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

《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

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適合從事西藏高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科研與教學人員、政府官員、非政府工作者閱讀,可作為相關領域研究生的教輔材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1日)
外文書名: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InTheXizangPlateau
平裝:19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030225429

內容提要

本書系統地論述了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過程。全書共10章,回顧了承載力研究的發展狀況;針對生態環境的整體不穩定性及其對外力干預的敏感性,討論了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的內容與方法,通過“穩定與波動”模型分析了高原的環境一資源狀況、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與其生態承載力的關係。特點是強調了不確定因素對生態承載力的影響,將人類負荷一生態承載過程理解為合理的隨機過程和穩定發展過程的疊加,引入了函式進行模擬,通過生態系統管理將生態承載力與生態風險聯結在一起,避免了同類研究“確定性”較強的不足。
本書適合從事西藏高原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科研與教學人員、政府官員、非政府工作者閱讀,可作為相關領域研究生的教輔材料。

目錄

第一章 生態承載力研究進展
1.1 生態承載力概念的背景
1.2 生態承載力概念的由來及其發展
1.2.1 承載力概念
1.2.2 合理人口容量
1.2.3 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力
1.2.4 資源承載力
1.2.5 生態承載力——綜合承載力
1.3 生態承載力研究方法
1.3.1 生態足跡方法
1.3.2 生產力估算法
1.3.3 資源與需求差量法
1.3.4 狀態空間法
1.3.5 生態承載力評價方法
1.4 生態承載力研究的難點
1.4.1 生態承載力模型
1.4.2 生態承載力建模的難點
1.4.3 生態承載力建模的總結
1.5 生態承載力研究評價
1.5.1 生態承載力研究的意義
1.5.2 生態承載力的特徵
1.5.3 生態承載力研究中的物理化問題
1.5.4 生態承載力研究的大致趨勢
1.5.5 生態承載力研究的薄弱環節
第二章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進展
 2.1 早期的生態環境考察與生態承載力實踐
2.1.1 生態環境考察
2.1.2 生態承載力實踐
 2.2 生態承載力研究進展
2.2.1 西藏高原PRE研究進展
2.2.2 生態承載力的基礎——生態功能
2.2.3 生態承載力的保障——生態安全
2.2.4 高原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2.2.5 旅遊資源承載力
2.2.6 森林資源承載力
2.2.7 礦產資源承載力
2.2.8 生態承載力脆弱性及承載力的退化
2.2.9 生態承載力評價
2.2.10 高原生態經濟發展模式
 2.3 生態承載力研究進展評價
2.3.1 生態承載力研究特點
2.3.2 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發展趨勢
第三章 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3.1 本書對生態承載力的理解
 3.2 研究背景
3.2.1 山南地區自然與社會經濟概況
3.2.2山南地區及西藏環境與發展共性問題
3.2.3 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3.2.4 試驗區對西藏高原的代表性
 3.3 研究內容
3.3.1 人類負荷
3.3.2 資源承載力
3.3.3 環境承載力
3.3.4 生態承載力模型
3.3.5 生態系統管理與保障生態承載力
 3.4 生態承載力研究目標
 3.5 研究方法
3.5.1 材料準備
3.5.2 研究架構
……
第四章 生態承載力模型
第五章 環境承載力發展過程
第六章 生物物理限制與資源承載力
第七章 社會經濟條件與生態承載力
第八章 全面小康——生態承載情景模擬
第九章 全面小康-生態承載的生態風險管理
第十章 討論與建議

書摘

1.2.4資源承載力
(1)基本概念
資源承載力通常被定義為某一時期、某一地區的資源(自然和經濟)能支持的人口數量。根據國務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資源承載力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草地資源、生物物種資源、海洋與漁業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8種資源承載力。目前,資源承載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等方面,旅遊資源與森林資源承載力只在局部地區開展得較多。對資源承載力綜合的研究已從靜態轉向動態,並擴展到以各種資源(土地、水、氣候、能源等)對人口數量的限制方面。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對人口一資源一環境大系統進行剖析時,根據研究區域的自然、社會及經濟條件,分別探索了水資源承載力、土地資源承載力、礦產資源承載力、森林資源承載力、旅遊資源承載力以及水一土資源承載力。這些領域的研究並不只是單一資源承載力的研究,而是以某一資源為主體的綜合承載力的研究,以土地資源承載力與水資源承載力最為突出。
(2)土地資源承載力
①基本概念
土地承載力等同於土地資源承載力。關於土地承載力的定義,Allan(1949)將土地承載力定義為:“在維持一定水平並不引起土地退化的前提下,一個區域能永久地供養的人口數量及人類活動水平”。較為典型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定義為:在確保不會對土地資源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的前提下,土地生產潛力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

