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姐妹》[電影]

《舞台姐妹》[電影]
《舞台姐妹》[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舞台姐妹》[電影]精心塑造了一對舞台姐妹的形象,依照兩人"合--分--合"的基本線索,緊扣一個"變"字,新穎獨到地寫出了姐妹間的悲歡離合與性格衝突,挖掘了人物思想發展與變化的故事。導演:謝晉,主演:謝芳、上官雲珠、曹銀娣等。該片由天馬電影製片廠1965年攝製。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舞台姐妹》《舞台姐妹》
影片《舞台姐妹》描述解放前,浙東某山村童養媳竺春花因不堪虐待而逃跑,進入一個越劇戲班,與教戲師傅的女兒邢月紅結為姐妹。春花攻旦,月紅習生,成為戲班台柱。戲班在紹興演出時,當地豪紳企圖凌辱月紅,春花因掩護月紅被綁在橋頭示眾,邢師傅被打致死,臨終前囑附她倆要“認認真真唱戲,清清白白做人”。戲班到了上海很快唱紅,戲院唐經理欲上演淫穢劇目,春花嚴詞拒絕,而月紅愛慕虛榮,墮落為唐經理的玩物,姐妹因而反目。抗戰勝利後,春花在新聞記者江波的影響下組織姐妹班演出《祝福》。唐經理承當局旨意指使流氓加害春花,事後迫於輿論壓力又脅迫月紅供認“出於姐妹恩怨所為”。春花當眾揭露這一政治陰謀。解放後,春花隨土改宣傳隊下鄉演出,邂逅孤身回鄉的月紅,兩人百感交集,重又開始了新的舞台生涯。導演:謝晉,主演:謝芳上官雲珠曹銀娣等。

劇情介紹

《舞台姐妹》《舞台姐妹》劇照

1935年,浙江陽春舞台”戲班,在一座古廟台演出《三看御妹》。忽然,童養媳竺春花被兩個大漢和一個婆娘趕至戲班。戲班當紅花旦月紅見春花可憐,求班主和尚阿鑫將其收留,並且二人結為金蘭姐妹。戲班在班主和尚阿鑫、邢師傅的主持下,加上月紅、春花二位台柱的影響力,每到一處演出,生意都不錯。戲班到紹興演出時,當地豪紳倪三看中月紅,欲調戲月紅未逞,便勾結警察所長,以女子唱戲敗壞道德風尚為名,要逮捕月紅。春花為掩護月紅,被警察綁在橋頭示眾,邢師傅也被警察打成重傷後死亡。為了料理邢師傅的後事,月紅和春花只好畫押賣身於班主阿鑫。阿鑫解散了戲班,帶月紅、春花來到上海。他們剛到上海,舉目無親,很難找到場地演出。一天,他們來到“茶樓戲院”找唐經理,正巧當紅花旦商水花患病,唐經理便答應讓月紅、春花頂替。月紅、春花一上台便引起台下觀眾一片叫好聲,很快二人便走紅大上海。唐經理把月紅、春花當成搖錢樹,也發了大財。後來,唐經理企圖利誘月紅和春花演出格調下流的劇目,被春花拒絕。但是,月紅在燈紅酒綠的迷醉中,落入唐經理的圈套,以至墮落,委身於唐經理,並嫁給唐經理為妾。隨之,月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漸漸看不起兄弟班的姐妹們。由於戲班台柱商水花的越劇皇后的地位也被月紅所頂替,商一氣之下,憤而自殺。春花看透唐經理的醜惡面目,不希望月紅自甘墮落,經常勸她,月紅不但沒有回心轉意反而怨恨春花。春花在新聞記者江波的進步思想影響下,組織姐妹班演出了根據魯迅小說改編的《祝福》 ,受到觀眾的歡迎。唐經理再度力捧月紅,欲擠走春花。姐妹倆徹底決裂。隨後,春花團結越劇界的姐妹們,準備聯合公演進步戲。唐經理為破壞他們的演出與國民黨市黨部潘委員相勾結,指使阿鑫企圖用石灰弄瞎春花的眼睛。事後,當局怕陰謀敗露,為了挽回影響,決定開庭審判。唐經理又脅迫月紅供認自己是主謀,妄圖將政治迫害化為姐妹恩仇。春花在法庭公開揭露反動派的陰謀。邢月紅內心矛盾重重,在法庭上昏死過去。解放後,春花隨劇團到浙江農村演出,找到了解放前已離開唐經理的月紅,幫助她提高了覺悟,姐妹倆又重新合好,開始了新的舞台生涯。

影片看點

該片以“台上悲歡人常見,誰知台外尚有台”這一富有哲理意義的嚴肅課題,生動地再現了舊社會發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慘遭遇,以及舊的社會制度和黑暗勢力對藝術及藝術家的殘害。影片精心塑造了一對舞台姐妹的形象,依照兩人“合--分--合”的基本線索,緊扣一個“變”字,新穎獨到地寫出了姐妹間的悲歡離合與性格衝突,挖掘了人物思想的發展與變化。該片樸素淡雅、情真意切;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致與充滿地方色彩的音樂設計為作品增添了富於民族和時代特點的藝術韻味。

