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孤鶩》

《落霞孤鶩》

《落霞孤鶩》說的是民國初年,革命黨人江秋鶩偶然幫受主人虐待的婢女落霞解圍,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當落霞湊巧得知抓捕信息時,馬上報信,幫助秋鶩及時逃脫。落霞被送入婦女留養院,與同屋的馮玉如甚為投緣,結為姊妹,並分享各自心中最甜美的秘密。

內容簡介

《落霞孤鶩》《落霞孤鶩》

民國初年,軍閥橫行。中學教員江秋鶩秘密參加革命黨。某日,他路遇京城聞人趙重甫的婢女落霞,落霞因遺失買

菜錢不敢回家,秋鶩出於同情,贈款為其解難。一日,趙侄朱柳風來訪,談及軍警將搜捕革命黨要人江秋鶩。落霞聞知,急往報信,秋鶩幸免於難。又一日,朱柳風調戲落霞被拒,反誣其圖謀逃跑。落霞被強行送往婦女留養院收容,自此與同班孤女馮玉如結為好友,相知漸深,落霞遂將愛慕秋鶩的內心秘密告知玉如。
秋鶩潛居南方數月後重返京城,正值婦女留養院按照會章為所收容婦女公開擇配。秋鶩經友人相助,與玉如相識,並一見鍾情。不久,留養院堂監牛太太受裁縫店業主王成衣重賄,欲以玉如嫁於其子福才,玉如不從,被囚禁於暗室。是夕廚房失火,落霞冒險救出玉如。玉如為報救命之恩,自願退出情場,下嫁王福才
王家為巴結督軍之子陸伯清,強逼玉如奉承他,玉如佯與伯清周旋,伺機逃脫。秋鶩與落霞婚後,仍不能忘情玉如,時與之私會。伯清獲悉後以玉如與秋鶩私戀事脅迫玉如就範。一天,秋鶩夫婦游西山,夜宿療養院。翌晨,隔室擲來一信,秋鶩拆閱,知是玉如,急出相見。只見玉如於風雨中駕汽車疾駛,撞大樹而車毀人亡。

作者簡介

張恨水,(1895~1967)現代作家。原名張心遠,筆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潛山,生於江西廣信。從小

《落霞孤鶩》張恨水

喜讀中外文學作品。少年時代主要在江西讀私塾。16歲回潛山自學。後考入蒙藏墾殖學校,因學校解散而返鄉。1918年任蕪湖《皖江日報》編輯,開始寫作生涯。191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南國相思譜》。同年赴北京,任《益報》校對、上海《申報》駐京辦事處編輯、北京世界通訊社編輯。

1924年主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此後創作了大量社會言情小說。1935年舉家遷至上海,編輯《立報》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與張友鸞創辦《南京人報》,編輯副刊《南華經》。抗日戰爭爆發後到重慶,任《新民報》主筆,並主編副刊,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寫了許多小說和詩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報》總經理,編輯副刊《北海》。

1948年辭去《新民報》職務,結束了40年的新聞生涯。1949年初發表他的回憶自己生活和創作的《寫作生涯口億》。此後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所寫長篇小說《秋江》、《孔雀東南飛》、《鳳求凰》等發表於香港、上海等地的報刊上。


詳情

《落霞孤鶩》中,第五回落霞意外地見到了江秋鶩寫給她的信,從拒收信到看信、猜信、想信、藏信、做夢、尋夢把個窮苦小姑娘對愛情的嚮往、羞澀、痛苦和無奈刻畫的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她想打聽江秋鶩的訊息,卻是連連對姥姥說著“我正想著你……”就連姥姥也聽出了言外之意說“你有什麼事找我辦嗎?”接到江的信“落霞不覺兩朵紅在上泛了出來,且不看信,向衣襟下一塞。塞在衣襟下一會又掏出來,交

