卷中,我們才逐漸看到了一個高大無比的李奧納多的身影,而其他的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灰暗。掩卷之餘,我們不得不被這位曠世奇才的偉大人格所折服,也不得不因他的坎坷遭遇而百感交集。難怪這部傳奇故事一出便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對中國讀者來說恐怕是相見恨晚了。
在這兒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奧納多孑然一身,苦苦探索著自然之美和大自然的奧秘,並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通過無數次的科學試驗,力圖從根本上改變人在自然界中無能為力的狀況。他的所有研究工作都是以人為本的。正如他自己所說:“隨研究者之死亡而死亡的研究工作不值得讚揚。”他始終都遵循著這一原則。他並不像當時的其他藝術家,把自己的繪畫作坊變成了生產金幣的工廠。他一生之中始終過著極為清貧的生活,有時竟陷於貧困,連一般的生活都很難維持而靠借債勉強度日。他從小就失去了母愛,所以他不接近婦女,對婦女尤其是農村婦女,抱有一種特殊的崇敬和愛心。我們在這部傳奇故事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他對蒙娜麗莎一往情深,在等候她的時候的那種焦急的心情,在他身上是很少見的。當他聽到蒙娜麗莎突然死亡的訊息時,頓時眼前一片漆黑,幾乎暈了過去。而在他的親人去世時他都不是這樣。他到死對蒙娜麗莎都有一種特殊的執著感情。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將蒙娜麗莎的畫像始終帶在身邊。在晚年淒涼的歲月里,他常常一個人孤苦地默默坐在蒙娜麗莎的畫像前,一連坐上好幾個小時,有時還流下了淚水。他為公爵、教皇甚至法國國王服務,是因為在那樣陰森的社會背景下,只有藉助這些權貴們的權勢,才有可能進行常人難以想像的科學研究,並力圖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來為大眾造福。他為君主們設計製作了不少精巧的自動裝置供其娛樂消遣,但在摩洛公爵用純金為其夫人精雕細鏤了一個馬桶之後,這位貴婦人請李奧納多在這個馬桶上設計安裝一個能在方便時播放音樂的裝置時,他卻嚴正地拒絕了。在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暴君切薩雷舉行的下流無恥、淫穢不堪的宴會上,他也應邀在場,但他卻帶著極為厭惡的心情只是一個旁觀者而已。回到家之後,他帶著沉重的心情在一幅解剖圖的下面寫道:“在我看來靈魂墮落、卑鄙無恥的人,不配具有像才智過人、善於深思熟慮的人那樣精巧優美的身體結構。因為這種人只不過是兩頭部開口的口袋而已,——一頭用來接受食物,另一頭用來將其排出。因為他們充其量只是食物的過道,糞坑的填補者。他們只在面孔和聲音方面與人相似,而在其他方面則遠不如兇殘的野獸。”有一次,他畫了一張正在耕地的犁,畫上的文字是“持久的艱辛”。如這部傳奇的作者所說,“他正如一位從黑暗中醒過來的人,他醒來的時刻過早,這時其他所有的人們還在酣睡之中。在他的那個時代中,唯有他孤獨地在為遙遠的將來他的那位兄弟,用難以理解的文字撰寫著日記;而對他自己來說,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也是一位荒涼地區的耕作者。他已來到田野之中,扶起犁頭,以‘持久的艱辛’翻起一道道神秘的犁溝來。”
但是他對藝術和科學的苦心追求,並沒有得到當時人們的同情和理解。“他覺得這比面對一群極欲殺他的暴徒還要使他感到孤獨;要比面對學者們的集會上譏笑他就像譏笑一個瘋子的胡言亂語,還要使他感到孤獨;他覺得自己遠離了人們就好像是冷冷清清的天空中那顆孤零零的星星。”
