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星期一》

《遊戲星期一》

《遊戲星期一》是由歐塔·依奧塞里安尼導演的喜劇片,由賈奎斯·畢度擔任主演,於2002年2月14日上映。

基本信息

片名:
  • 遊戲星期一
  • 威尼斯早晨 《遊戲星期一》
  • Monday Morning
  • Lunedì mattina
  • Lundi matin
  • 主演:
  • 賈奎斯·畢度 Jacques Bidou
  • 片長: 120 分鐘
    類型: 劇情 喜劇
    地區: 法國 義大利
    導演: 歐塔·依奧塞里安尼 Otar Iosseliani
    年份: 2002年2月14日
    語言: 法語 義大利語 羅馬尼亞語
    級別: France:U Hong Kong:I Netherlands:AL Spain:T Sweden:7 Switzerland:10 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遊戲星期一》
    電影海報
    《遊戲星期一》  一家之主受不了法國窮鄉刻板騾仔生活,老婆日煩夜煩連收工的畫畫空間都剝削掉,滿城小家子氣,他決定「劈炮」走人。跑到威尼斯的瓦頂放眼天下,酒不離身煙不離口,與萍水相逢良朋,餐風露宿對酒狂歌。

    劇情

    每到周一,文森就要開始重複單調的例行公事,約占一個半小時的通勤,只為徑赴一份化學工廠的差事,下班回家又常因瑣事而使他不能好好的畫畫,久而久之,他對於繪畫的熱情也漸漸被澆熄。終於,文森受不了再這麼過下去!他已經

    《遊戲星期一》《遊戲星期一》
    受夠了上班的工廠、家中的老婆和小孩、日常生活一些令人費解的矛盾、和村民們突兀的怪癖。日復一日的生活,每天都走同一條小路、郵差先要過目村中每一封遞送的信、神父總是想染指村婦、吝嗇的農夫又安裝了一副同樣不會叫的新的警報器,還有邊騎腳踏車邊聊八卦的村民,都讓他感到忍無可忍。在某個星期一早晨,文森決定開拓眼界到威尼斯一游,或許這回真的能夠找到他生命中久違的寶貝。

    一家之主受不了法國窮鄉刻板的單調生活,老婆日煩夜煩,連下班後享受繪畫的喘息時間都被剝奪,細數街坊鄰居的怪癖與家人的冷漠,他決定「落跑」走人。跑到義大利威尼斯的瓦頂放眼天下,酒不離身、煙不離口,與萍水相逢的異國老友,餐風露宿,把酒狂歡

    在《 我不想回家》里,導演歐塔·依奧塞里安尼親自演繹嗜酒如命、玩世不恭的城堡主人,這回他再軋上失勢權貴一角,浪漫幽默仍如花開滿枝。他羨慕的是大器晚成的浪子,與同路人喝一口酒、謳一首歌,才是生活最豐盛、最難忘懷的極致享受。

    歐塔這怪傑仍依往例,每次都要粉墨登場(號稱世界影壇兩大怪傑,另一位是已作古人的希區考克,兩人幾乎都要在自己導演的戲中軋上一角),這回他所演的是死要面子的「末路貴族」,爆笑演繹浮華夢散,精采絕倫。本片榮獲去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與國際影評人兩項大獎;國內知名影評人、金馬獎國際選片人游惠貞說,以近乎默片手法的從容節奏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滑稽可笑的片刻,舉重若輕地嘲諷、批判現代社會的荒謬性,「威尼斯早晨」是柏林影展最好看的電影。

    導演

    歐塔˙伊奧塞里安尼,出生於前蘇聯喬治亞首府,在莫斯科電影學院學電影卻對愛森斯坦及共產黨嗤之以鼻,八0年代轉往法國拍片。在歐陸享有極高聲譽,歐塔的作品,曾三度奪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曾以【 我不想回家】角逐坎城影展,這回以《威尼斯早晨》榮獲柏林最佳導演銀熊獎及費比西影評人獎,為世界少數最會得獎的導演之一。

    製片和導演的對話

    以下是本片製片人Martine Marignac擔任發問人,由導演本人回答;歐塔表明他不會去回答有關「內容」的問題,因為要是可以那么做,他又何必拍電影,而不去當作家?所以,這篇訪談只是影片之外的延伸閱讀,無法取代全片育涵的旨趣。

    《遊戲星期一》

    奧塔·埃索里亞尼

    製片: 《 我不想回家》(Farewell, Home Sweet Home)結尾是父親離家,而《威尼斯早晨》則是從父親離家開啟劇情,兩部戲是否有續集關係?

