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漫畫精品集》

《豐子愷漫畫精品集》

《豐子愷漫畫精品集》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於2009年1月1日出版。因於1924年發表第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成為將“漫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豐子愷一生有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等方面的著作150餘種傳世,其中出版漫畫集約50本,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漫畫風格鮮明,筆調高古,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又不失詩情畫意,雅俗共賞,深受人們喜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第1版(2009年1月1日)
平裝:30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0680055
條形碼:9787500680055
商品尺寸:23.6x16.2x2.4cm
商品重量:699g
ASIN:B001Q3LLM6

內容簡介

豐子愷漫畫精品集》作者豐子愷,因於1924年發表第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成為將“漫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豐子愷一生有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等方面的著作150餘種傳世,其中出版漫畫集約50本,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他的漫畫風格鮮明,筆調高古,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又不失詩情畫意,雅俗共賞,深受人們喜愛。

編輯推薦

《豐子愷漫畫精品集》中漫畫內容精粹,故必“注重意義”。故“簡筆”與“注重內容”,是漫畫的兩個條件。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浙江桐鄉石門鎮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後,曾任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積鬱成病,於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終年七十八歲。
自幼愛好美術,1914年入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和音樂。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短期考察,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輝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回國後從事美術、音樂教學,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教授。同時進行繪畫、文學創作和文學、藝術方面的編譯工作。1924年,與友人創辦立達學園。抗戰期間,輾轉於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教。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表了他的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其後,他的畫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並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職於上海藝術大學。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1937年編成《漫畫日本侵華史》出版。1939年任浙江大學講師、副教授。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1943年起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陸續譯著出版《音樂的常識》、《音樂入門》、《近世十大音樂家》、《孩子們的音樂》等面向中小學生和普通音樂愛好者的通俗讀物,為現代音樂知識的普及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畫冊《子愷漫畫選》。1952年後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作及文學翻譯。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受人敬仰的漫畫家,散文家。他的繪畫,文章在幾十年滄桑風雨中保持一貫的風格:雍容恬靜,其漫畫更是膾炙人口。豐先生作品流傳極廣,失散也很多,就是結集出版的五十餘種畫冊也大多絕跡於市場,給讀者帶來極大遺憾。在豐子愷先生的作品中,漫畫恐怕是最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比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幾個茶杯,一捲簾櫳,便是十分心情。