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騎士》

《逍遙騎士》

《逍遙騎士》是由丹尼斯·霍珀導演,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主演的動作冒險片。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圖)《逍遙騎士》《逍遙騎士》

更多外文片名:
TheLoners.....(USA)(workingtitle)
SemDestino.....Brazil/Portugal
AdamB'EekvotGoralo.....Israel(Hebrewtitle)
Bezstarostnájízda.....Czechoslovakia(Czechtitle)
Buscomicamino.....Argentina
EasyRider-matkalla.....Finland
Easyrider.Buscandomidestino.....Spain
Goliusedlu.....Serbia
Mureturännumees.....Estonia
Swobodnyjezdziec.....Poland
Szelídmotorosok.....Hungary
Xenoiastoskavallaris.....Greece
導演:
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
影片類型:
犯罪/劇情/冒險
片長:
95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西班牙語
色彩:
黑白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M/Finland:K-16/Iceland:16/Norway:15/Sweden:15/USA:R/Canada:PG/Canada:R/Canada:13+/Spain:18/UK:18/WestGermany:16/Canada:18+/SouthKorea:18/Argentina:18/Canada:AA
製作成本:
$340,000(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RaybertProductions,Inc.
拍攝日期:
1968年3月-1968年5月
攝製格式:
35mm
16mm(NewOrleansscenes)
洗印格式:
16mm
35mm
膠片長度:
2615m(Sweden)

演職員表

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攝影|剪輯|美術設計|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Director:
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

編劇Writer:
彼得·方達PeterFonda....(writtenby)&

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writtenby)&

特里·索澤恩TerrySouthern....(writtenby)

演員Actor:
彼得·方達PeterFonda....Wyatt

丹尼斯·霍珀DennisHopper....Billy

傑克·尼科爾森JackNicholson....GeorgeHanson

布里吉特·芳達BridgetFonda....ChildinCommune(uncredited)AntonioMendoza....Jesus

菲爾·斯班特PhilSpector....ConnectionMacMashourian....BodyguardWarrenFinnerty....RancherTitaColorado....Rancher'sWifeLukeaskew....StrangeronHighwayLuanaAnders....LisaSabrinaScharf....Sarah

小羅伯特·沃克RobertWalkerJr.....Jack(asRobertWalker)SandyWyeth....Joanne(asSandyWyeth)RobertBall....Mime#1CarmenPhillips....Mime#2EllieWoodWalker....Mime#3(asEllieWalker)MichaelPataki....Mime#4GeorgeFowlerJr.....GuardKeithGreen....SheriffHaywardRobilard....CatManArnoldHessJr.....DeputyBuddyCauseyJr.....Customer#1DuffyLafont....Customer#2BlaseM.Dawson....Customer#3PaulGuedryJr.....Customer#4SuzieRamagos....Girl#1ElidaAnnHebert....Girl#2RoseLeBlanc....Girl#3MaryKayeHebert....Girl#4CynthiaGrezaffi....Girl#5ColettePurpera....Girl#6ToniBasil....Mary

凱倫·布萊克KarenBlack....KarenLeaMarmer....MadameCathéCozzi....DancingGirlTheaSalerno....Hooker#1AnneMcClain....Hooker#2BeatrizMonteil....Hooker#3MarciaBowman....Hooker#4DavidC.Billodeau....ManinPickupTruckJohnnyDavid....ManinPickupTruckSusanBrewer....WomaninCommune(uncredited)

賈斯汀·方達JustinFonda....ChildinCommune(uncredited)DanHaggerty....ManinCommune(uncredited)RandeeLynneJensen....(uncredited)

卡利·紹德萊斯CarrieSnodgress....WomaninCommune(uncredited)SabrinaScharf....SarahKeithGreen....SheriffVirgilFrye....Biker(uncredited)製作人Producedby:
彼得·方達PeterFonda....producer

威廉姆·海伍德WilliamHayward....associateproducer(asWilliamL.Hayward)

伯特·施奈德BertSchneider....executiveproducer

攝影Cinematography:
LászlóKovácsBairdBryant....(uncredited)