獲獎情況

該影片1980年獲英國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1981年獲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1983年又獲葡萄牙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審獎。

演職員表

【職員】
導演Director:謝晉JinXie
編劇Writer:王林谷LinguWang、謝晉JinXie、徐進Jin Xu
攝影Cinematography:周達明DamingZhou、陳震祥ZhenxiangChen
【演員】
謝芳FangXie——(飾演)竺春花ChunhuaZu
上官雲珠YunzhuShangguang——(飾演)商水花ShuihuaShang
曹銀娣YindiCao——(飾演)邢月紅YuehongXing
馮奇QiFeng——(飾演)邢師傅
李緯WeiLi——(飾演)唐經理

導演資訊

謝晉謝晉

謝晉(1923.11.1——2008.10.18),浙江上虞人。電影導演。1941年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同年加年入大同電影企業公司任副導演。1950年後相繼在長江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執導影片二十餘部。其中《女籃五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獎;《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導演獎,1964年獲第三屆亞洲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舞台姊妹》獲1980年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金獎,獲1981年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啊,搖籃》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天雲山傳奇》獲1981年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導演獎,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1982年香港第一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牧馬人》獲1983年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高山下的花環》獲1985年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獎;《芙蓉鎮》獲1987年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第十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廣電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第二十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西班牙第三十三屆瓦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評審特別表彰獎和觀眾獎,1989年法國第五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捷克斯洛伐克第四十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1983年任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審,被授予"金鷹榮譽獎"。1983年和1985年分別在法日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和美國舊金山舉辦回顧展。1987年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接納為會員。

主演資訊

【謝芳】

謝芳謝芳

謝芳(1935.11.1——),湖北黃陂人。中國電影女演員。原名謝懷復。原籍湖南益陽,生於湖北黃陂。1951年漢口羅以女子中學畢業後入中南文工團,後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1959年因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飾演林道靜而一舉成名。1963年在影片《早春二月》中塑造了大革命時期的小知識分子陶嵐的形象。1963年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主演的影片還有《舞台姐妹》、《淚痕》、《李清照》等,以及電視劇《女經理的一天》、《最後一位市長》、《舞台新姐妹》、《燈火闌珊處》等。其表演細膩含蓄,擅長扮演知識分子形象。著有自傳體藝術雜文《銀幕內外》。
【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1920——1968.11.23),江蘇江陰人。1941年因參加《玫瑰飄零》一片的拍攝走上銀幕,並參演《國色天香》、《黑衣盜》等片。抗戰期間主要從事舞台表演,曾在《雷雨》、《文天祥》等多部話劇中飾演重要角色。40年代先後在“崑崙”、“文華”、“清華”等影片公司參加拍攝和主演了《一江春水向東流》、《太太萬歲》、《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等重要影片,並成為當紅影星之一,並因《烏鴉與麻雀》一片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創作個人一等獎。解放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參演了《南島風雲》、《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0餘部影片,還主演了《紅旗歌》、《北京人》等多部話劇,是當時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演員。“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幕後製作

