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的禮讚》

《荷馬的禮讚》

《荷馬的禮讚》 原是盧浮美術館的一幅室內天井畫,它是法國官方於1826年向安格爾訂製的作品,1860年作品移至留庫普桑宮,1974年原作送回羅浮宮。

基本信息

簡介

為了儘快地完成任務,安格爾藉助了自己弟子們的力量,大家很快地在畫室開展了工作,在1827年11月4日開始向天井安裝。

到了1833年,為了在沙龍展出這件作品,安格爾新自拿起了畫筆。後來,在1855年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它再次被展示。1860年,作品移至留庫普桑宮。在原來的天井上,由仿製的作品代替了原作。1974年,原作送回羅浮宮,從此以後直到如今,從未置於天井,而是掛於壁上。

這件作品的背景是具有典雅的愛奧尼亞式排柱的神殿,在它前的面有40多位人物,他們是一批古代與現代著名的藝術家、學者,被安排到不那么計策位置上的兩個人物是擬人像

賞析

局部圖局部圖

這種類型的畫作,發端於15世紀的義大利畫家曼特尼亞,為16世紀新畫家繼承,在巴洛克時代被發展為天井畫派。天井畫通常有其獨特的構成,這就是說因為仰視是不自然的,畫中的建築,人物,要用從下向上仰視那樣的縮減法去畫,因而多數背景顯的空虛(中世紀的教堂、洗禮堂的建築,多有這種情況)。《荷馬禮讚》採用的是在水平線與垂直線的制約下,固定的左右對稱構圖。這種紀念碑式的作品,還是用壁畫的形式表述為好。在這樣的構圖中,安格爾將神殿前的場面,描繪的如同在希臘神話中的朱庇特之前、基督教的聖父之前那樣的三亞,畫面中央是勝利女神,由她將月桂冠戴在了盲詩人荷馬的頭上。荷馬腳下的兩個擬人像,是《伊里亞特》和《奧德賽》中人物。在他們的兩旁安排的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畫家、雕塑家、建築家、音樂家、軍人等。

在這個畫題確定之前,安格爾早已有所準備,畫面上的人揚名單,是經過反覆考慮才確定的。然後,他一一地畫出人像的草圖,入畫名單眼映了畫家對這些人物的仰慕。例如音樂家,在他的手記中相繼提出的是莫扎特、格魯克;文學家中一起出賣的是莎士比亞、拉辛、高乃依、莫里哀(不過,在1840年為了將這件作品製成版畫,在安格爾的鉛筆臨摹中,莎士比亞被排隊在外)。為了表達對於希臘文化的無限崇敬,安格爾將偉大的古代詩人荷馬,視為全部藝術之源,視為他生活的時代及以後年代偉大人物中的旗手。同時藉助作品也反映了各種藝術之間的相互關聯與繼承性。依據這樣的指導思想,安格爾將其視覺化,形成了這件作品。

內容

附畫面中出現的人物名單:

霍雷修斯、 佩希斯都拉多斯、 利庫爾戈斯、 維吉留斯、 拉斐爾、 薩福、 阿爾克畢阿迪斯、 阿佩萊斯、 歐里庇得斯、 米南多洛斯、 狄麻西尼、 索福克萊斯、 阿伊斯克猶洛斯、 希羅多德、 俄爾消斯、 利諾斯、 荷馬、 穆薩、 勝利女神、 平德、 漢肖多斯、 柏拉圖、 蘇格拉底、 伯里克利、 菲迪亞斯、米開朗基羅、 亞里士多德、 阿里斯塔斯、亞歷山德洛斯、但丁、 伊索、 莎士比亞、 拉·登、 塔索、 莫扎特、 普桑、 高乃依、 拉辛、 莫里哀、 布瓦洛、 朗吉努斯、 費奈隆、 格魯克、 卡莫旺

名畫比較

據研究者發現,《荷馬的禮讚》中描繪了西方文明史中的46位重要的人物,有詩人、藝術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其中有維吉爾、歐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大帝等。而戴都都則是選取了中西文明史上的100位他認為的重要的人物,《與但丁討論神曲》與《荷馬的禮讚》無論是在構思還是在表現風格上都更加相似。其實,中國的畫家中也早已有人做過這方面的嘗試,林風眠先生1923年留學期間創作的油畫《摸索》就是如此。中國《藝術評論》雜誌的記者楊錚1924年在巴黎採訪了林風眠並看到過這幅畫,他寄回國的稿件里這樣描繪《摸索》:“全幅布滿古今偉人,個個相貌不特畢肖而且描繪其精神,品性人格皆隱露於筆底。荷馬蹲伏地上,耶穌之沉思,托爾斯泰折腰伸手,易卜生、歌德、梵谷、米開朗琪羅、沙里略等皆會有摸索奧秘之深意,讚嘆人類先導者之精神和努力”。據楊錚上面的描述,顯然這幅畫與《荷馬的禮讚》、《與但丁討論神曲》都屬於相似的構思。只不過安格爾選擇了“禮讚”的主題,林風眠選擇了“摸索”的主題,戴都都則選擇了“討論”的主題。與前人構思的相似並不能否定戴都都這幅作品的價值和藝術性,這幅作品嚴謹的構圖,生動的人物塑造,紮實深厚的表現技巧,顯著的古典風格,富有意味的象徵意義,更為重要的是巧妙地傳達了真正的“討論”的主題,這些都奠定了這件作品的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