剪輯FilmEditing:
唐·坎伯恩DonnCambern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
JeremyKay....(asJerryKay)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
LenMarsal....secondassistantdirector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香港
HongKong1970年12月10日法國
France1969年5月8日......(CannesFilmFestival)瑞典
Sweden1969年6月26日美國
USA1969年7月14日......(NewYorkCity,NewYork)芬蘭
Finland1969年7月25日希臘
Greece1969年9月......(Thessaloniki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義大利
Italy1969年10月9日西德
WestGermany1969年12月19日日本
Japan1970年1月31日澳大利亞
Australia1970年2月14日匈牙利
Hungary1972年1月6日西班牙
Spain1974年11月28日匈牙利
Hungary1980年1月31日......(re-release)芬蘭
Finland1982年7月2日......(re-release)澳大利亞
Australia1990年6月14日......(re-release)日本
Japan1995年1月7日......(re-release)美國
USA2009年4月23日......(NashvilleFilmFestival)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美國]
PandoCompanyInc.
Raybert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美國](1969)(USA)(theatrical)
哥倫比亞三星[巴西](Brazil)(DVD)
LK-TEL[阿根廷](1987)(Argentina)(VHS)
ColumbiaTriStarFilmsdeArgentina[阿根廷](2000)(Argentina)(allmedia)(re-release)
RCA/ColumbiaPicturesHomeVideo[美國](video)
Falcon[捷克](CzechRepublic)
其他公司:
RyderSoundServicesInc.[美國]soundrecording(asRyderSoundService,Inc.)
Cinefx[美國]titles
SynchrofilmInc.[美國]musicediting(asSynchrofilm,Inc.)
Edit-RiteInc.[美國]soundeffects
Producers'SoundServices[美國]re-recording(asProducer'sSoundService,Inc.)

劇情簡介

(圖)《逍遙騎士》《逍遙騎士》

影片以兩個年輕人長途跋涉為主要劇情,是典型的公路片模式,由此串起了嬉皮文化的各個方面,如吸毒、幻覺、墓園跳舞、賣淫等等。比利和懷特在做了一次古柯鹼的交易後,乘機車趕赴紐奧良參加四旬齋前的狂歡節。

由於他們留著長發,騎著塗有稀奇古怪圖案的機車,因此不論走到哪裡,哪裡就出現懷疑和敵視的目光,甚至旅館也不讓他們留宿。他們只好風餐露宿,過著“浪人”的生活。他們在新墨西哥參加了流浪漢的聚會,在德克薩斯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警察送進了監獄,幸得一位好心的人權運動的律師漢森把他們保釋,並一道趕往紐奧良。然而在一個夜晚,他們遭到當地歹徒的襲擊,漢森被打死。當他們悻悻踏上去佛羅里達的公路,不料卻被一個卡車司機莫名其妙地開槍打死。

幕後製作

1969年,《逍遙騎士》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逍遙騎士》不僅是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更是開創新好萊塢黃金時代分水嶺。這部電影獲得了奇蹟般的成功,1969年獲奧斯卡獎七項提名,同時在歐洲大受歡迎,在第22屆坎城電影節上,本片奪得了最佳處女作獎。它的奇蹟還體現在票房上,本片投資40萬美元,票房收入卻高達2500萬,難怪哥倫比亞公司要收購影片的著作權,在當時,好萊塢大公司收買一部獨立製片的小製作電影是不多見的。
 

《逍遙騎士》的成功,在當時如同一場狂風暴雨席捲了好萊塢。各大公司和製片商紛紛請來顧問研究這一現象及對策,發現這一時期48%的觀眾是16歲-24歲的年輕人。調查的結果竟使好萊塢幾乎在一夜之間淘汰了整整一代編劇導演及行政管理人員,而換上了新一代的年輕製作者,利用年輕人與現存社會的矛盾,把革命製造成容易脫手的完美商品。

《逍遙騎士》的成功和影響表現了電影同社會思潮和意識形態之間的對應關係和互動作用。上世紀60年代,美國青年面對越戰失利和政治醜聞,對國家失去信心,很多人依靠吸食大麻來麻痹自己的神經,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垮掉派”文學、迷幻搖滾等藝術形式應運而生,本片便是這一時代的產物。影片並不直接涉及越戰、黑人民權運動和大學校園的騷亂這些社會的重大話題,它側重的是更為文化性的方面,即嬉皮士現象有及其深刻的影響。
 

作為一部公路電影,本片劇情圍繞主人公的旅途展開,荒涼的大草原、堅硬的岩石、靜謐的湖泊、宿營地的小屋,片中的風景讓人感受到的西部片的氣質。導演借風景寄託了對昔日美國精神的懷念。在“新好萊塢”影片的作者看來,西部荒原是人類自由精神和美國早期開拓精神的最後的前哨站,過去的自由精神和生活方式與如今反叛姿態之間有著精神上的連貫,其共同的對立面則是虛偽的道德觀準則和價值觀。

