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以義大利、荷蘭、英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俄羅斯等國的社會轉型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資本主義興起時的社會經濟與經營方式,及其在各國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過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本書是黃仁宇的代表作之一,其旨在在20世紀末期對資本主義作了一個概略的回顧與前瞻。本書著重敘述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生髮展過程,但卻是以其作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參照系來思考這些問題的,本書的最終目的在於探討中國社會的性質,及其今後的發展方向。從中,我們不僅可以領略作者“大”歷史觀的寬闊視野,也可以體會到作者作為海外華人對祖國的款款深情。

作者以其“大歷史”的巨觀視野,涉足歐美等國的近代歷史,講解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歷史路徑書中側重分析資本主義的技術性格,將資本主義綜合為一種組織和一種運動。

圖書信息

圖書名稱: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版次:第1版第3次印刷
國標編號:7-108-00915-3/K.195
叢書名:黃仁宇作品系列

作者簡介

黃仁宇(1918-2000)

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其後赴美攻讀歷史,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黃金片斷

第一章問題的重心
“資本主義”是一個常用的名詞,不時出現於眾人筆下和口語之中。可是要給這名詞適當的定義,則非常困難。不僅各種書刊作者堅持己見,即使我們引用到“資本主義”這四個字,也可能前後用意不同,更害怕旁人頓生誤解。這問題若不得澄清,則可能成為社會上思想衝突的根源,亦可能影響到各個人的人生觀,使我們對世事惶惑而覺得沒有主宰。

以一個常用名詞而會產生如此多問題,大概因為資本主義在世界上牽涉的地區廣泛,歷時久遠,迄今尚未停頓,且又與現代生活發生了密切的關係。近世紀中主要的戰爭與大規模的動亂,通常都與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資本主義,既可以當作快樂與新生命之原動力,也可以視為許多失望與災害的淵藪,因而我們無法在理智上或情緒上漠然視之。

雖然一般作家認為資本主義形成一種經濟生活的現象,首先在13至14世紀之間出現於義大利半島,可是資本主義(capi-talism)這一名詞卻產生在幾百年後。縱然如此,從開始使用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以今日世事變化之劇之速,也可以算得“曾經滄海”。對西方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因為1929年經濟恐慌的記憶猶新,各界批評資本主義的文字很多,組織工會,防制托拉斯,提出社會福利的立法,亦與當日提倡資本主義者的立場相反。直到東西冷戰之後,才有人以在資本主義的旗幟下。自豪,才有人倡說它與西方社會中之自由不可分割。可見得歷史上的資本主義,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

目錄

第一章問題的重心

第二章威尼斯

第三章荷蘭

第四章英國

第五章資本主義思想體系之形成

第六章美國、日本和德國

第一章問題的重心

第二章威尼斯

第三章荷蘭

第四章英國

第五章資本主義思想體系之形成

第六章美國、日本和德國

第七章法國大革命、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中國的長期革命

第八章總結

參考書目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