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謎一竅通》

作者翟鴻起編,書中收集了燈謎新作千餘條,分為兩部分,前部分典型謎例,後部分是收集的燈謎,供愛好者消閒。

解謎一竅通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近年來燈謎新作近千條,分作兩部分,前部分是將比較典型的謎例,進行源、技、法、體等諸方面剖析,集中一個字――趣;後部分將560條燈謎,只列出謎面與謎目,供愛好者在消閒時光或旅途中,從娛樂的角度出發,動動腦筋。

解謎一竅通 本書目錄

一、謎史略說
二、猜謎釋要
三、燈謎的三大法門
四、謎趣解析
五、捲簾格
六、鞦韆格
七、乙上格
八、梨花格及其子格
九、探驪(驪珠)
十、徐妃格
十一、即物贈謎
十二、古代詩詞、格言謎題集錦
十三、蠅頭格
十四、離合字
十五、消閒猜謎560
謎底

解謎一竅通 文章節選

作為中華民族漢文化奇異之花的燈謎,源遠流長,據記載可以發現,春秋至漢代的瘦辭、隱語,便是謎的前身。“瘦”(sou)是隱藏、藏匿的意思。當時作為交際工具的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豐富起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需要把應說的話,用甲義代乙義的詞語,轉換成曲折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借代的表達詞語,就是“廈辭”、“隱語”。 隱語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是《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公元前482年)吳申叔儀乞糧公孫有山氏,呼庚呼癸的故事。稍晚些時候的《史記》(公元前375年)所記載的淳于髡(kun)說齊威王“大鳥止庭”的故事,以及《故國策》(公元前321年)所記載的齊客譏薛公“海魚”的故事,都是以隱語形式進行交往而記載下來的歷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