關於主演

對於影片導演兼主演丹尼斯·霍珀來說,本片亦可謂他一生中電影成就的頂點。1955年當他作為一個少年與詹姆斯·迪恩合作《無因的反抗》時,大概不會想到,他後來的電影生涯會與反叛聯繫在一起。本片之後,霍珀即率攝製組前往拉美地區拍攝反映前輩福勒在秘魯拍片經歷的影片《最後的電影》,但由於某些政治原因,這部影片最終並未公映,他也因此終止了自己的導演事業,而以一個演員的身份重新亮相影壇。在他30多年的電影生涯中,他演出過《藍絲絨》、《生死時速》、《水世界》等著名影片,而作為導演,他拍攝的《本色》同樣為人矚目。

本片的另一位主演彼得·方達從小就生活在父親亨利·方達的陰影之中。做演員以來,他並不成功,與他大名鼎鼎的姐姐簡·方達不同,他幾乎沒演過什麼像樣的角色。1968年的一個夏夜,正在多倫多為一部影片做宣傳的彼得·方達在給霍珀打電話閒聊時,一個念頭突然閃過他的腦海。他想到一個影片題材:兩個人為販賣毒品,騎著機車橫穿美國。霍珀很讚賞這個題材,兩人一拍即合,《逍遙騎士》由此誕生。然而,本片上映後,受到好萊塢傳統製片人的冷遇,不過學生、嬉皮士和藝術家們卻大為讚賞,尤其是在坎城電影節上,雷鳴般的掌聲把它送上了最佳處女作的領獎台,以至於多年後,它的宣傳海報還被貼在巴黎大學生區街上顯著的位置。

電影花絮

利普·托恩原定是喬治·漢森的扮演者。

這件美國上尉夾克衫,由彼得·方達設計,由洛杉磯的“two little old ladies”生產。隨後在一個慈善活動上被賣掉了。

據彼得·方達說,這部電影定製了四輛警用機車。一輛在拍攝過程中被毀,其餘三輛車在電影即將完成之前被盜了。

在鏡頭前,彼得·方達、丹尼斯·霍珀和傑克·尼克爾森的確是在吸食大麻

最後的篝火戲的拍攝與原定劇本相去甚遠。是在兩輛機車都被偷走以後拍攝完成的。

一些鏡頭是用16毫米而不是35毫米的膠片拍攝的。這些就成了一年之後開始後期製作的膠片樣本。

史蒂芬·斯蒂爾斯應丹尼斯·霍珀的請求創作了歌曲“尋找自由的價值”,用於電影的最後一幕(當攝影機的鏡頭轉向天空的時候)。霍珀卻沒有用上它。這首歌最終收錄在了CSN&Y樂隊的專輯--孤獨的“俄亥俄州”的B面。樂隊在他們的演唱會上,還經常用它作為結束曲。

彼得·方達真的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騎機車高手,電影中他的那輛車身向前加長和傾斜了不少,有著高高的apehanger式車把。丹尼斯·霍珀的車技就沒有這么好了,因此他的機車樣式要保守得多。

電影開拍前的一個星期,彼得·方達天天穿著那件美國上尉夾克,騎著摩托在洛杉磯到處轉悠,就是想把衣服弄得破破爛爛,還有習慣用激進另類的方式去騎車。夾克衫後背美國國旗的圖案和油箱上面的美國旗幟,好幾次招來警察想把他從上面拖下來。

在路易斯安娜咖啡店裡,嘲笑男孩們的鄉下人和電影末尾搭乘便車的兩個人,都是製作者僱傭的當地居民。在咖啡店場景中,製作者本來想在當地劇院裡找些演員試鏡。後來丹尼斯·霍珀看到了考賽和拉馮特,觀察這兩個人相互說著俏皮話,當即改變想法決定就用他們了。

丹尼斯·霍珀有最初的剪輯版本,時間長度大約為三個小時。在和製作方其他一些主要成員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他們就把電影剪成了現在發行的這個版本的時間長度。

在製作期間,丹尼斯·霍珀需要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他自己當時正處於毒癮偏執狂狀態,向每個人大吼大叫。有工作人員偷偷把他對他們破口大罵的話偷偷地錄下來,然後寄給洛杉磯的製片公司,解釋為什麼會有那么多工作人員退出。

