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夫莫敵》

《萬夫莫敵》

《萬夫莫敵》取材於美國歷史上著名橄欖球選手文斯·帕培爾的真實經歷,影片講述了他從幾乎一無所有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30歲的文斯·帕培爾馬克·沃爾伯格飾),還只是個普通的代課教師,一事無成、老走霉運的他為了生活甚至不得不偶爾去酒吧做兼職。文斯唯一熱衷的,便是風靡美國的橄欖球,但只在高中時參加過一年橄欖球訓練的他,甚至從來沒有過比賽的機會。
為了整頓隊伍,帶給球隊一些新鮮刺激,費城老鷹隊的新教頭迪克·沃梅爾格雷格·金尼爾飾)決定史無前例地進行公開招募新球員的活動,邀請球隊的支持者參與。雖然球迷們群情激動,但所有人都覺得這只是浪費時間,用腳趾頭想也知道職業球員不可能這樣出現。
然而,為了實現自己畢生夢想,進入鍾愛的橄欖球隊,文斯決定參加這次招募活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竟然獲得了球隊的取錄,成為了真正的職業橄欖球員!雖然年屆三十且從未有過比賽經驗,但在一片懷疑和白眼中,憑著自己的實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文斯最終成為了一代橄欖球名將!

演員介紹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馬克·沃爾伯格

姓名:馬克·沃爾伯格
性別:男
生日:1971年6月5日
地區:歐美
身高:174cm
職業:演員
1971年6月,馬克·沃爾伯格出生在波士頓貧民區一個窮苦的勞動家庭,家裡老小的他上有5個哥弟和3個姐姐。11歲時馬克的父母離異,母親的疏於照顧影響到馬克的學業,14歲的他從學校輟學,淪為不良少年,經常做些犯法的勾當,經過牢獄生活後他開始成熟起來。在哥哥的幫助下他與一家唱片公司簽下契約,推出了首張專輯《Music for the People》,他“壞男孩”的說唱吸引了無數瘋狂的少女歌迷。經過包裝,他的形象很快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廣告牌上,他的名字也頻頻見諸報端,和許多打架鬧事的醜聞聯繫在一起。後來他被曝出種族歧視並因為襲擊他人遭到逮捕,開始受到各種攻擊,影響到第二張專輯《You Gotta Believe》的銷量和排行榜名次。在樂壇遭遇挫敗後,馬克決定投身表演界,1994出演了銀幕處女作《天兵總動員》(Renaissance Man),但許多人仍舊記得他的斑斑劣跡,認為他在表演方面不會有多大作為,但事實恰恰相反,他富有魅力的表演讓人無法視而不見,接下來的兩部影片《邊緣日記》(The Basketball Diaries)和《致命的危機》(Fear)更加打消了人們的疑雲,1997年影片《不羈夜》(Boogie Nights)是沃爾伯格交上的高分答卷,令影評家和觀眾對他刮目相看。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格雷戈·金尼爾

姓名:格雷戈·金尼爾
性別:男
生日:1963年6月17日
地區:歐美
身高:178cm
職業:演員
1963年6月,格雷戈·金尼爾出生在印第安納的Logansport,父親是一名外交官,母親是全職主婦。童年時格雷戈經常隨家人四處搬遷。在雅典上學時,他首次在一檔電台脫口秀中擔任主持人。1985年,他從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畢業,拿到廣播新聞學位。前往洛杉磯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帝國娛樂公司的市場助理,他參加MTV的面試想應徵電視主持人,落選後成為一名現場記者。參與了《L.A. Law》《Life Goes On》等電視節目後,90年代他在《Best of the Worst》身兼策劃、執行製作人和主持於一身,直到1991年成為《Talk Soup》的第一任主持,他才算迎來事業上的突破,三年後他離開節目成為NBC晚間談話節目《Later with Greg Kinnear》的主持人。同年他獲得了亮相大銀幕的首次機會,在1994年影片《城市呆俠》(Blankman)中扮演一位脫口秀主持人,此後陸續出演了《新龍鳳配》 (Sabrina) 《冒牌上帝》 (Dear God)和為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盡善盡美》(As Good as It Gets)。1997年的浪漫喜劇《親親我的寶貝》 (A Smile Like Yours)無論是評論還是票房都相當低迷,倒是隨後與梅格·瑞安(Meg Ryan)合作的《電子情書》 (You've Got Mail)取得不俗反響。他最近的作品有《神秘人》(Mystery Men) 《護士貝蒂》 (Nurse Betty) 《窩囊廢》 (Loser)和《似曾相識》(Someone Like You)等。

