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復興》

歌曲《走向復興》由李維福作詞,印青作曲,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深圳廣電集團共同組織創作。2009年9月30日晚,新中國第三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實況通過中央電視台向全球播出。在全球矚目的慶祝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中,歌曲《走向復興》也將成為演奏曲目之一,《走向復興》是繼《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之後,深圳又一首唱響大江南北、唱進廣大中華兒女心窩的重量級歌曲。

基本信息

歌曲簡介

走向復興走向復興

歌曲《走向復興》由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深圳廣電集團共同組織創作,2009年9月30日晚,新中國第三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實況通過中央電視台向全球播出。當演出推進到最高潮時,3200多名演員一起走上舞台,“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走在嶄新的道路上……前進,前進,向前進!走向復興,創造輝煌!”一曲出自深圳的雄壯合唱《走向復興》,唱響了這部壯美史詩最後的華彩,唱出了無數中華兒女對民族復興的共同期望!

在全球矚目的慶祝國慶60周年大閱兵中,歌曲《走向復興》也將成為演奏曲目之一,民眾遊行方隊將踏著這首進行曲的節奏,走過天安門前,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讓這首歌曲隨著閱兵盛典傳遍世界。此外,在央視國慶音樂會《祖國頌》中,這首歌曲也會壓軸唱響。《走向復興》是繼《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之後,深圳又一首唱響大江南北、唱進廣大中華兒女心窩的重量級歌曲。

歌詞全文

我們迎著初升的太陽,
走在嶄新的道路上。
我們是優秀的中華兒女,
譜寫時代的新篇章。
我們迎著風雨向前方,
萬眾一心挽起臂膀,
我們要把親愛的祖國,
變得更加美麗富強。

前進,前進,向前進,
挺起胸膛,何懼風浪;
前進,前進,向前進,
肩負民族希望。

我們迎著燦爛的陽光,
飛向太空馳騁海洋。
我們是英雄的中華兒女,
古老文明煥發新光芒。
我們迎著勝利向前方,
振興中華是我們理想。
我們邁著堅定的步伐,
中國屹立在世界東方。

前進,前進,向前進,
排山倒海不可阻擋;
前進,前進,向前進,
走向復興創造輝煌。

創作背景

走向復興走向復興

創作歌曲《走向復興》得益於深圳這座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走向復興的排頭兵的城市,受惠於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澱與先鋒目光,誕生於一向堅持“國家立場,深圳表達”的深圳文藝精品生產機制。它曲調昂揚向上,歌詞振奮人心,洋溢著愛國熱情和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精神,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廣大深圳市民的心聲。

早在2009年年初,深圳便著手準備為國慶60周年創作文藝精品,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華誕時刻發出深圳的聲音。但是,以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傳遞怎樣的主題,成為策劃者們殫精竭慮的話題。深圳一向有著創作優秀主鏇律歌曲的傳統,而恰在這個春天,深圳醞釀、啟動了音樂工程,深圳本土乃至全國的音樂力量在深圳匯聚,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備。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委領導提出:策劃創作一首足以代表全國人民心聲、生動反映偉大祖國前進足跡的標誌性歌曲,用歌聲為共和國生日獻上來自深圳的響亮祝福。

這樣的提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集體的肯定和支持。他們提出,這首歌是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而作,歌中一定要有共和國60年走過的足跡,有全民族情感的凝聚,同時又要表達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偉大理想的心愿。這樣的理念為歌曲的創作奠定了基調,由此,以民族復興為歌曲主題,成為策劃者與創作者們的共識。深圳詞作者李維福、著名作曲家印青受邀成為主創人員。《走向復興》的艱辛創作歷程由此開始。

創作經歷

在歌曲《走向復興》的創意、創作和製作過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和參與,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劉玉浦和省委常委、代市長王榮多次聽取創作情況匯報,提出創作原則,親自審聽歌曲。即使在北京開會時,也不忘為這首歌曲做起了“義務宣傳員”。2009年9月20日下午,劉玉浦在會見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徐沛東時說:“市委市政府從一開始就對歌曲創作全力支持。《走向復興》的一稿、二稿、三稿……我和王榮同志都看了。歌曲從創作到成型,凝結了眾多人的心血。這是深圳為國慶6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是深圳人民的驕傲。”