這是第一部在電影中大量使用已經發行的音樂作品,而不是專門為影片創作的音樂。對於現在的電影來說是習以為常的事情,然而在當時卻是十分罕見的(除了披頭式的電影和其他極其個別的特例)。

霍珀和方達並沒有為電影寫好完整的劇本,大部分是順其自然拍攝下去的。他們沒有請工作人員組,而是在城鎮裡雇了一些公眾所謂的嬉皮士,持攝影機的都是朋友或者路人。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喝得酩酊大醉。

穿幫鏡頭

晚餐場景中,在貨攤之間的木板上面,可以看到麥克風的影子。

連貫性:晚餐時,喬治·漢森戴著足球頭盔,走了進去。當他開始坐下的時候,從鏡子裡看到他正擦著他的雙眼。在接下來一個鏡頭中,他只是坐在那裡,頭盔已經放在了桌子上。

連貫性:在懷亞特得到農夫的許可,在穀倉內修理機車的時候,有個牛仔正在給馬釘馬掌,他的左手放在馬背上。在不同鏡頭之間,他的雙手放的位置都不一樣。

事實錯誤:懷亞特和比利到紐奧良去參加那裡的瑪迪格拉絲慶祝活動(Mardi Gras celebrations)。考慮到這一活動通常是在二月中旬舉行的,那么這就暗示他們旅行的時間可能是在一月末二月初。電影中他們開車經過的地方都還處於冬季,他們在路上遇到的大部分演員卻是穿著夏裝,在紐奧良這種情況更加明顯,當時應該還是大雪覆蓋的寒冬。

警察局外面,主要演員和喬治在一起這段場景中,比利拿起一瓶酒喝著,這是可以在他的太陽鏡里看到麥克風反射的影子。

票房傳奇

現在,讓我們回到60年代末的好萊塢。假設作為一個獨立電影人,你手頭已經有了40萬美元的預算。那么,用這筆錢,你能拍出一部多少票房的電影?提醒一下,那時的好萊塢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1960年的年產量只有151部,七大影業債台高築,裁員/併購不斷,到1968年,來自電視台的收入已占好萊塢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面臨藝術枯竭和經濟停滯的雙重威脅,區區40萬美元,究竟能有何作為?

誇張點,把這個數字乘以10,得到400萬美元,是不是不可思議?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400萬美元,連那部影片的票房零頭都不到--它的實際數字,是2500萬美元!!

那部影片,叫做《逍遙騎士》。

1969年,《逍遙騎士》橫空出世。這是一部充滿惶惑/否定/叛逆和悲劇的存在主義式公路電影,就像凱魯亞克的《在路上》所描寫的一樣,……我與之交往的人只是那些瘋狂的人,他們為瘋狂而生活,為瘋狂而交談,也瘋狂地尋求得到拯救;他們渴望同時擁有一切東西。這些人從不抱怨,出語驚人,總是燃燒、燃燒、燃燒,就像傳說中那些閃著藍色幽光的羅馬蠟燭一樣……影片中兩個留著長發,奇裝異服,帶著毒品,騎著巨型摩托四處遊蕩的主人公,最後也像藍色燭光一樣驟然熄滅--在參加完一場公墓上吸毒者的聚會之後,向弗羅里達州進發途中,被一個路過的卡車司機莫名其妙的開槍打死。

《逍遙騎士》不僅是60年代美國垮掉運動的經典符號之一,更是開創新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分水嶺。《逍遙騎士》的成功,在當時如同一場狂風暴雨席捲了好萊塢。各大公司和製片商紛紛請來顧問研究這一現象及對策,發現這一時期48%的觀眾是16歲-24歲的年輕人。調查的結果竟使好萊塢幾乎在一夜之間淘汰了整整一代編劇,導演及行政管理人員,而換上了新一代的年輕製作者,利用年輕人與現存社會的矛盾,把革命製造成容易脫手的完美商品。

而從根本上說,《逍遙騎士》這部沒有明星的低成本影片(片中的三位主角,丹尼斯·霍普(身兼導演),彼得·方達,傑克·尼科爾森,當時還都是無名小卒),是60年代B級片影響下的產物.