這本傳奇故事的作者梅列日考夫斯基(1865一1941)國內介紹得較少,讀者可能不太熟悉。他是俄羅斯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和思想家,知識極為淵博。他的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使歷史小說在俄羅斯得到復活。他的其他作品還有《亞歷山大一世》《保羅一世》《諸神的復活》等。他反對沙皇歡迎二月革命,但反對布爾什維克專政。他還發表過拿破崙、聖奧古斯丁、但丁、聖方濟各等人的傳記。這部《達·芬奇羅曼史》發表於1902年,被認為是到那時為止最好的傳奇故事之一,不久即有德文和法文譯本相繼問世。本書英文譯本的譯者是著名翻譯家伯納德·G·蓋爾尼1927年的作品,並被美國的蘭登書屋出版公司列為“世界經典名著”於1928年在紐約出版。這箇中文譯本就是根據這部英文譯本譯出的。
將這本書介紹給我國的廣大讀者是筆者的夙願。本來在翻譯完《達‘芬奇手記》之後,於1998年年底便著手這本書的翻譯。本想在2001年年底完成,以紀念李奧納多誕生550周年。但由於各種事務的干擾,譯事工作進行得十分緩慢。至2001年年底,才勉強完成了初稿的草稿。2002年初又去外地講學遂將翻譯工作全然停了下來。同年4月中央電視台外國文藝欄目組為紀念李奧納多的誕辰,邀請我作為嘉賓之一參加這一節目的製作。但因我當時在外地而聯繫十分困難,錯過製作節目的最後期限而未能成行,深感遺憾。從外地返回後,這本傳奇的翻譯因擱置時間太久,再加上健康狀況不佳而後期工作量又異常巨大,遂違心地決定放棄。然而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往往會因為偶然的一個事件,使他改變想法或做出一個決定。不久我盼望已久的小孫女張藝帆的誕生,使我想起了李奧納多筆下的小天使和兒童素描稿來,這才從書架上取下塵封已久的這部傳奇故事,興致勃勃地又動起筆來。因而這本書才有機會和讀者見面。
由於這本書是一部歷史小說,故事發生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盛期,為了與時代背景的氣氛相吻合,所以書中使用了大量古詞古意和較古老的句子結構。當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不少宗教與哲學方面的用語、歷史名人和事件、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中的故事典故。粗略統計約有近千條之多。這些東西與歐洲的文學藝術乃至人民的生活都有血肉般的聯繫,對西方讀者並不存在很大問題。但中西文化差異懸殊,對中國的一般讀者來說就存在很大困難。如果不加以注釋,似乎對廣大讀者不負責任,如果一一加以注釋,則不但違反一般小說的翻譯慣例,徒然給讀者增加不少干擾,而且喧賓奪主地將本書變成了一部簡明的百科辭典,實非筆者所願。考慮再三,筆者採用了這樣一個解決辦法:即凡是筆者認為我國讀者比較熟悉的條目一律不加注釋。如:但丁、哥倫布、卜伽丘、亞里士多德、黛安娜、丘比特、馬太、阿波羅等等;凡是能用注釋性翻譯的條目也不加注釋,而對那些具有背景知識的條目作了簡明注釋,以備部分讀者對這方面的需要。
原書中本無插圖,但涉及到眾多著名的藝術作品和典故。為了使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能欣賞到這些作品,進一步加深理解,中譯本中增加了相關作品的圖片200餘幅。
筆者並非義大利文藝復興這一課題的專業研究人員,而僅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一名愛好者而已。在翻譯這樣一本覆蓋面和知識面都很廣的歷史小說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謬誤之處,希讀者不吝指教。

精彩書摘

在佛羅倫斯,毛織品染坊同業公會的商號一家挨著一家,同業公會的歐·聖米契爾禮拜堂就修建在這兒。
