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走在田埂上》

《赤足走在田埂上》

《赤足走在田埂上》是歌手葉佳修的一首校園民謠。

基本信息

赤足走在田埂上

《赤足走在田埂上》《赤足走在田埂上》

詞、曲:葉佳
演唱葉佳修

類型:校園民謠

歌詞

黃昏的小村道上
灑落一地細碎殘陽
稻草也披件柔軟的金黃縷衫
遠處有蛙鳴悠揚
枝頭是蟬兒高唱
炊煙也裊裊隨著晚風輕飄散

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聽著腳步的啪噸啪噸響
伴隨著瓮瓮親切的呼喚
帶我走回童年的時光
鼻中裝滿野花香
成串的笑語在耳畔
劈劈啪啪的足聲響澈田埂的那端

葉佳修簡介

《赤足走在田埂上》葉佳修

台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這個在今天顯得有些陌生的名字,卻是曾為華語流行音樂做出了極大貢獻的人。
聽葉佳修,從他的歌名就可知道他的音樂風格:“鄉間小路”、“壟上行”、“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踏著夕陽歸去”、“早安太陽”、“秋意上心頭”、“流浪者的獨白”、“讓我輕輕的告訴你”、“鄉間記趣”、“思念總在分手後”、“年輕人的心聲”……幾乎有三分之一都是在寫鄉村、寫風景,而且葉佳修筆下的田園風光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心神俱醉。婦孺皆知的“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就不用多說了,一起看看他如何記鄉間之趣吧:“白雲在藍天賽跑,風在樹梢搖,孩童挽著手兒笑,爭說誰的新娘好,滿頭綴花的姑娘直叫不要不要;看他們又哄又爭吵,楊柳笑彎了腰,黃狗追的雞亂跳,茉莉百合各爭俏,鳥兒扯著喉頭叫爭說世界多美好,小河邊有一株小草,把河水緊緊擁抱,只有花貓懶洋洋,呼嚕嚕在睡覺。看生命在眼前跳躍,聽歡笑在耳邊輕敲,找一片綠綠的小花道,築一個小小窩巢;你還有什麼好煩惱,快樂在你四周繞,用心仔細的找一找,馬上你就陶醉了”。(“鄉間記趣”)
葉佳修竟能在這不盡完美的世界上發現這么多美好的事物,而且還能用充滿感情的筆觸與優美的旋律將這些美好的事物安上翅膀,飛入千千萬萬中國人心底,讓飽經百年憂患的國人終於可偶爾停駐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的腳步去欣賞那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從而獲得一刻平靜安寧的心境與發乎自然的喜悅。
葉佳修是當代樂壇最純樸、最真誠、最善良、最樂觀、最灑脫的詩人。他沒有把對世界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不滿化為牢騷,而是始終對人生充滿著一種仁民愛物的胸懷。唯有葉佳修這種“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胸懷,才能創作出那些優美如詩、風光如畫的音樂。
樂壇不僅需要羅大佑、鄭智化、黃舒駿、黃家駒、崔健等具有批判精神的音樂人,也需要童安格、齊秦、周治平等唯美主義的音樂人,還需要葉佳修這種擺脫人間世俗羈絆之後與自然融合為一、與音樂融合為一的樂天派音樂人。對當代樂壇田園音樂的貢獻,葉佳修是開創性的,而且幾乎是獨家的,這使得葉佳修音樂青史留名。

葉佳修代表作

《鄉間小路》
詞曲:葉佳修

歌詞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笑意寫在臉上哼一曲鄉居小唱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
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飄散遺忘的在鄉間的小路上

專輯

《蘇花道上》1979年
01.鄉間的小路
02.思念總在分手後
03.踏著夕陽歸去
04.鄉居記趣
05.赤足走在田埂上
06.蘇花道上(家書)
07.小螞蟻
08.早安太陽
09.山水寄情
10.讓我輕輕地告訴你
11.小村的故事
12.無題

第二張個人專輯
《再見花蓮》1986年
又名《群星會52—葉佳修》
海山唱片授權,麗歌唱片2003年再版年發行
01.鄉間小路
02.思念總在分手後
03.踏著夕陽歸去
04.鄉居記趣
05.赤足走在田梗上
06.歸來
07.蘇花道上
08.小螞蟻
09.早安太陽
10.山水寄情
11.讓我輕輕的告訴你
12.小別盼相聚
13.自你走後
14.永恆的巨掌
15.小村的故事
16.再見花蓮

《葉佳修詞曲拾穗》2005年
01.歸來
02.流浪者的獨白
03.稻草人的心情
04.拔河
05.有個問題請教你
06.愛我
07.直到
08.錯過
09.大自然的限時信
10.深情不移
11.大舅媽的西瓜田
12.伴我山中老
13.時光列車
14.擁抱或是痛苦都可以
15.小漁村的向晚
16.外婆的澎湖灣
17.爸爸的草鞋
18.年輕人的心聲