市政協主席王順生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等市領導對歌曲策劃和創作過程進行具體指導,與詞曲作者多次進行溝通,將歌曲不斷打磨成為經得住考驗的精品之作。他們要求這首歌曲不僅要傳遞中華民族近一百多年來渴求民族復興、期盼國家興盛富強的熱切願望,而且要好聽、好唱,朗朗上口。就這樣,《走向復興》單是歌詞就修改了100多稿。一張張歌譜不停地在北京和深圳之間、在參與創作的每個人之間傳遞,裡面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一個音符,都經過了眾人的千錘百鍊。

市委宣傳部與深圳廣電集團精心組織、策劃、實施了這首歌曲。他們廣泛調動力量,具體組織策劃,保證了歌曲及時順利推出。市委宣傳部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說,《走向復興》的唱響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和支持,李長春同志、劉雲山同志、劉延東同志都分別給予熱情鼓勵,對深圳市委、市政府重視文藝精品生產,高瞻遠矚的規劃和不遺餘力支持優秀主鏇律歌曲的創作給予充分肯定。我市宣傳文化部門的精心策劃與組織實施,以及音樂工程等文藝創作促進機制和扶持措施,也讓深圳的文藝精品生產獲得了強有力的“推進器”。正是因為有這樣良好的氛圍和軟環境,在這塊文化的沃土上,才能不斷孕育出觸及最廣大人民心聲的時代新歌。

詞曲作者

曲作者、著名作曲家印青

印青印青

深圳文化氣度催生音樂里程碑
《走進新時代》、《在燦爛陽光下》、《天路》……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讓作曲家印青受到人們的熟識和喜愛。人們注意到,印青代表作中的很多歌曲,都是與深圳方面合作的。如今,在國慶60周年大慶之際,印青再次與深圳牽手,聯手推出了這首里程碑式的合唱歌曲《走向復興》。印青說:“很多人說深圳是我的福地,我跟深圳有緣。實際上,深圳人具有的寬廣胸懷和文化氣度,深圳市領導的高瞻遠矚和遠見卓識,才是這些合作成功的基礎,也是《走向復興》這樣的歌曲創作動力與活力的來源。”

詞作者李維福

《走向復興》歷經百次修改
作為一名深圳人,《走向復興》的詞作者李維福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城市有著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氣魄,才促使他放手去創作這樣的歌詞。他說:“深圳是個充滿激情的年輕城市。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產生了《春天的故事》這樣的歌曲,緊接著又誕生了《走向新時代》,都傳遞出了億萬人的共同心聲。到了今天,站在共和國60周年的時間點上,我們又開始展望未來的路途。如果在別的城市,我也許不敢寫這首歌,但在深圳,在許多領導和朋友的幫助與指導下,我才決定嘗試著用歌詞來表述大家心中的未來中國之路,那就是走向復興。”

歌曲意義

李維福說,《走向復興》歌詞描述了中華民族走過的艱辛歷程,“我們迎著風雨走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懼風浪”切實反映了中華民族60年來走過的不凡路程。“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類似的歌曲有《歌唱祖國》,接著有《我們走在大路上》,創作者們站的角度都很高。而到了這首《走向復興》,新中國迎來了六十華誕,就應該繼續大步向前,所以我們的創作角度要更廣闊。這首歌號召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復興,走向輝煌,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我相信它能被廣泛傳唱,成為這個時代恰如其分的音樂註解。”

唱響大江南北

大合唱《走向復興》大合唱《走向復興》

在“歌唱祖國”深圳市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民眾歌詠比賽和“歌聲里的祖國”大型晚會中,歌曲《走向復興》已經被無數次地唱響。以《走向復興》為壓軸曲目的央視國慶交響合唱音樂會《祖國頌》在央視首播,並在國慶期間的央視三套、央視音樂頻道和深圳衛視滾動播出。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廣電集團和央視共同打造的音樂電視《走向復興》製作完成,在央視等國內主流媒體平台播出,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展播活動同時全面展開。

《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在中華兒女心中唱響了來自深圳的聲音。如今,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樣一個榮耀時刻,歌曲《走向復興》再次成為海內外中國人的焦點之作。它將和《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一樣,唱響大江南北,唱進億萬人民的心中,讓深圳之歌在中華大地上飛揚!

36首紅色歌曲

2011年4月,入圍唱響中國——民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