街道兩旁添加的簡陋建築物和棚子,由搖搖晃晃的柱子支撐著,鱗次櫛比,參差不齊。抬頭望去,街道兩側瓦房的屋檐相互距離很近,只能看到一線藍天。即使在大白天,街道上也是昏昏暗暗的。在各家商鋪門口的橫樑上,懸掛著自家染成的外國毛料的樣品。街道的正中,有一條平板石料砌成的水溝,從染缸里倒出的五顏六色的廢棄殘液,在水溝里漂動著。在幾家著名商號的大門上,染房同業公會的盾形會徽赫然在目:紅色底紋上有一隻金黃色的老鷹,站在一團雪白的毛線上。
西普里亞諾·伯納考爾希先生是佛羅倫斯的一位富商,也是卡利馬拉寓尚技藝的總監,此刻正坐在自家的商號里,周圍是一大堆商業記錄和厚厚的賬本。
這是三月里的一天,光線慘澹而有些涼意,再加上由堆滿貨物的地窖里漂上來的潮氣,老先生冷得有點發抖,便將身上的那件破舊的松鼠皮的上衣往緊裹了裹,上衣的兩肘處已經磨破。老人的一隻耳朵上夾著一隻鵝毛筆。兩眼雖有點昏花,但卻能洞察一切。他正翻閱著一本厚厚的羊皮紙賬本。他表面上看來似乎在走馬觀花,而實際上卻看得十分專心。賬本的頁面上橫豎分成了好幾個欄目;左邊是貸方,右邊是借方。商品的條目是用工整的圓體寫成的,但沒有用大寫字母,沒有句點,也沒有用逗點,用的是羅馬數字——當然沒有用阿拉伯數字。他認為阿拉伯數字是一種愚蠢可笑的玩意兒,用在商業記錄上很不文雅。在賬本的第一頁上老人用很大的字母寫著:
以上帝耶穌基督和聖母瑪麗亞的名義本賬自紀元壹仟肆佰玖拾肆年開始記載
在核實了最近的幾個條目、吃力地改正了幾條從麥加購進的為了保護毛織品的卡宴胡椒、生薑和幾捆菊苣在數量計算上的錯誤之後,西普里阿諾先生睏倦地仰靠在椅子上,閉上雙眼,開始盤算寫一封商業信函。這封信他得寄往法國蒙波利埃毛織品交易市場上他的主管雇員。
有人進入商店。老人睜開了眼睛。來人原來是他的一個佃農格里洛。他租了老人在穆尼奧內山谷的山腳下聖傑爾瓦西奧莊園的一些耕地和葡萄園。
格里洛向老人鞠了一個躬。他手裡提著一個籃子,裡面麥草上整齊地排放著一些雞蛋。兩隻活的小公雞的雞腿綁著,雞頭朝下掛在腰帶上。
“哈,格里洛!”伯納考爾希帶著一種溫柔善意的態度說道。他對高貴的和低微的人都用這種態度。“上帝對你怎么樣?看來今年的春天倒是很不錯的。”
稍稍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格里洛接上去說道:“即使是春天對我們這些老傢伙也帶不來什麼歡樂,西普里亞諾先生。我們這把老骨頭疼得難受,不如早一點死了的好。——這是一些雞蛋和兩隻小公雞,給老爺您過個愉快的節。”
格里洛很機靈,態度和藹可親。他皺起略帶綠色的雙眼,眼睛周圍顯出一道道細細的太陽曬過的皺紋。這種皺紋在對風吹日曬習以為常的人的臉上就能看到。伯納考爾希謝過老人之後,又開始乾自己的事情。
“噢,對了,農場上的勞工都安排好了沒有?天黑之前能幹完嗎?”
格里洛深深地嘆了口氣,將身子靠在他手裡的那根拐杖上,又沉思起來。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勞工人手也夠。只是有件事情我想告訴您,老爺,——我們再等一等不是更好些嗎?”
“可是,老傢伙,前兩天你親口說的不能再等了,別人會搶在我們前面得到風聲的。”
“也許會的,很有可能。可是,人總有點兒害怕。這是罪孽啊!這些天是神聖的日子,是把齋節,可我們幹的活一點都不乾淨……”
“好了,好了。把這個罪孽的賬都記到我的靈魂的身上。不用怕,我不會把你出賣的。重要的是——我們能找到一點兒東西嗎?”
“沒錯!所有的兆頭都對我們有利。我們的父輩、祖輩都清楚維特·格蘭的那個磨坊後面的土丘。夜裡星星點點的鬼火在聖喬瓦尼修道院上面閃個不停。還有呢,我得說,——這種謠傳在這兒多得很。有人的確說過,前些日子他們在馬里尼奧拉的那個葡萄園裡挖一口水井時,從土裡邊拽出來一個整個兒的鬼玩意兒……”
“你在說什麼?一個整個兒的鬼玩意兒?”
“是銅的,有犄角。腿很粗糙,就像是山羊的腿,有蹄子。這東西的嘴挺有趣——就好像是在笑呢;一條腿像在跳舞,手指頭在抓什麼。因為年長日久全身都變綠了,是的,全身都蓋滿了綠毛。”
“這東西後來怎么辦了?”
