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水電》

《西北水電》

《西北水電》由國家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主辦的技術性期刊,1982年創刊,為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水利水電文摘入編期刊。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北水電》西北水電

《西北水電》原名《西北水電技術》,創刊時,暫定為不定期內部刊物,但實際上一直是按季刊編輯出版的。到1988年下半年,經能源部、水利部批准,該刊為部屬65種刊物之一,1990年3月再次審批為8種內部期刊之一,並在新聞出版部門領取了內部刊號和準印證,成為有內部刊號,在行業內部發行的季刊。同年9月,成立了第2屆編委會,將《西北水電技術》改名《西北水電》,並將原《西北水電技術》的學報式純技術性刊物改變為綜合性技術刊物。經過10多年的不斷努力,1993年2月經國家科委批准(國科發(93)信字015號文),《西北水電》成為正式期刊,並在出版局領取了正式刊號,當時限於國內發行;1994年又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國家中心頒發了連續刊號,即可在國際發行。本刊可供廣大水利水電行業的勘測設計、施工、運行、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參考。

基本信息

出版周期季刊
全年零售價36元/年
每期零售價6元/期
主辦單位國家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研究所
編輯出版西北水電編輯部
國際標準刊號1006-2610
國內統一刊號CN61-1260/TV
郵發代號52-130
國外發行代號
聯合征定代號LD611260
創刊日期1982
出刊日期
報刊版式大16開74頁

主要欄目

水文與水資源
地質與勘測
水工與施工
機電與金屬結構
科研與試驗
專題研究
計算機技術
工程監理

獲獎情況

陝西省科技期刊一等獎(87-99)
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00)
陝西省優秀期刊

歷史與特色

西北院院刊《西北水電》創刊於1982年,至1996年,已發展成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成為西北地區水電水利行業的科技人員進行經驗交流、學術討論的重要視窗。其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

1982~1988年,為第一階段

《西北水電》季刊《西北水電》季刊

1982年創刊時,刊名為《西北水電技術》。刊物的宗旨是“積極交流水利水電建設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學術討論,推廣水電建設的新成果,探討水電建設技術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理論,不斷提高水電科學技術水平。”這一階段刊物的作者主要是西北院設計人員,刊登的論文涉及劉家峽、鹽鍋峽、青銅峽、碧口等水電站,總結了這些水電站的設計經驗,以及西北地區水能資源規劃、西北與華北電網等專題研究成果,共出刊26期,刊登論文280篇。這一階段刊物的主要特點表現為:積極報導、總結以往已設計電站的設計經驗,而編輯出版格式欠規範化、標準化,通欄編排,素色封面,內文為鉛印。首屆編委會主任:石瑞芳;主編:宋澤敏;副主編:夏季華;1984年呂祖珩任常務副主編。編輯部設在技術處科技情報室,編輯人員由張福平、周英儒等人兼任。

1989~1992年,為第二階段

刊物逐步規範化、標準化,成為有刊號的內部季刊。1998年下半年,經能源部、水利部批准,《西北水電》成為部屬65種刊物之一,1990年3月再次審批為8種內部期刊之一,並在新聞出版部門領取了內部刊號和準印證,成為有內部刊號,在行業內部發行的季刊。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加強、健全了組織機構,增加了專職編輯人員;編輯出版逐步規範化;印刷改為分欄編排、彩色封面,雷射照排膠印,更為精美。

1988年底,刊物改名為《西北水電》,並成立新一屆編委會,主任:石瑞芳;主編:王維第;副主編:呂祖珩、陳濟群、吳孝仁。編輯部設在科技情報處,專職編輯人員先後有:陳濟群、杜天慧、周英儒、周琴、王旭蒼。常設編輯人員4人。編輯人員不斷熟悉、運用《科技期刊編刊格式》等10多種國頒標準化檔案,使刊物的編排逐步趨於規範化、標準化。1992年編輯部與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水利水電科研論文集》,在交大出版社老師的把關、指導下,編輯部人員對出版物的規範化、標準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該書的編輯、出版過程較大程度地提高了編輯人員的業務素質。這一時期,刊物的稿源仍以西北院作者為主,但也有少量外單位的作者。4年共出刊16期,刊登論文182篇。至1992年,每期總印數已達1500冊,均為內部贈閱交流。

