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之死》

《芝加哥之死》

《芝加哥之死》是白先勇著作的小說,以其自我的經驗、情感生活為單純的線索,宣洩一己的自憐、自慚、自卑與自尊,寫出了在脫離民族這一血緣共同體,又被從支撐這一共同體的社會剝離開去,在異鄉謀生的“零餘者”的心史。

簡介

芝加哥之死》以其自我的經驗、情感生活為單純的線索,宣洩一己的自憐、自慚、自卑與自尊,寫出了在脫離民族這一血緣共同體,又被從支撐這一共同體的社會剝離開去,在異鄉謀生的“零餘者”的心史。

作者

白先勇白先勇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灣當代著名作家,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白先勇7歲時,經醫診斷患有肺結核,不能就學。1956年在建國中學畢業,1965年,取得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後,白先勇到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並從此在那裡定居。他在1994年退休。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

文摘

吳漢魂參加完畢業典禮,回到公寓,心裡顛來倒去的念著自己的履歷。愈念,吳漢魂愈覺得迷惘。工作申請書上要他寫自傳,他起了這么一個頭,再也接不下去了。吳漢魂紮實的瞅了一陣在打字機上擱了三四天的自傳書,那廿來個黑字,突然蠢蠢移動起來,像堆黑蟻,在搬運蟲屍,吳漢魂趕忙閉上眼睛,一陣冷汗,從他額上冒了出來。
吳漢魂來到美國六年,在芝大念了兩年碩士,四年博士。最初幾年,沒有獎學金,吳漢魂在城中區南克拉克街一間廿層樓的老公寓租了一間地下室。這種地下室通常租給窮學生或者潦倒的單身漢住。空氣潮濕,光線陰暗,租錢只有普通住房三分之一。每天下午四時至七時,吳漢魂到街口一家叫王詹姆的中國洗衣店幫人送衣服,送一袋得兩毛半,一天可得三塊多。到了周末,吳漢魂就到城中南京飯店去洗碟子,一個鐘點一塊半,湊攏,勉強付清膳宿學雜費。因為工作緊湊,對於時間利用,吳漢魂已訓練到分厘不差,七時到七時半吃晚飯,吳漢魂便開始伏案自修,一點。兩點,三點一直念到深夜裡去。
吳漢魂住的這間地下室,窗子正貼近人行道,視窗一半伸出道上。夏天傍晚,鄰近的黑人及波多黎各人都擁到公寓外面的石階上納涼,半夜三更,有些還倚在石欄上,哼著夢囈似的小調。起初,吳漢魂聽到窗外喧譁,總不免要分神,抬頭看看,塵垢滿布的玻璃窗上,時常人影憧憧。後來吳漢魂每逢看書,就抱著頭,用手把耳朵塞住。聽不見聲音,他就覺得他那間地下室,與世隔離了一般。冬天好得多。大雪來臨,人行道上積雪厚達一兩尺,把他們的窗戶,完全封蓋起來。躲在大雪下面,吳漢魂像愛斯基摩人似的,很有安全感。
吳漢魂攻讀博士時,得到部分獎學金。他辭去了工作,卻沒搬出他那間地下室,幾年工夫,房間塞滿了書籍雜物,搬運麻煩。每月從房租省下來的廿來塊錢,吳漢魂就寄回台北給他母親。他臨走時,他母親貼緊他耳朵,顫抖的對他說:
“趁我還在時,回來看我一趟。三四年不要緊,一定要回來。”

白先勇作品

白先勇,回族,台灣當代著名作家,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旅美崑曲評論家,著名作家,崑劇“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總策劃。1937年7月11日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