“他們給熔化了,給天使長米迦勒的禮拜堂鑄了一口鐘。”
西普里亞諾先生這會兒活躍起來了。
“你以前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呢,格里洛?”
“您不在,去錫耶納辦事去了。”
“哎呀,你可以寫信告訴我么,我可以派個人來,我可以親自來么。——要不,我還可以湊筆錢,拿十口鐘讓他們去熔化。真是些笨蛋!不過一口鐘么——用跳舞的牧神來鑄,那也可能是古希臘雕刻家斯科帕斯的作品。”
“是的,肯定是——都是些蠢貨。也許那不值得。西普里亞諾先生,您聽了也許會高興些。就算是這樣,自從他們把新鍾掛起來以後,連續兩年他們果園裡的蘋果和櫻桃一直都遭蟲害,橄欖也沒有收成了。所以嘛,這口鐘的聲音是不吉利的。”
“你說說,怎么個不吉利?”
“我怎么給你說呢?鐘聲不真實,不能讓人心裡感到高興。聽起來有點兒亂鬨鬨的,沒有意思。您自己就能明白,從魔鬼那兒來的鐘聲是一種什麼樣的聲音!老爺,我這樣說並不是惹您生氣,——神父也許說得對:從挖出來的那些不乾不淨的東西上,撈不到什麼好處。幹這種事情一定得小心,把眼睛睜大點兒——用十字架和禱告來保護自己。因為魔鬼既強大又狡猾,是個狗崽子——他會從一隻耳朵里進去,從另一隻耳朵里出來!比如,扎奇埃羅去年從磨坊山挖出來的那隻大理石手——惡魔的確引我們走上了邪路,因此我們也遇到了災難,——但願上帝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現在回想起來都有點兒怕人……”
“告訴我,格里洛,——你是怎么發現的?”
“這事兒發生在秋天,在聖馬丁節前夕。我們正坐下來吃晚飯,老婆子剛剛把一盤麵包糊放到桌子上,農場上的一個僱工就跑進來。他是我教父的侄子扎奇埃羅。我得告訴您,那天晚上我把他留在磨坊山附近的地里,把一個橄欖樹樁子挖出來。因為我想在那塊地上種大麻。‘老爺,喂,老爺!’扎奇埃羅戰戰兢兢地喊著說,不知如何是好。他全身在哆嗦,牙齒也在打顫。‘上帝與你同在,小伙子!’‘真是晦氣’他說,‘地里有個死人正從樹樁子下面往上爬呢!要是你不信的話,去,你自己看看去!’我們拿起燈籠就去了。
“天已經黑了,月牙兒剛剛從小樹林子後面升起來。後來我們看到了那個樹樁子,旁邊是挖起來的泥土,坑裡邊有個白色的東西隱隱約約在發亮。我彎下身子去看個究竟——原來從土裡邊伸出一隻手,白白的,手指頭很漂亮,很纖細,就像是城裡閨女的手指頭。‘啊,真是晦氣!’我心裡想著,‘什麼鬼東西在作怪?’我把燈籠伸到坑裡,這樣可以把周圍看得更清楚一些。——這時,這隻手開始動彈了,用那俊俏的手指頭朝我打手勢。此後我再也堅持不住了,開始大喊,兩腿也發軟。但是我的那個老婆子蒙娜·邦達走過來說道:‘你們有什麼可怕的,你們這些蠢貨。難道看不出這隻手不是活人的也不是死人的,而是用石頭雕刻的嗎?’——我們認為她是個有見識的人,一個女法師,也是個接生婆。儘管是個老古董,但也是一個很活躍的老婦人。她一手抓住這隻手用力一拽,就從土裡給拉出來了。就像拔蘿蔔一樣。這隻手是從手腕關節處斷開的。‘老婆子!’我朝她大喊,‘嗨,老婆子,放在原地方,別碰它。讓我們埋起來,儘快埋掉,要不然我們要倒霉的!’‘不行,’她說,‘不能這樣,最好還是先拿到教堂去,拿給神父,他可以念咒語驅邪。’結果她騙了我們,這個老太婆,她壓根兒就沒有把那隻手拿給神父,而是放到牆角處她的那隻箱子裡了。箱子裡裝滿了各式各樣雜七雜八的東西——碎布片子、膏藥、草藥、小藥瓶子等等。我申斥了她一頓,叫她不要這樣乾,可是蒙娜·邦達卻非常頑固。自那以後,老太婆就開始施魔法給人治病。要是有人牙疼,她就用那隻假手在病人的腮幫子上擦一擦,腫脹就消了。對於發燒、肚子疼、癲癇都有作用。如果牛難產,牛犢生不下來時,老太婆就把這隻手放在母牛的肚子上,母牛就‘哞’地叫一聲:嘿,您瞧——小牛犢就生下來了,在草裡邊動呢。