《落霞孤鶩》《落霞孤鶩》
還給姥姥……後來很不在意地揣在身上去……抽轉身就向迴路跑。跑了十幾步,她又跑回來,忙著叫姥姥說有話說,卻又站在馮姥姥身邊,低了頭,眼光下垂,卻將一隻腳在地上塗抹著畫橢圓形的圈圈。半天才說出一句求姥姥不要向別人說起的話。”這一系列的小小動作描寫之後有一段落霞的心理描寫最是打動人心的。
信中提到江秋鶩為報救命之恩要贈錢給落霞,救她脫離趙家,不在作奴隸,落霞看後萬分激動,第一想到要用錢來贖身,又想到找娘家可以花錢登廣告,但是自己出錢贖自己,人家問起錢自何來?若托別人,誰又是可托之人?逃跑吧又向哪裡跑呢?再想到錢放在哪裡?若是讓人知道說我偷的也罷,反正主人說丫頭做賤是常事,若人說我用身體換來的,那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我要錢有什麼用?一個人到了有錢的都無用處,這人活著還有什麼味?”落霞正想大哭一頓,聽到主人召喚,只好趕緊把眼淚擦乾,趕到主人那兒又挨了一頓無名之打罵。好只有在回到自己的小屋時偷偷想;我要見了大總統,必定要他把拐匪定為死罪,於是就真的做了個夢,夢見江秋鶩是個俠客,替她報了仇,夢醒之後,望見窗外白色,心裡想著這和夢境差不多,不要江秋鶩真在門外等著我吧,趕忙披衣下床,開了大門,就向胡同里走……
看到此處,你不會不為這個身處苦海,卻一片天真一片純情的姑娘深深打動。

後感

在張恨水的描寫北京的多部小說中《落霞孤鶩》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其他一部《春明外史》和張恨水本人的身份很一致,描寫的是民國時期,在北京的新聞記者,編輯的生活和工作。《春明外史》有點兒新聞記者的書寫手法,但是《落霞孤鶩》卻是一部純文學作品,純粹的一部故事,和《金粉世家》 《啼笑因緣》寫作手法有點兒相像。和張恨水的其餘作品,例如《魍魎世界》,《紙醉金迷》在創作手法上孑然不同。顯示了張恨水先生創作手法的多樣性。

小說一開始,就描寫了馬車夫丁二和的生活困儁狀況,丁二和每天出去拉客,在家中的瞎眼老娘就靠朋友的幫助,或者由附近的小館子送碗面來,就在這時由於一個夏日的晚上,聽了一個賣唱的小姑娘的一曲《夜深沉》而最終改

變了丁二和母子的命運。小說里的女主人翁楊月容是一個被迫賣身學唱的女孩子,命運悲慘,丁二和從最後的同情發展到對她的暗戀,一直到楊月容被軍閥的霸占,丁二和一直都在默默的護著她,可以說這兩個人戀愛的失敗除了和楊月容本人的素質有關外,和當時的社會不允許讓他們的愛情發展下去有直接的關係。

讀《落霞孤鶩》這部小說,讀者仿佛就看到了民國初年的社會底層老百姓生活狀況,北京的小劇場,藝人的生活,那些老百姓常愛去的小館子,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駱駝祥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落霞孤鶩》就像一般描寫北京的小說一樣,京味十足,從字裡行間讀者可以品味老北京的京腔京味。讀《落霞孤鶩》 ,就像喝一碗北京小攤的豆汁,嘗一口六必居的醬菜,吃一口北京街頭的水蘿蔔,一點點體會北京的風味,雖然土的掉渣,卻別有滋味。

由此看,一個優秀作家,不必眼睛望天,只要面對最下層的普通百姓,哪怕只是千把字的小文,只要是來自民間百
姓深處的呻吟,也會受到讀者的歡迎。可惜的是當今許多作家眼睛只盯著上面,跟風寫作,不然就是絮絮叨叨的描述自己那個階層貴族化的生活,離開百姓遠也!


背景

1924年4月張恨水開始在《世界晚報·夜光》副刊上連載章回小說《春明外史》,這部長達九十萬言的作品在此後的五十七個月里,風靡北方城市,使張恨水一舉成名。1926年,張恨水又發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從

《落霞孤鶩》《落霞孤鶩》

而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

但真正把張氏聲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將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落霞孤鶩》 ,這部小說至今已有二三十個版本,在發表的當時就因各大電影公司爭先要將之拍攝為電影而幾成新聞,由它改編成的戲劇和曲藝也不在少數,而因《落霞孤鶩》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個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戲的人也知道梅蘭芳一樣。

1934年,張恨水到陝西甘肅一行,目睹陝甘人非人類的艱苦生活,而大受震動,其後寫作風格發生重大變化,士大夫作風漸漸減少,開始描寫民間疾苦(如小說《燕歸來》)。抗戰爆發後,他將很大精力放在寫作抗戰小說中,其中最受後人重視的是長篇小說《八十一夢》和《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抗戰勝利後,他的一些作品致力於揭露國統區的黑暗統治,創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說,但均未產生,


電影《落霞孤鶩》

《落霞孤鶩》《落霞孤鶩》
電影名:落霞孤鶩
導演:程步高
編劇:張堅
主演:胡蝶王吉亭夏佩珍王獻齋龔稼農(更多)
上映:1931年
地區:中國大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