    歐塔: 《我》片的父親是因「坐困愁城」而選擇去過另一種生活。本片則講述日常生活的「無趣」本質,工廠是如此,而家庭也是如此,缺乏情感和互動。男主角是個遷就現實的奴隸,他被種種窘況給役使,每天被迫早起趕赴上班,偏偏那是個看了很惡的化學工廠,回家後又說不出使人開心或鬆弛身心的事,家人各過各的。早上出門雖有些互動,他卻常是家中聚會的缺席者。本片的敘事架構內容,在描述現代人跑往異鄉,企圖追尋夢寐以求的幸福。

    製片: 富人與窮人的差異已經很清楚了,是另有深意嗎?

    歐塔: 不必將這部電影和社會剖析相提並論。我對孤獨者的失落感,以寓言般的著墨,幾乎每個角色都是孤獨的。男主角在威尼斯找到多年未見的老友,也只不過度過短暫美好時光,之後依然是要分道揚鑣、各忙各的。

    製片: 片中乘滑翔翼的年輕人就此飛去,是一種希望的象徵嗎?

    歐塔:當你年輕的時候,總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在這部電影裡,受過良好教育且品行端正的青年,被阻絕在大人世界之外,卻和祖父母相處融洽。祖孫之間甚至比父母和孩子之間還親,也更像朋友。然而,傳統的逐漸在凋零,許多老人被送進安養院,小孩也被送進學校管理,更甭提父母總因長時間投入工作而忽略了孩子。一旦家庭解體且祖父母又不在,孩子也只能靠電視電玩垂憐度日。這樣的生活方式真不知是進步或退步。

    製片: 片中這一富一貧的妻子,似乎藉由她們身上的圍巾找到彼此的聯繫,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別的含意?

    《遊戲星期一》《遊戲星期一》

    歐塔: 我拍這一部敘述人們被迫遵守不愉快維生準則的喜劇片,不是一般搞笑胡鬧的方式。這兩個女人因手工造就細活而有創造自己的價值,忘記之前的一切不幸、創痛和孤單,反將這些成品呈獻給身邊的人當作禮物。然而,一旦收到這份獻禮,男人就會成為形式下的禁臠,也就是說,象徵著主婦想拴住丈夫的的儀式。

    製片: 電影在鄉村拍攝,也到威尼斯取景,及到化工廠就地取材(其實這工廠在殺青後四、五個月爆炸)。電影中諸如此類的社會寫實元素,竟以這樣近乎超現實的方式結束,是如何辦到的?

    歐塔: 先從社會上的「禁令」談起。在這部電影,有個最習以為常的禁令即是「禁菸」,在很多場合都已經實施。這道禁令使我相當感冒,因為菸草工業本來就是歐洲人至美洲拓荒所帶回的,人們吸菸以紓解壓力,而菸草商與菸農也因此獲益,現在卻把它給禁掉,然菸品買賣依舊存在,尤其是美國帶頭回響此一禁令卻又力主保有菸草工業,繼續營利的做法讓我不齒,整個決策不是很「偽善」嗎?上班抽菸的情節都是真有其事,化工廠爆炸事件也是個例證。但這不是一部紀錄片,化學工廠被加入了多色的氣體、充斥的聲響,都是誇張化的戲劇效果,而非原貌。同樣也運用在村中生活的再造,一個寂寥的家庭,聚焦於兩名天資聰穎又好幻想的小孩,不問未來如何,只是純然的隨夢想起飛,嘗試將來長大後,再也不留存的新鮮事物。

    《遊戲星期一》《遊戲星期一》

    製片: 影片是否在探討「流亡」的主題?又為何選擇威尼斯為背景?

    歐塔: 經歷這一切後,有智慧型者當可發現沒有什麼是可以逃避的,只有從自己做起,從家庭改善起,甚至從國家改革起,才會得到身心安頓。現實生活固然殘酷,但理想仍該被堅守下去,人生不容許失衡(文森的繪畫夢即為例子)。到另一個環境走走,的確是個不錯的反省之道。

    如夢似真的威尼斯,恰可作為本片發紓己見的優越地點。更何況它是一座適合創作之都,而眾所周知的水鄉風情之類的景觀,其實也是大家熟悉的,本片再次發掘這個城市的另一個可能,讓生命之旅得以深刻呈現。在威尼斯拍片,攝影機不同於到別地取景的架設暨操作方式,不同於其它大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與喇叭聲,威尼斯來往船隻的馬達聲,與手風琴與吉他的美妙旋律,這樣完美的搭配,對於製片者來說,真的是一種難忘的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