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圖》

《蘭花圖》

蘭竹,多用水墨寫意法,行筆爽利,用墨淋漓簡練,給人以清峻挺拔、渾厚華滋之感

基本信息

1、明 周天球 蘭花圖

紙本墨筆,縱50.3厘米,橫24.2厘米,南京博物館藏此圖,此圖僅繪一束
蘭花圖》 蘭花圖》
蘭花。其姿態婀娜,充滿生意。蘭葉瀟灑舒展,穿插有致,花瓣隨意點簇,俏麗秀美。葉用重墨為之,花之墨色稍淡,均融入了書法的筆意。其筆勢一波三折,有粗有細,有挺有轉,有斷有續,有收有縱。蒼辣老健,變化多端。再加上墨氣濕潤淋漓,生動地表現了蘭草的質感和風韻。

2、石濤“蘭花圖”,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石濤的花鳥、蘭竹,多用水墨寫意法,行筆爽利,用墨淋漓簡練,給人以清峻挺拔、渾厚華滋之感。石濤的蘭竹畫為中國畫史中的一絕。
蘭花圖》 蘭花圖》
《蘭花圖》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圖中蘭葉瘦勁,濃墨托出,交迭穿插,蘭花散發出幽香。粗細長短的筆蹤、枯濕濃淡的墨形,經過疏密聚散的組合,使整幅畫顯得輕鬆明快,充滿了生意。

3、鄭燮 蘭花圖軸

《蘭花圖》軸,清,鄭夑繪,紙本,墨筆,縱96.3cm,橫48.2cm。

畫上方自題:“乾隆癸酉十二月二十五日,為粹西張道友寫蘭。板橋居士鄭燮。”鈐“鄭燮小印”白文印、“揚州興化人”白文印。左下又題:“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板橋又題。”鈐“鷓鴣”朱文印。癸酉為乾隆十八年(1753年)。

蘭花圖》 蘭花圖》

鄭燮善畫蘭花,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亦有所創新。他評石濤畫蘭稱:“石濤和尚客吾揚州數十年,見其蘭幅極多,亦極妙。學一半,撇一半,未嘗全學。非不欲全,實不能全,亦不必全也……。”他從書法中得到啟發,主張“以書之關鈕透入於畫”,畫蘭則“蘭葉用焦墨揮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因而他所畫的蘭花既融入了隸書的陽剛之美,又吸收了草書的機趣天然。

此圖畫蘭花三叢,濃墨寫蘭葉,縱逸多姿;淡墨畫蘭花,花心用濃墨點醒,透露出蘭花的幽香和生機。在構圖上,三叢蘭花錯落有致,蘭葉相互呼應,以增強畫幅的整體感。兩處題跋的安排打破了畫蘭普通的三角形平穩構圖,別具一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