幕後製作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每一位球迷心目中最瘋狂的幻想莫過於與崇拜的球星同場馳騁,並肩作戰。1976年,這個童話式的夢想在30歲的文斯·帕培爾身上真正實現了。身兼老師和酒吧招待二職的他,所有的橄欖球經驗不過是季賽的一名熱心觀眾,就是這樣一個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毫不突出的普通球迷,居然在他最喜愛的費城老鷹隊球員公開選拔中脫穎而出,被吸納入隊,令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
帕培爾以過人的膽略和意志贏得教練迪克·維蒙的讚許,成功躋身球隊,有機會感受以前只能想像的職業橄欖球世界中的緊張和壓力。從廉價座位票的觀眾到球場上意氣風發的明星,文斯很快實現了角色的轉換,並成為全隊的靈魂人物,在他的激勵下,球員們走出了11賽季失利的陰影,重拾自信,帕培爾也以不屈的鬥志成為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最意外的新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30年後,帕培爾的傳奇經歷為迪士尼新片《萬夫莫敵》提供了創作源泉……

所向披靡的真人美國夢
一個一事無成的“窩囊廢”,在一無所有、退無可退的境地,卻克服了所有的困難和非議,靠著永不放棄的潛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你可以笑美國人的痴人說夢,但很不巧,這個窩囊廢確有其人!被稱為橄欖球場上的“洛基”(沒錯,就是當年史泰隆讓人血液沸騰的拳擊英雄)的文斯·帕培爾,卻曾是這個聽起來完全已沒有希望的可憐蟲,沒人能想到30歲還沒份正經工作的他,卻以毫無經驗之身在職業賽場上馳騁風雲,成為費城老鷹隊不朽的一員。
如此真實的“奇蹟”,自然逃不過兢兢業業鼓舞美國人心的試金石公司的法眼。30來歲重歸棒球聯盟的《棒球新秀》 ,挑戰不可能任務的《冰上奇蹟》,作為試金石真人真事改編體育勵志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萬夫莫敵》則再次測試起了橄欖球在美國家喻戶曉的魅力。雖然影片沒有絲毫成為同類影片中翹楚的野心,但繼續發掘美國國民運動中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的美國夢,如此體育勵志,少不了激動人心之效!

主創陣容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萬夫莫敵》是埃里克森·科爾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此前一直從事攝影師工作的他曾擔任過劇集《Family Law》的單集導演,執導過耐克、本田等著名品牌的廣告片和Wheat、Boo-Yaa TRIBE等歌手的MV,還親自為豐田、耐克和李牌牛仔的廣告片以及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羅德·斯圖爾特(Rod Stewart)和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MV擔任過攝影師,有著豐富的畫面把握經驗。片中帕培爾的扮演者是男星馬克·沃爾伯格,他上兩部新片分別是約翰·辛格頓(John Singleton)的《四兄弟》(Four Brothers)和反應頗佳的《笑看人生》 (I heart Huckabees);去年夏天他和明星陣容出演的《偷天換日》 (The Italian Job)取得不俗成績。曾與大衛·羅素(David O. Russel)、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蒂姆·波頓(Tim Burton)和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等名導有過合作的沃爾伯格並不只局限於票房大片,對獨立製作影片他同樣興趣頗濃,勇於嘗試……