科普讀物(十二)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生態生物化學工程》
《人類怎樣認識宇宙》
《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歇後語大全》
《你的臉皮有多厚?:117個不可思議的人體數學奧秘》
《未來尖端科技之謎全集》
《科學,從好奇開始》
《尋找失落的沉船秘寶》
《世界國名的由來》
《奇妙的時間》
《走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動物園園長講述的故事》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識》
《名家講科普1》
《3D世界大冒險》
《昆蟲之美》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識》
《中華氣象科普燈謎》
《地震知識百問百答》
《十大醜陋動物》
《十大懶惰動物》
《十大吵鬧動物》
《十大惱人動物》
《十大恐怖動物》
《真相與想像·騎士》
《現代生活與生物安全》
《海洋與人類文明》
《海上戰爭紀實》
《海洋生物概覽》
《海軍兵器大觀》
《海洋探險紀實》
《交通百科》
《人腦之謎》
《伊甸園之河》
《公眾防災應急手冊》
《奧運中的科技之光》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個自然科學常識》
《科學家講科學》

《觸摸生命:方福德醫學科普文集》
《昆蟲圖記》
《圖說地震災害與減災對策》
《與星星做朋友》
《無助飛行》
《高空失控》
《受傷鐵鳥》
《完全圖解狗的心理:教你成為睿智的主人》
《波濤間的勝景(獨特的海上風情)》
《憤怒的海洋:來自海上的災害》
《大海的臣民:海洋動物的秘密》
《大洋的年輪:海陸變遷的歷史》
《龍宮金鑰匙:神奇的海洋科學技術》
《動物趣談》
《宇宙百科》
《海船發展史話》
《海洋:我們的家園》
《萬維宇宙》
《自然災難常識與自助防護手冊》
《航天員為什麼能上天》
《人體百科》
《樂在其中的數學》
《數學聊齋》
《趣味知識百科全書》
《龍撼古陸:走馬龍時代》
《灌水吧》
《趣味昆蟲》
《完全圖解不可不知的天災地滅》
《完全圖解果殼宇宙》
《法布爾說昆蟲》
《尋蹤國寶:走近大熊貓家族》
《風中的丹頂鶴》
《現代科技與社會人文解析: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互動研究》
《花的智慧:植物王國的生存故事》
《星際探秘》
《上帝的跳蚤》
《地球的震顫》
《海洋開發》
《太湖水資源水環境研究》
《西藏高原生態承載力研究:以山南地區為例》
《天差地別:有趣的太空科學實驗》
《中國的野菜:319種中國野菜圖鑑》
《世界百科》
《植物百科》
《新寧植物》
《植物記II:從新疆到海南》
《科學百科》
《奇妙的長度》
《中國百科》
《觀察淡水魚》
《世界怪物圖鑑》
《親近奇異的昆蟲》
《進位制與數學遊戲》
《眷戀昆蟲:寫給愛蟲或怕蟲的人》
《18歲以前要知道的科普知識》
《走出太空艙:圖說太空艙外活動》
《信天翁的眼睛:尋訪海洋生物的世界》
《女人為什麼愛猿猴》
《傾聽鯨語:探索神奇的虎鯨世界》
《大象之耳:自然法則與生命的秩序》
《奇妙的溫度》
《昆蟲世界與人類社會》
《認識海洋》
《夜幕下的昆蟲》
《中國蘑菇雲》
《大自然的精靈》
《一次讀完30部科普經典》
《狂野陸地》
《漫步太空書系》
《沙漠的呼喚》
《探索宇宙的奧秘》
《中國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學常識》
《偉大系列影響人類生活的100大發明》
《地球傳》
《神秘的宇宙》
《認識地球》
《生物共生的行星》
《名家講科普》
《景觀生態學》
《天王星之歌:鈾地球化學科幻故事》
《幻方與素數:娛樂數學兩大經典名題》
《生態學》
《奇妙的質量》
《冷知識》
《數學是什麼》
《動物江湖》
《有趣的製造》
《在遊戲中學科學》
《地球的奧秘》
《平行宇宙》
《百科全書》
《恐龍百科》
《認識田野的作物》
《全球100超自然之謎》
《熊》
《海洋》
《提防身邊的動植物》
《親近野花野草》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下吧,北極的雪》
《諸世紀》
《孔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