豐先生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兒童作為題材的,例如《阿寶赤膊》,《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和《會議》。讀豐先生的兒童漫畫,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成人都覺得慚愧。什麼時候,我們這個世界,能少一些欺詐,少一些執著,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豐子愷的散文,在我國新文學史上也有較大的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藝術趣味》《率真集》等。這些作品除一部分藝術評論以外,大都是敘述他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和日常接觸的人事。
豐子愷小傳
豐華瞻(子)
父親於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祖上在石門鎮開一家小染坊。祖父名豐璜(字斛泉),長於詩文,於一九零二年鄉試時中「舉人」。父親是祖父的第七個孩子,是長子;父親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親八歲時,祖父就患肺病去世。父親九歲時進私塾讀書,十二歲入石門灣西溪國小。一九一四年他十六歲時,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浙江第一師範的教師李叔同先生(後出家,法號「弘一法師」)教他圖畫、音樂,發現他的才能,鼓勵他向繪畫方面發展。李先生不但精於圖畫、音樂,也擅長戲劇、文學、書法,對父親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一九一九年父親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後,在上海專科師範任教。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參加洋畫研究會與音樂研究會。年底由日本返國。
一九二二年,父親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這時開始作漫畫。有幾幅畫發表於《我們》雜誌上。一九二四年父親辭去春暉中學職到上海創辦立達學園。一九二五年父親的漫畫在鄭振鐸主編的《文學周報》上連續發表,稱為〖子愷漫畫〗。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學周報社出版《子愷漫畫》,內收畫六十幅,這是父親的第一本畫集,也是中國的第一本漫畫集。
從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間陸續出版的畫集有《子愷畫集》、《護生畫集》、《學生漫畫》、《兒童漫畫》、《都會之音》、《雲霓》、《人間相》等。其中除描寫詩詞意境、兒童生活與學生生活的畫外,有大量的畫揭露舊社會的黑暗與勞動人民所受的苦難。同一時期中父親出版了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車廂社會》等,又出版了大量的音樂書與藝術理論書,如《音樂入書》、《中文名歌五十曲》、《近世十大音樂家》、《西洋畫派十二講》、《藝術趣味》、《藝術漫談》等。
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十一月,父親率全家逃難。從故鄉出發,經江西,到達湖南長沙。後遷廣西桂林。一九三九年春,父親受浙江大學之聘,到廣西宜山浙大任教。後隨浙大遷往貴州遵義。一九四二年秋,父親到達四川重慶,任教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一年後辭職,在家著述為生。
抗戰期間父親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畫集有《漫畫阿Q正傳》、《大樹畫冊》、《客窗漫畫》、《畫中有詩》等。一九四一年在遵義繪成《子凱漫畫全集》,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開明書店在上海出版。《全集》共分六冊,收畫四百二十四幅。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次年父親回到杭州。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間出版的畫集有《又生畫集》與彩色版《子愷漫畫選》等。
建國後父親一直住在上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與政協委員,又任全國政協委員。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一九六零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大部分時間在家著述。
建國以後父親主要從事翻譯俄文與日文的文學作品。譯有《獵人筆記》、《夏目漱石選集》、《源氏物語》等。畫集方面出版的有《繪畫魯迅小說》、《子愷漫畫選》(一九五五年)、《豐子愷兒童漫選》英文本與印尼文本(一九五六年)、彩色的《豐子愷畫集》(一九六三年)。
父親一生著作豐富,共有一百五十多種。他在繪畫、文學、音樂、書法、藝術理論與翻譯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貢獻。他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
