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了40多部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有《宗教學導論》、《原始文化》、《宗教的起源與發展》、《愛的秩序》、《儒教與道教》等。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本書前言

序一 呂大吉 孫亦平教授日前來信說,她主編的《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就要出版問世了,她希望我為這部書寫篇序文。單從書名即可想見本書的內容必將開闊宗教研究者的學術視野,把我國的宗教學術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入。本書的出版無疑是個大大的好訊息,既是亦平教個人之喜,也是宗教學術界之幸。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受到鼓舞。故欣然從命,以抒所懷。 宗教學,作為一門對人類一切宗教進行綜合性比較研究的學問,屬於宗教研究之基礎性理論學科。在改革開放年代之前的中國學術之林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除了背誦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有關宗教問題的幾句“名言”外,對作為一門獨立的人文學科的宗教學或比較宗教學幾乎沒有知識。個別學者即使有點接觸,也不過只是知其皮毛,談不上升堂人奧,探其究里。西方宗教學的奠基人麥克斯.繆勒有句話說:“只知道一種宗教者,對宗教一無所知。”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不僅在宗教學術研究中適用,也對各種文化學術部門適用。因為各種文化學術和宗教學一樣,如果你只知道惟――種學術思想(主義之類)或惟――種宗教,那在你面前就沒有任何可資比較的參照系,你也就因此而喪失了理性判斷的能力,這種宗教或主義就會成為你心中惟一的上帝或神聖,變成膜拜的對象和獨斷的信仰。你信之惟恐不專,拜之惟恐不誠,又何談真正的學術研究!西學東漸之前的中國傳統文化,由於儒家之學獨享尊榮,文入學士生活在經學和理學的陰影之下,就只能在“子曰”、“詩云”中打圈子。20世紀5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一花獨放,所謂的宗教研究事實上變質成了某種單純的無神論宣傳,甚至在“與傳統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的口號下成了“消滅宗教”、“破除四舊”之類極“左”思潮的工具。歷史教訓無情地證明了繆勒的那句名言的真理性。一種學術思想的獨斷統治,不僅窒息了學術發展的生命力,使人的智慧與知識趨於萎縮,甚至還給社會實踐生活帶來災難性後果。 宗教研究和一切學術研究一樣,它的興旺發達需要一系列的條件。除了政治環境要求寬鬆一些這一根本性的條件以外,對於研究者本身說來,我認為,最需要的東西就是學術上要有一種摒棄獨斷論的開放精神。首先,我們中國的宗教學者對於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持一種科學的、理性的態度。一方面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確有合乎科學的成分(例如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等),不應像有些人那樣盲目否定,棄之有若敝屣;另一方面也不應像極“左”年代那樣,把它絕對化,說成是“惟一科學”的絕對真理。在學術研究中,學者應以前人為借鑑,以真理為良師,采百家之長,通古今之變,以博大的襟懷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的宗教學術研究。說到這裡。我們要感謝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精神,它宣告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傾路線的終結,吹來了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社會變革的進程,我國文化學術的各個領域都有日新月異的發展。至於在我們從事的這個宗教學術研究領域。甚至可以說出現了真正的繁榮。20年間,宗教學術的各個分支學科,如:綜合性的基礎理論研究(比較宗教學、宗教學說史、宗教哲學、宗教社會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理論與歷史……)、佛教研究、道教研究、民間宗教研究、各民族原始宗教和薩滿教研究、基督教研究、伊斯蘭教研究……都有大批論著問世。其數量之多、方面之廣、水平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國人文學科之林中,宗教學研究已經占有突出的位置,受到廣泛的重視。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只有把這些成就當成未來學術長征的立足點和起跑線。……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本書目錄

呂大吉 序一
卓新平 序二
孫亦平 前言
麥克斯・繆勒 《宗教學導論》(1870年)
愛德華・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
麥克斯・繆勒 《宗教的起源與發展》(1878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