評論

《萬夫莫敵》《萬夫莫敵》

眼看著炎熱的暑假就要完畢,電影市場的主力軍青少年們也都差不多該收整收整準備返校,這8月末的最後一星期,自然免不了打擠,兒童、歌舞、搞笑、勵志,一部霸占一處江山,誰也礙不了誰的事。雖然能賺進大票子的幾乎都已經在熱騰的5、6、7月偃了旗息了鼓,但這收尾一場總也還有點意外之財。
體育真人改編的觸動也罷,弱者最後勝利的激動也罷,既然由試金石打磨這樁70年代橄欖球“超人”史,自然免不了些許的程式化,最大的賣點絕對是永不厭倦的溫馨真人勵志。既然不論這萬夫莫敵的小猴如何翻滾,他總也跑不出既成定式的佛祖掌心,那么《萬夫莫敵》的門面人物--馬克·沃爾伯格便成了關鍵。
《衝鋒陷陣》有一臉正氣的丹澤爾·華盛頓《棒球新秀》少不得可靠孩子王丹尼斯·奎德,《冰上奇蹟》缺不了迪斯尼家庭電影的成功典範寇特·羅素,而肌肉強健、身材魁梧的動作酷哥沃爾伯格是不是也能頂起運動一片天?別擔心,就算沃爾伯格不能在橄欖球中所向披靡,之後的老馬丁·西科塞斯《無間行者》中,他絕對有閃亮的時間。

電影背景

現實版-洛基

影片根據發生在1976年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人物原型文斯·帕培爾確實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球員,他以30歲“高齡”成為職業球隊主力的故事,就有如童話般神奇美好,然而對於帕培爾來說,他只是單純地在追求自己的夢想而已,只是沒想到這種個人的行為,最終會影響到這么多的人。1976年,正是史泰龍主演的《洛基》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在大銀幕里,竟然有著如此相似的背景和傳奇經歷,所以人們都喜歡稱文斯為“現實版洛基”。
與其他成千上萬個有夢想的人一樣,文斯·帕培爾決定參加費城鷹隊的公開招募,完全憑著一種對夢想的執著、一股衝勁。其實這是剛剛上任不久的教練迪克·沃梅爾想出的一個錦囊妙計:鷹隊目前的狀態實在是太差了,連續的輸球已經徹底粉碎了球員的自信心,造成了現在球隊風氣的如此懶散,只有出奇招才有可能將這樣一盤散沙重新凝聚成一塊磐石。來參加招募會的人非常多,因為當時正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其中更是不乏球技出眾的人,然而,沃梅爾實在是不想吸收那種為了工作而打橄欖球的人,他想要尋找的是一個有天賦的門外漢,對橄欖球有著無限的熱情……當他看到跑起來飛快的帕培爾時,眼前一亮。
雖然帕培爾入選了,但包括迪克·沃梅爾在內,沒有人指望他能取得什麼像樣的成就,因為打橄欖球不能只是光憑想法,經驗與技術更加重要,同時還需要超凡的體力與堅強的意志,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帕培爾最終會被這項殘酷的運動拒之門外。如今看來,他們都錯了,帕培爾以正選的身份為費城鷹隊整整打了三個賽季的球,還捧回了第15屆NFL的總冠軍……於是,從1976年開始,也算是從《洛基》那裡獲得了靈感,人們翹首以盼帕培爾的傳奇經歷可以被搬起上大銀幕,還選出了誰能夠演繹文斯·帕培爾、誰又是扮演迪克·沃梅爾的最佳人選--最終,大家一致同意羅伯特·雷德福為“帥哥教練”沃梅爾的不二人選,至於能夠扮演帕培爾的人,則說法不一。

經典運動題材電影

運動,一直是電影人衷愛的勵志題材之一。運動是一種力量的爆發,精神的激勵,這類電影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同時備受各大主流電影獎項的寵愛,自然成了許多電影人的首選題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