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盪一百年》

吳曉波創作,敘述1870~1977年的中國企業史和商業變革。作者按照編年體的形式記述了中國近現代商業史。作者試圖在這些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探尋中國商業人物和企業的成長基因、精神素質以及發展脈搏。在悠長的歷史寬度中如何審視中國的商業發展?在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跌盪一百年》跌盪一百年

作者希望從歷史中找到答案:當今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產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上卷敘述1870~1937年的中國企業變革。作者希望從歷史中找到答案:當今中國企業家的成長基因及精神素質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產物,還是應該放在一個更為悠長的歷史寬度中進行審視?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從曾國藩、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到張謇、榮家兄弟、孔宋家族,尋找中國商業進步的血脈基因。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國企業史和商業變革。作者按照編年體的形式記述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直至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之前近40年的中國商業史。作者試圖在這些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探尋中國商業人物和企業的成長基因、精神素質以及發展脈搏。在悠長的歷史寬度中如何審視中國的商業發展?在百年的中國進步史上,企業家階層到底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作者簡介

吳曉波吳曉波

吳曉波,1968年生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常年從事公司研究,現任職東方早報社。主要出版作品:《大敗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行銷》(2003年)、《被誇大的使命》(2004年)、《激盪三十年》等。其中《大敗局》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榮獲“和訊年度財經圖書大獎”、中國圖書評論協會“年度十大圖書”等獎項。

目錄

上卷
第一部1870-1910: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
第二部1911-1927:惟一的“黃金年代”
第三部1928-1937:國家主義的回歸
下部
第四部1938-1948:抗戰與掙扎
第五部1949-1958:沸騰的開局
第六部1959-1977:以“革命”的名義

文摘

中國商貿一百年中國商貿一百年
公元1869年7月7日,同治八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深夜,保定府直隸總督衙門的後花園。清帝國聲望最隆、權勢最熏的漢族大臣曾國藩與他的門客趙烈文秉燭夜談,困坐愁城。在過去的16年裡,曾國藩靠團練湘軍起家,"清剿"了南方的太平天國(1851~1864),將一個看上去即將覆滅的帝國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同治中興"。上年,他由兩江總督調任更為重要的直隸總督,可謂聖眷正隆。但是,進入中央樞紐之後,他才真正意識到國家的頹敗遠遠超過自己原來的預料,根爛葉敗,國政匡廢,朝中根本沒有可以力挽狂瀾之人。他對趙烈文說,當今之世已是"民窮財盡,恐有異變","吾日夜望死,憂見宗之隕"。
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到處充滿了帝國斜陽的憂傷。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儘管它也時常被戰爭、饑荒、瘟疫和暴政所困擾,不過,卻始終有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從容。遼闊的疆域、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讓它具備了一種獨特的自我癒合能力,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恐慌、破敗和孤立。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在廣東禁菸,次年,英國艦隊攻擊廣州,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潰敗。中英開戰之時,國人對英人了解之偏缺讓人咂舌。中方主將林則徐認定英國士兵的膝蓋是不會彎曲的,因此只長於海戰,一登岸來就"一仆不能復起",任人宰割。他在1839年9月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寫道,"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代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林大人已是舉國最"開化"的官員,以此"知彼",焉能不敗?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在一艘叫做"皋華麗"號的英艦上籤署,清廷割讓香港、開放通商口岸並賠償巨款。從這個原本稱為"萬年條約"的不平等條約開始,中國步入了屈辱的100年。在一個陌生的、冉冉升起的外域文明面前,一向自大的帝國突然變得無比的驚惶和不自信。——(1870未死將生的時刻)

媒體推薦

中國是19世紀以來,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新聞的產生地。吳曉波像一個勤奮的論文寫作者一樣,從堆滿歷史灰塵的報刊里,尋找被遺忘的人物與紛爭,描繪了中國崛起的秘密。 ——英國《金融時報》

關於中國企業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跡,散布在漫長的歷史中。吳曉波花費數年時間,將它們一一拾起,把一段由感性、零碎、個人觀察組成的歷史進行了系統化的描述,在浩如煙海的陳舊信息中,梳理出了歷史的脈絡。——《南方周末》

在中國詭譎多變的商場裡,企業起起落落乃是常態,能經得起時間淬鍊的企業必有值得稱道之處,然而外人對於中國企業的興衰常有霧裡看花之感。吳曉波的企業史作品無疑替我們開啟了一扇門,以一個又一個商業(公司)發展與掙扎的細節,道盡了中國企業所擁有的無限契機,以及在發展道路上的崎嶇。——台灣《中國時報》

在今天的財經書市上從來不乏企業的傳記,但它們總過於和寫作對象接近,公正而審視的企業史著作依然匱乏。吳曉波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期待,他筆下的企業史能讓讀者獲得一種冷靜的激情。 ——《21世紀經濟報導》

吳曉波把目光聚集在方興未艾的企業史上,他筆下寂寞千年的男主角——企業家粉墨登場後,企業史的概念得到了市場認可,而他的作品也成為了草莽英雄傳。——《中國經營報》

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分析,吳曉波掌握了一些切實的研究成果。也許再過數年,他能寫就類似於《追求卓越》、《從優秀到卓越》、《基業長青》的中國版商業“本紀”。 ——《第一財經日報》

吳曉波以一種好奇者的單純撲入中國歷史變革的複雜歷程中,適時結合當年的世界“風雲”,面對中國遭遇的各種“氣候”,把握在各色“風雲”和“氣候”當中出現的特定情境。他極具人文思辨,往往能回歸人性本源進行解構,大浪淘沙,盡收眼底,興衰成敗,皆入囊中。 ——《新京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