本片導演更榮獲1969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新人獎】。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1970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彼得·方達
最佳男配角(提名)傑克·尼科爾森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丹尼斯·霍珀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特里·索澤恩
金球獎(GoldenGlobe)1970
最佳男配角(提名)傑克·尼科爾森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1970
最佳男配角(提名)傑克·尼科爾森
金衛星獎(GoldenSatelliteAward)2005
BestOverallDVD(提名)
BestDVDExtra(提名)
BestClassicDVD(提名)
美國編劇工會(WGAAward(Screen))1970
最佳劇情類原創劇本(提名)特里·索澤恩
最佳劇情類原創劇本(提名)彼得·方達
最佳劇情類原創劇本(提名)丹尼斯·霍珀
桂冠獎(GoldenLaurel)1970
Cinematographer拉茲洛·科瓦奇
2ndplace
MaleNewFace彼得·方達
Drama(提名)
桂冠獎1970
MaleSupportingPerformance傑克·尼科爾森
MaleNewFace(提名)丹尼斯·霍珀
坎城電影節(金棕櫚)1969
最佳影片(提名)丹尼斯·霍珀
最佳影片(提名)丹尼斯·霍珀
NewYorkFilmCriticsCircleAwards1969
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
NationalSocietyofFilmCriticsAwards,USA1970
SpecialAward丹尼斯·霍珀
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
NationalFilmPreservationBoard,USA(NationalFilmRegistry)1998
KinemaJunpoAwards1971
最佳外語片丹尼斯·霍珀
KansasCityFilmCriticsCircleAwards1970
最佳男配角傑克·尼科爾森
DirectorsGuildofAmerica,USA1970
OutstandingDirectorialAchievementinMotionPictures(提名)丹尼斯·霍珀>

影片評論

在電影中辨認出六十年代美國的影子:吸毒、群交、搖滾、狂歡節、嬉皮士……兩個騎著哈雷的傢伙一路南下,一條條線索順序展開,一個悸動中的美國在反反覆覆的搖滾聲中破土而出。而他們居然談論自由、救贖、存在與虛無這些最為艱深的哲學與宗教命題。聯繫迪克斯坦的論斷,這種入世的癲狂指向的是一個更高的層面:那種烏托邦式的宗教傾向。這裡面有宗教的信仰問題,也有世俗的政治訴求,按我的說法:曾經的伊甸園與未來的烏托邦。另一方面,《逍遙騎士》又是一部典型的商業片(最典型的例子,作為公路片的始祖,它的主要賣點一開始就設定在沿路的風景上,觀眾通過消費風景獲得快感)。它與當下的意識形態共謀,安於現世。可以說,它本身的形式天然排斥這種追求。而這其實是整個六十年代美國文化的悖論,也就是迪克斯坦提到的在“烏托邦式的宗教轉變成世俗人文主義的詞句”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就是當下世界和曾經的伊甸園與未來的烏托邦之間的張力:我們既回不去伊甸園,也到不了烏托邦。
結尾處那一長串彼此交錯的鏡頭集中體現了電影這種雙重言說的性質。在我看來,這是全片主旨性的一幕。
懷特和比利帶著妓院裡的姑娘前往墓地,吸毒後四人抱在一起鬼混。接下來出現的鏡頭仿佛從四人心裏面跑出來的夢魘,鏡頭在不同的場景間快速切換,其間伴隨著囈語般曖昧不清的呢喃。
貫穿始終的是一個少女在墓地中作的禱詞,講的內容大概是人如何墮落,又如何尋求拯救,其中的宗教意蘊昭然若揭。這裡對原罪的闡釋直接指向作為背景的施工聲。在此之前,兩個主人公穿過一片工地前往墓地。來自工地的施工聲暗示著人的墮落與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的聯繫:後者對人性的戕害一如工業文明把自己嵌進自然的身體之中,一如墓地路邊那隻慘死在城市中的野狗。影片一直致力於揭示這點。兩個主角在路上遇到的天主教家庭與嬉皮士團體承載著對這個主題的言說:一種遠離工業文明的生活方式。而公路片本身脫離城市的衝動更說明了這一點(哈雷摩托作為工業文明的象徵則是上述悖論的典型例證)。女性的裸體在這裡是救贖的象徵,她們的姿勢是耶穌受難的姿勢,同時又像聖母瑪麗亞的樣子。兩個妓女的聲音一直在言說死亡,另一邊那個少女一開始的祈禱文就談到耶穌的復活,兩者聯繫在一起看,很容易可以看出救贖的主題。在這裡,墮落與救贖指向的是伊甸園。那個曾經的樂土早已因為我們的罪孽不復存在,而救贖的的希望存在於回望伊甸園這種方式中。
除此之外,在宗教的主題之外還有一個政治訴求的聲音。懷特衣服背後的星條旗與緊抱自由女神像的姿態說出了這點。聯繫前文露宿中的閒談,那段律師與比利關於自由的說法,很容易可以看出這種訴求:
“這個國家以前是個好國家,我不明白是哪裡出了錯。”
“人人有雞了,就這么回事,我們甚至進不了一家二流旅館。”
“他們害怕的不是你,而是你所代表的東西。”
“我們代表的只是人人都需要有個性的髮型。”
“不,你代表的是自由……談論它和實現它是兩碼事,真正的自由是很難的,特別是當你被在市場上買賣時,所以別告訴人們你是不自由的,他們會以殺戮和做惡來證明你錯了。”
在這裡,當下的政治被認為是壞的,而電影開出的藥方不是亦步亦趨的改革,而是一種大同世界的構想(以自給自足的嬉皮士社區為典型代表),對社會正義的訴求表現為一種烏托邦主義,與尋找個人真諦結合起來。
在這一長串鏡頭裡,開頭與結尾是同一個鏡頭:陽光斜四十五度照下來。這道陽光後面,是曾經的伊甸園還是未來的烏托邦?