詳細資訊

台灣校園民謠代表人物坐鎮大學生音樂節
葉佳修當評審不做“毒舌”
台灣民歌運動的領軍人物葉佳修,繼7月參加“30年兩岸校園歌曲經典演唱會”之後,昨天受2007大學生音樂節主辦方的邀請再度來京,擔任音樂節專業評審。葉佳修曾創作了《鄉間小路》《爸爸的草鞋》和《外婆的澎湖灣》等經典民謠,不過當前很多人都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因此葉佳修計畫在內地巡演。至於目前正在負責的大學生音樂節的評審工作,葉佳修笑稱曾經受傷過,所以不會做毒舌派。
■憶出道
歌紅人不紅一度介懷
1974年至今,葉佳修創作了近千首歌曲,其中不乏樂迷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但是相比較創作者葉佳修,外界通過這些作品更多地記住了潘安邦、張明敏和蔡琴等演唱者。對此,葉佳修坦言剛開始有些不平衡,很快便釋然了。“當年在我服兵役前,唱片公司就找了一個長得又高又帥、號稱師奶殺手的接班人,那個人就是潘安邦。剛和他認識時,我心裡特別不舒服,但是因為我們都是從鄉下來的,很聊得來,我就慢慢把心打開了。潘安邦演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我寫的,比如《外婆的澎湖灣》就是根據他的童年故事創作的。”
葉佳修很開心看到不同風格和時代的歌手演繹自己的作品。“記得第一次到美國,到處都有我的專輯,來源既有哈爾濱歌劇院,也有上海百樂門。據統計,《思念總在風雨後》在全世界有100多個版本,除了費翔、陳淑樺、張明敏,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你不小心踩到的一個歌手都唱過這首歌,他們可能都不知道原唱是我。”葉佳修大笑起來,毫不掩飾內心的驕傲。
■談構想
借巡演與內地學生座談
近年來,葉佳修因為工作移居加拿大。偶爾演出之餘,他不僅開音樂學校培養後備人才,還和當地華人一起做舞台劇和音樂劇。
葉佳修透露,近期一直忙於籌備內地的巡迴演唱會。“已經有很明確的想法,真正能否成行需要看演出商。”葉佳修希望把30年來的經驗與年輕人分享,讓他們看到音樂人的快樂究竟在哪裡。“我計畫在每座城市開唱前,提前一個星期到那裡,把各個學校里喜歡音樂的學生集合起來開座談會。我會帶上電腦編曲的設備,傳授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葉佳修坦言,現在也有很多年輕人很想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有些孩子在創作時可能有瓶頸,我寫了近千首歌也經歷過瓶頸,每次都很煎熬。我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完成音樂的夢想。”
■評樂界
欣賞高曉松跨界拍電影
年過半百的葉佳修無論說起什麼事情,總是手舞足蹈地像個頑皮的大男孩,生活中他自認始終追隨著年輕人的腳步。葉佳修透露,這些年來他努力嘗試將高科技事物與音樂結合,比如通過多媒體,為每首歌曲錄製不同語言的版本,並配以不同風格的畫面,大家可以在DVD上任意切換。
葉佳修自曝很喜歡方文山的歌詞,最喜歡的晚輩當數同樣愛玩的高曉松。“他現在去拍電影了,但是跟音樂還是有關的。這個和我當年寫詩,然後轉變寫歌是一樣的。我想高曉松可能覺得寫歌不足以表達他的想法,所以他跨到了另外一個層面。站在我們藝術工作者的角度上來看,只是換了一個表達方式。等我在多媒體方面的嘗試成功之後,我可以跟高曉松說,你拍你的電影,我玩我的DVD,表達的東西其實是一樣的。”
■當評審
將心比心何必折磨選手
聊起專業評審的身份,葉佳修主動擺明立場:“我不是毒舌派。將心比心,我是一個外形不那么出色的歌手,聲音也不見得很好,以前被折磨得太久了。”
曾經連續10年在台灣諸多歌唱比賽中擔任固定評審,葉佳修指出:“有時候‘毒舌’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這往往會打擊選手的積極性,對參賽者不公平。每個孩子能夠進入歌唱比賽,一定有他的優點,除非這個比賽本身很爛。當這些孩子拼盡全力表演完之後,用渴望的眼神看著評審時,是在等待你去點撥他,給他一個很清楚的位置,而不是要你把他的缺點一把抓出來,然後置之不理。”
葉佳修表示,有一句話他絕對不說,就是“你唱成這樣乾脆不要唱了”。“選手已經走了這么遠,就算你是專業音樂人,憑什麼讓他們回去?”他一語點破:“所謂‘毒舌派’不過是節目出於收視率的需要。我跟這些音樂人還蠻熟的,沒有人有那種心思去傷害那么努力的孩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