“老婆子的名聲開始在鄰里之間傳開了。這一時期她可賺了不少錢。但是好景不長,弗斯提諾神父卻把我抓住不放。要是我去教堂,他在布道時當著眾人的面就把我奚落一頓,罵我必遭惡報,是魔鬼的奴僕;還威脅說要到大主教哪兒去告我,並且不讓我參加聖禮。街上一群頑童跟在我身後,用手指著我說:‘格里洛來了,格里洛自己是個法師,他的老婆是一個女巫,兩人都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您是否相信,即使在夜裡我也安穩不了,一直都夢見那隻大理石手。好像它偷偷地爬到我身上,輕輕地抓住我。喔,就好像是用它長長的冰冷的手指頭在撫摸我。然後,突然之間,他狠狠地抓住我,捏住我的咽喉要憋死我,——我想喊但喊不了。
“喔,我在想,這是個惡作劇。一天早晨,天還沒亮我就起床了。乘老太婆出門去拔草的時候,我把她那箱子上的鎖頭弄開,拿起那隻石手把它帶到您這兒。——雖然拾破爛的羅托給我十個索爾托,而您只給我八個。可是,為了您,老爺,我們的命都可以不要,更不用說只有兩個索爾託了,——願上帝給您帶來好日子,讓安傑莉卡太太和您的子子孫孫都過上好日子。
“好了,根據你所說的,格里洛,在磨坊山我們可以挖出點兒什麼來。”西普利亞諾若有所思地說道。
“會的,這不用擔心,”老人繼續說道。接著又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只是,要是弗斯提諾神父聽到什麼風聲怎么辦?要是讓他知道了,他會扒了我的皮,還會幹涉您的——他會鼓動老鄉們,也不會讓我們把這事兒幹完。啊,上帝是仁慈的。您不會不管我吧,我的恩人,——請在法官面前為我說句好話吧。”
“你是指磨坊主要從您那兒弄走的那塊地嗎?”
“正是,老爺。磨坊主是個吝嗇鬼,是個騙子。魔鬼的尾巴在哪兒他都清楚。我給法官送了一頭母牛,您瞧,他也送了一頭,而且還懷著牛犢。在打官司期間,他這頭母牛生下了一頭小公牛。他比我高了一招,這個惡棍。因為這,所以我擔心法官會偏向他做出判決。也該我倒霉。這回您可要為我做主了,我的親爹!只是為了老爺您,我才在磨坊山拚命地為您幹活——我不會為別人遭這個罪的。”
“你放心好了,格里洛。法官是我的一個老朋友,我會給你操心的。現在去吧,廚房裡會招待你吃頓飯,喝點兒酒。今天晚上我們倆騎馬到聖傑爾瓦西奧去一趟。”
老人道了聲謝,深深地鞠了個躬之後就離開了。西普里亞諾先生回到商店隔壁自己的那間小小的工作室里。這間工作室是不允許別人進入的。
在這兒,就像是在博物館裡一樣,牆壁上掛滿了大理石的雕刻和銅器。古錢幣和徽章等以最佳角度擺在鋪著布的木案上。還沒有經過整理的各式各樣的雕像裝在幾個箱子裡。他通過在各地的數不清的商業代理人,從凡是能搞到古玩的地方獲得了不少古董。——從雅典、士賣那和哈里卡納蘇斯,從賽普勒斯、萊烏科西亞和羅得島,從埃及和小亞細亞的內地。
將他的這些寶貝觀察了一番之後,這位商會總監又心事重重地考慮起羊毛的關稅來。一切考慮透徹之後,他著手給蒙博利埃他所信任的代理人寫起信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