十年浩劫期間,父親被林彪、‘四人幫’加上莫須有罪名,遭到殘酷迫害,身心備受摧殘。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臥病半年。病癒後,他不顧林彪、‘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並從事翻譯。但由於長期受折磨,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父親在陰霾蔽日的情況下含恨長逝。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上海市領導同志在骨灰安放儀式悼詞中指出:父親痛恨舊社會的反動統治,用美術創作來表示他的正義感和鬥爭精神;建國後他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忘我地進行勞動,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黨,歌頌社會主義。宣讀了中共上海市委為父親徹底平反的決定。
豐子愷傳
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光緒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倍受珍寵,乳名慈玉,幼常有悲天憫人之意。父璜為舉人,既廢科舉,遂無所用。幼入私塾,好謄摹人像。業師見之,以為其自畫也,遂命畫孔子像。急無所出,終以九宮玻璃格制之,師嘉之,懸於學庠。同學鄉鄰乃多來求畫,九宮格已不足為,遂學畫,聞於遠近。稍長,入高小,以應民主選舉故,易名豐仁。繼之,考入省立第一師範,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畢業,與劉質平、吳夢非、劉海粟、姜丹書創中華美育會,辦《美育》雜誌。又與質平等創辦上海藝術專科學校,教西洋美術。民國十年(1921),賣祖宅,赴東京學美術,偶見竹久夢二作品,甚愛其簡煉洗淨,醒世勸誡,遂引為榜樣。居十月,回浙任教於上虞之春暉中學,朱自清、朱光潛、匡互生、劉薰宇、劉淑琴與俱焉。嘗作畫《一鉤新月天如水》,時鄭振鐸主持《文學周報》,見而異之。遂約見,愛其溫文爾雅,以為與葉聖陶相亞。久之,所約畫稿成集,振鐸為賜名曰《子愷漫畫》,世間始有漫畫一詞也。十五年(1926),與葉聖陶等發起開明書店。次年,弘一法師雲遊至滬,下榻子愷處,為其漫畫題詩合璧,名曰《護生畫》,為戒殺生愛生命之意。先此,子愷為寓所求名,弘一曰可拈字抓鬮也。凡兩次皆得緣字,遂名之曰緣緣堂也。是年九月,從弘一皈依佛門,為居士,法名嬰行。然貴適意,不戒酒肉。
民國二十二年(1933),緣緣堂落成於石門灣,堅固坦白,深沉樸素,正子愷所素追求也。弘一法師、馬一浮為題詞,藏書兩萬餘卷,獸香不斷,童趣盎然,誠無尚之樂也。故傳世文集,多冠緣緣堂之名焉。二十二年(1935)。出版《人間世》畫集,序曰:“吾畫既非裝飾,又非讚美,更不可為娛樂;而皆人間之不調和相,不歡喜相,與不可愛相。”此所謂亂世之相也。且轉為刻圖章一枚,曰“速朽之作”。又有音樂著作三部、散文五部、藝術論著八部,俱作於斯堂之下耳。
未幾,以避戰事,輾轉於桐廬、衢州、上饒、南昌、萍鄉、湘潭、長沙、桂林、宜山、遵義、重慶。於萍鄉聞緣緣堂遭轟炸夷平,憤不能消,乃作《還我緣緣堂》。又作反日漫畫,曰《漫畫日本侵華史》,以避時難,沉於江底,遂不得面世。三十一年(1942),定居重慶,住城郊沙坪小屋,賣字畫為生,種瓜豆,養鵝鴿,飲渝酒,怡然自得。時有名流來訪,輒意興飆舉,語各如泉,酒亦屢增。是年,聞弘一法師圓寂,悵然若失。既而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質生活,此大多數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學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數。三曰靈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諦者極少數耳。弘一法師則安步閱此三層樓台也。事母孝,待妻愛,精深藝術,精研佛法。實最完美一人也。藝術家之最高境界,實與宗教相近。藝術之情景交融,與宗教之諸相非相,實止差一步耳。故所謂格律詩、山水畫之屬,絕非雕蟲之技,為其有宗教精神在焉。吾腳力甚小,故不能隨法師更上層樓,惟斤斤於小技,但可攀其欄桿作一窺視,深自慚愧雲耳。”乃赴樂山訪馬一浮,倩其為弘一作傳。
民國三十五年(1946),攜眷回石門灣,尋緣緣堂,已成飛灰矣。乃痛飲千杯,不顧而去。居杭州。三十八年(1949)後,居上海陝西路,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居室曰日月樓,潛心翻譯,歷譯俄文之《獵人筆記》、日文之《源氏物語》等。所譯《源氏物語》者,國內譯此書之始也。文革間,定性為“反動的學術權威”。先此,曾編童書名曰《教我唱歌難上難》,有句曰:“東方出了個綠太陽”,意在糾錯也。遂為罪證,造反派以十萬人批鬥之,羞辱倍至。回家則日飲斗升,惟愛白樂天“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一句而已。未幾,聞老舍投湖,淡然曰:“死則死矣。”又聞馬一浮罹難,竟曰:“何不早死一年。”人皆以其冷漠,實乃佛性也。一九七零年,患中毒性肺炎,得居家養病。復作漫畫,以難見天日故,總其名曰《敝帚自珍》。知者多來求之,則回以《種瓜得瓜》、《東風浩蕩》兩幅。有求字者,則回以魯迅詩句。又譯日人湯次子榮之《大乘起信論》,交廣洽法師攜至新加坡出版,然不敢署名。時文獄之森然可見矣。此外,略有散文,集曰《緣緣堂續筆》。一九七二年,平反,抄沒諸物發還。睹物思情,遂起還鄉之意。一九七五年,回鄉競志。是年初秋,卒於肺癌,年七十有七。臨去猶日飲黃酒一斤,抽菸一巴。有《護生畫》六集傳世,亦廣洽法師與復梓焉。一九八五年,鄉人為重建緣緣堂,今尚存焉。

