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作者作者李躍兒歷經二十二載,親自實踐,終於摸索出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她認為,教育與愛育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自由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 李躍兒
出 版 社: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5-3-1
字數: 287000
版次: 1
頁數: 365
印刷時間: 2005-3-1
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2204331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親職教育 >> 家教方法

內容簡介

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書籍,不如說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關於愛育的宣言。教育與愛育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自由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
李躍兒,這位由酷愛藝術的女畫家,到有心將自己的常識傳授給下一代的老師和母親,在經歷了太多傳統教育的失敗之後,終於大徹大悟;終於從高於孩子的“教育寶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擁有過的藍天樂土;終於以平等的生命,來看待孩子的成長;終於開始享受孩子們創造多彩世界……孩子們得救了,李躍兒也得救了,未來世界是也得救了。

作者簡介

李躍兒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曾為《父母》雜誌教育答疑專家,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七巧板》 、12頻道《心理訪談》等節目嘉賓。
獲得第三屆中國國際親職教育論壇“華表獎”和“形象大使”稱號。
電影《小人國》、大型電視記錄片《成長的秘密》的主創之一。
創辦李躍兒巴學園,著作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等。

編輯推薦

人類於生就愛學習,但為什麼我們孩子把學習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我曾經碰到這樣樣的事情——有的孩子甚至把學習當成了敵人!孩子的天性愛唱愛跳愛畫畫,但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曾走進藝術課堂?
中國的家長一般分為三類:第一類既懂教育又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容易成為人才;第三類家長既不懂教育又沒有責任心,他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類家長,不懂教育但有責任心,他們占據絕大多數,失敗的孩子大都由這類家長製造。
作者李躍兒歷經二十二載,親自實踐,終於摸索出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

讀者感言

樸實的文字,浸透對孩子濃濃的愛

看得出,李躍兒老師是上一輩人中早期從落後的教育模式中清醒,並尋著孩子的需求發展教育的人。我們的社會很需要這些人來喚醒我們陳舊的教育觀念。
時常在想,為什麼社會關注的所謂垮掉的一代:80後、90後越來越偏離主流道德要求。仔細想來,這些孩子的父母是中國第一代改革開放富起來的人,但財富迅速增長了,而相應的教育卻沒有跟上。素養的提升跟不上財富的增長,思想就無法駕馭財富。於是,體現在愛孩子身上就變成了花大量的金錢卻用錯用濫。一代人在愛的名義下折磨著下一代人,使他們的心靈扭曲,等下一代人長大了將童年承受的傷痛回報給社會,形成惡性循環。
但從00後開始,他們的父母是中國第一代接受良好教育的70後的孩子,他們從小的心理成長更受關注,特別是05後以後的中國的新一代一定會更好更健康。
我讀李老師的書里寫的故事,感覺像是隔了一個時代,可能是因為李老師主要在內地工作的原因。我所在的城市-上海,我周圍的媽媽們都很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如書中所描寫的嚴重折磨孩子的情況幾乎找不到。當然也存在少量的一些書中的影子。可能上海的經濟比較發達,上海的父母更早的擁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因此對孩子的心理關心的更早,更早的放眼世界,學習國際上好的教育方法吧。
整本書的文字很樸實,通篇浸透著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喜歡這樣的教育人和書。書中的例子為我們一次次敲響警鐘,為了孩子,請父母收藏這本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