推薦好看的美國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意味著種種拒絕墨守成規的精彩故事、種種敢於撕破主鏇律真善美假面具的勇氣。

盤點戶外題材電影

戶外題材影片,向我們展現了這個星球上的曠世風景。從南極到北極,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浩瀚大洋,從廣袤沙漠到馥郁的亞馬遜叢林這些影片,有我們熟知的大製作的視覺大片,也有陌生的小成本製作但同樣精彩的影片。有的詮釋了偉大的戶外探索精神,而有的則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

《絕嶺雄風》
《帝企鵝日記》
《美麗中國》
《遺願清單》
《在世界盡頭相遇》
《荒野生存》
《金銀島》
《尋寶假期》
《地球公民》
《蝴蝶》[法國電影]
《大河之戀》
《極限特工》
《浩劫重生》
《蘇格蘭飛人》
《第十一個小時》
《大唐西遊記》
《垂直極限》[電影]
《超越巔峰》
《我們要活著回去》
《黑神駒》
《史前巨鱷》
《碧海藍天》
《哭泣的駱駝》
《地心歷險記》
《魔窟》[電影]

《來自雪河的人》
《遠征南極》
《雪山飛魂》
《穿越大吉嶺》
《戰慄汪洋》
《荒野求生》
《神秘的尼羅河》
《127小時》
《偉哉聖母峰》
《狂野之河》
《天劫餘生》
《雪地極限》
《腳踏車環島日誌》
《奪寶縱橫》
《告別昨日》
《逍遙騎士》
《驚異大奇航》
《狗鎮和滑板少年》
《美麗城三重唱》
《絕妙降落》
《突破》
《衝浪學校》
《徒步旅行隊》
《唯一的煩惱就是長大》
《極速騎手》
《赤焰頂峰》
《險峰》
《嗜血狂獅》
《圖書館員》
《碧海追蹤》
《2秒鐘》
《簡和失落的城市》
《極限高峰》
《法拉利傳》
《雪行者》
《冰峰168小時》
《垃圾勇士》
《航向深海》
《冰原快跑人》
《車舞狂沙》
《銀色快手》
《決戰冰河》
《奪寶奇謀》
《挑戰巔峰》
《八千米死亡線》
《天地玄黃》
《白鬃野馬》
《攀岩女孩兒》
《極限飛躍冒險的內涵》
《露營》
《莫森的南極探險之旅》
《荒野有情天》
《激流四勇士》
《雪嶺飛鷹》
《遷徒的島》
《北壁》
《沖向極限》
《絕對零度》
《冰峰搶險隊》
《重返喜馬拉雅》
《穿越別有洞天摩洛哥》
《北方的納努克》
《珠穆朗瑪峰》
《下半生賽跑者》
《航向晨曦》
《勇闖雷霆峰》
《漫長夏日》
《南極堅韌號》
《泰坦尼克探秘》
《茄子-安達盧西亞之夏》
《絕對雄風》
《魯賓遜漂流記》[電影]
《觸及顛峰》
《加斯怕莫雷羅神秘探險記》
《阿爾卑斯:自然的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