目錄

漫畫的技法
第一章 漫畫的意義
第二章 漫畫的由來
第三章 漫畫的種類
第四章 漫畫的學程
第五章 寫實法
第六章 比喻法
第七章 誇張法
第八章 假象法
第九章 點睛法
第十章 象徵法
黑白作品
快樂的勞動者
無題
失和
誘惑
姊弟
小旅行
兜風
拉黃包車
藝術的勞動(其四)
童叟
小爸爸和小媽媽
樵柴牧羊
獲利
小母親
馬兒
幼子與長孫
倚門
眠兒歌
滿載而歸
阿大去借米拾得提燈歸
積屍數十萬流血三千里我今亦破家對此可無愧
二重人格
清明
似虐之愛(二)
納涼
似愛之虐(四)
藝術的勞動(其一)
飛艇
雞像人
走盡崎嶇之路前有美麗之鄉
“?!”
月亮等我們
牽牛織女星
失學者
雙雙對對
還沒有成熟呢!
脹,脹,脹!再脹要破了!
沸水之聲
一匕機高,飛機低。”
獰笑
菱塘淺
夾牆
無人之處
鷂鷹拖小雞
鳥為食亡
爸爸回來了
他吃的不是智慧果
難關
小母親
小家庭
小妹的話
正思秋信到一葉落中庭
除夜點紅燈明年大躍進除夜掛彩球明年大豐收
雄黃角黍過端陽
供給漫畫材料的人
“下課?”
今朝兒童節 散會歸來早 糖果與豆莢 送給小寶寶
豆莢自己種滋味特別好
黃口無飽期
冬暖如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小大衣
黃蜂頻撲鞦韆索為愛嬌娃縴手香。
新洋裝
鄰人——張家哥哥李家妹妹
宿題
野外理髮處
回黃轉綠世間多後來新婦變為婆
高櫃檯
教育(一)
父與女
乘風涼
“我是媽媽生的,姊姊是爸爸生的。”
敬客——半枝香菸
冷士嵋先生陷敵中,雖晴天,出必蓑衣箬笠,竹杖芒鞋,
示不共天地。
病入新年感物華
鞦韆
都會之春
米和豆
春晴
PAINTER
三十老人
東洋與西洋
車到
山城
攝影
賣花女
樹猶如此
春雨
鋪蓋

大教室
拍賣
噩夢
煙中三昧
春日小景
散市
二重饑荒
小貓
KISS
衛生設備
小車
中西服裝
蛛蜘結網
自由捐
置酒慶歲豐醉倒嫗與翁
……

文摘

漫畫的技法
第一章 漫畫的意義
甚樣的叫做漫畫?漫畫的定義如何?這是開卷第一個問題。要解答這問題,先要略說世間繪畫的種類。
世間的繪畫,種類極多,但可從形式及內容上把它們分類。先從形式方面看,世間的繪畫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工筆的,一類是簡筆的。譬如古來的仕女畫,臉上的鬚眉根根清楚,身上的錦繡同真的一樣,外加亭台樓閣,窗戶几案,一一細描。這種畫描一幅要費數天或數月,就叫做工筆畫。又如水墨山水,有的寥寥數筆,描個圈就算是人的頭,點幾點就算是樹的葉,寫個介字就算是一個亭子,寫個且字就算是一隻帆船。這種畫描一幅只消數十分或數分鐘,就叫做簡筆畫。不獨中國畫如此,西洋畫亦可分這二大類:十八世紀以前的大多是工筆畫。十九世紀印象派以後,也有簡筆的油畫。
次從內容方面看,世間的繪畫也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注重畫的意義的,一類是注重畫的形象的。譬如《歸去來圖》,描寫陶淵明辭官還鄉,將近到家時的神情,家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的狀態,以及清流孤松等背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