1993年後為第三階段,成為正式刊物

對國內外公開發行。1993年2月,經國家科委批准,《西北水電》成為正式季刊,並在出版局領取了正式刊號(刊號CN61-1260/TV),當時限於國內發行;1994年7月又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國家中心頒發了連續刊號(ISSN1006-2610),可在國際發行。這一時期,《西北水電》作為一個能代表西北地區水電行業科技進步水平的正式公開期刊,在編委會中還增加了西北電管局、水電三局、四局和五局的特邀編委。稿源中外單位作者比例大幅度增加,除西北各省區外,還有全國其他省份的作者;不僅有設計部門,還有大專院校、科研部門、工程局以及管理部門。刊登的內容更加豐富,除了大型水利、水電項目的科技論文外,也增加中、小型項目的內容;即有實用性較強的技術性文章,也不乏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論文。如1995年後,連續刊登的一些“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的科研成果論文,不少是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項目的總結。已進入水利水電文摘的論文有數十篇。

在發行方面,印數仍保持在1500冊左右,但發行範圍有所調整,減少了免費贈閱數,增加了訂購數。1994年即開始在發行局登記郵發(代號52-130),開始訂數為310冊,後幾年訂數穩定在340~360冊,訂閱的讀者除台灣省外,全國各省區均有訂戶。另外,從1996年第4期起,《西北水電》加入了“學術期刊光碟版”,以光碟的形式向國內外發行,該光碟版的發行數量初期為5000份,以後還將不斷擴大。

在編輯方面,除在規範化、標準化更加完善之外,這階段的一大特點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套用,編輯部自行錄入、排版,這一措施的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減少由於往返印刷廠校對所引起的窩工現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固有的編輯工作程式:稿件可以隨時錄入;及時校對;拉長錄入至印刷之間的時間,增加了讀、校時間;隨時發現錯誤隨時可在計算機上修改;每期組合、出版時可更加靈活、方便地掌握編排密度版面設定等。在出版工作從編輯加工到印刷成品的諸多質量環節中,大多數環節真正掌握在編輯人員手中,從幾年來自行排版的實踐看,這一措施更符合現代編輯的潮流,確實達到了提高工效、減少錯誤的效果。

1993~1996年間,組織機構進行過兩次調整。1993年3月,《西北水電》成為正式期刊之際,成立了新的編委會,主任:張慶堂;主編:王維第;副主編:呂祖珩、向世武、杜天慧。編輯部仍設在科技情報處。同年6月,撤銷科技情報處,編輯部改設在技術處。2003月調整後的主編:呂祖珩;副主編:馮興中。編輯部主任歐陽明之。專職編輯人員有:王燕,羅綺。

能源化工類報刊雜誌(二)

現代社會,已經離不開能源化工。就讓我們盤點一下能源化工類報刊雜誌。
《核動力工程》
《時代郵刊.人物》
《化學工程》
《熱力發電》
《西北水電》
《鑽采工藝》
《塑膠工業》
《合成橡膠工業》
《合成纖維工業》
《礦冶工程》
《時代郵刊》
《湖南電力》
《湖南水利水電》
《膜科學與技術》
《煤田地質與勘探》
《鹽湖研究》
《新疆石油地質》
《天然氣工業》
《電網與清潔能源》
《環境與發展報》
《煉油技術與工程》
《天然氣地球科學》
《化工設計通訊》
《岩性油氣藏》
《精細化工中間體》
《大眾用電》
《化工機械》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
《國際石油經濟》
《油田化學》
《廣東化工》
《合成材料老化與套用》
《化工技術與開發》
《電力電容器與無功補償》
《現代塗料與塗裝》
《電瓷避雷器》
《高壓電器》
《特種橡膠製品》
《電力電子技術》
《石油工業技術監督》
《分子催化》
《水電站設計》
《石化技術與套用》
《橡膠參考資料》
《合成化學》
《陝西電力》
《工業催化》
《套用化工》
《聚氨酯工業》
《化工生產與技術》
《有機矽材料》
《化學工程與裝備》
《通信電源技術》
《石油地質與工程》
《磷肥與復肥》
《河南化工》
《華電技術》
《斷塊油氣田》
《石油化工設備》
《石油化工套用》
《煤炭工程》
《生態環境學報》
《四川石油報》
《南方電網技術》
《南方電網報》
《中國石油文摘》
《核聚變與電漿》
《天山建設報》
《天然氣技術與經濟》
《甘肅電力報》
《河南電力報》
《中原石油報》
《雲南電力報》
《西南電力報》
《燈與照明》
《自動化套用》
《陝西水利》
《江西電力報》
《湖北電力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