1964年謝晉籌拍《舞台姐妹》的時候,中國政壇已是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一年前,毛澤東對於文化部領導下的文藝創作十分不滿,先後做了兩條措辭極為嚴厲的批示,把文化部一般領導人罵成是“才子佳人部”、“帝王將相部”和“外國死人部”。
《舞台姐妹》劇照《舞台姐妹》劇照
上海的領導人也聞風而動,順著老人家的思路,在1963年大年初二上海文藝界春節團拜會上提出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大寫十三年”的創作口號。所謂大寫十三年,也就是說文藝創作只能寫1949年建國以後的題材,因為“舊社會只能培養人們自私自利的思想,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思想只有在社會主義革命成功之後才能樹立”。
但是,對這個口號不以為然的人也不在少數,1963年4月,在中宣部召開的文藝工作會議上,周揚林默涵、邵荃麟、夏衍、齊燕銘、袁文殊等文藝界資深領導就表示對此不屑一顧。雙方爭執不下,矛盾只好上交。周恩來照例出來打圓場,說題材理應多樣化,但要以寫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主。鄧小平更會漿糊搗,他說文藝當然應該多寫“當代題材”,但這個“當代”,應該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始算起!
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爭呢?當代、現代、近代的區別有這么重要嗎?按照當時的政治理念,這當然是有質的不同:近代代表著舊民主主義,現代代表這新民主主義,只有當代才代表著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可當時的文藝作品為什麼偏偏寫現代的居多呢?這話又要從頭說起。1958年大躍進用搞民眾運動的方式來搞創作,結果出了一大堆廢品,造成極大浪費。電影質量大幅度下滑。1961年電影界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要求提高藝術質量的呼聲響得震天動地。
怎么提高質量?只有不斷學習。向誰學習呢?西方是帝國主義,北方是蘇修……這個時候,中國在外交上正處於困境,左右已近孤立,沒法學習別人,只好把目標轉向自己的老祖宗。於是,六十年代初,“向傳統學習”的口號便在文藝界風行起來。除了創作思想、創作技巧要學習古代的詩論、畫論以外,題材選擇也開始大幅度向傳統傾斜。一時間,文藝舞台上湧現出許許多多歷史劇。這就是為什麼老毛要罵文化部是“死人部”、“帝王將相部”和“才子佳人部”的一個原因。
電影界有一點不一樣,古典題材出現得並不多,因為古裝戲成本高昂,不可能大量出產。但卻出了一大批表現三四十年代知識分子和民間藝人生活的影片,具有代表性的,北有謝鐵驪的《早春二月》、南有謝晉的《舞台姐妹》。為什麼電影界對三十年代如此感興趣呢?這就跟當時電影界的領導人夏衍和陳荒煤有關了。
《舞台姐妹》劇照《舞台姐妹》劇照
夏衍在文革中的一份檢查材料上曾經寫道:自己是從三四十年代走過來的,對那個時代的生活特別有感情,卻不熱心表現工農兵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題材……。說穿了,這只是夏陳等人帶有個性化的創作傾向罷了。夏衍生於1900年,三十年代正是他人生的最佳年華。六十年代,他已是一位花甲老人,正處在懷舊的年齡,腦子裡多想點三十年前的往事,不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文革卻把這說成是“夏陳文藝黑線。
《舞台姐妹》的故事正好開始於1935年,結束於1949年。謝晉之所以選這個題材,一方面自然與夏陳的大力提倡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對他自己生活經歷的一種藝術再現。謝晉出生在浙江上虞。當地有個風俗,孩子滿月的時候,在他面前放一大堆有象徵意義的物件,比如算盤、元寶、文房四寶、官帽等等。孩子抓到什麼,就代表他以後有什麼樣的命運。聽人說,剛滿月的謝晉,抓到的是一副唱戲用的面具。這似乎注定他這輩子與藝術難脫干係。
果不其然,10歲以前的謝晉,早早就成了一個戲迷。紹興是越劇的發祥地,每逢年節廟會,水陸榭台總會鑼鼓喧天、絲竹悅耳。鄉村草台戲一般都是夜場,俗稱“兩頭紅”——首日太陽落山時開唱,次日黎明時收鑼。每天傍晚時分,四臨八鄉的百姓,忙完一天的活計,總會樂此不疲地劃著名小船,從條條水道趕往鎮裡的“萬年台”邊,等著台上的第一棒鑼聲響起。幼年的謝晉經常擠在人頭攢動的大人堆里,把整夜整夜的時間耗在才子佳人的傳奇故事當中。這種場面,我們都可以在《舞台姐妹》的劇情中看到。
但是,要說謝晉全無一點政治嗅覺也不盡然。拍《舞台姐妹》的時候,謝晉似乎已經感覺到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了,於是通過修改劇本,在劇情中增加了一個人物,女地下黨新聞記者江波,以此體現“黨的領導”。是她引導竺春花與惡勢力抗爭,也是她把魯迅的《祥林嫂》介紹給了越劇班的姐妹。
在劇情結尾,春花、月紅姐妹重逢。月紅感慨自己一生的曲折道路,迷途知返,決心“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這時春花陷入沉思,月紅問春花在想什麼,原本台詞是:“我在想,以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唱什麼樣的戲”。後來迫於形勢,謝晉把這句詞改為:“以後我們要做革命的人,唱革命的戲”。文革後影片公映,觀眾每每看到這裡,都會報以哄堂大笑。這一點,最是讓謝導耿耿於懷幾十年的一件煩心事。
但即使這樣,謝晉也已無法趕上“形勢”的發展。影片完成之後,時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的張春橋下了一道指令:影片一個鏡頭也不準更改,保持原樣,供人批判。就這樣,《舞台姐妹》成了“夏陳三十年代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一棵“大毒草”,謝晉的個人命運也因此而墮入了無邊無際的黑暗深淵……。
十幾年後,《舞台姐妹》終於重見天日,不僅在國內公映時大受歡迎,並且也在海外得獎無數。第一個獎,便是英國電影學會獎。也就是這一次,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主席金·艾倫結識了謝晉,為他這部作品所感染、所震驚。幾年後,金·艾倫與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另一位主席,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一起,向謝晉簽發院士證書,正式接納謝晉為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外籍院士。

觀眾影評

《舞台姐妹》劇照《舞台姐妹》劇照
《舞台姐妹》——經典國片回眸《舞台姐妹》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這是觀看謝晉導演的影片《舞台姐妹》後,最先記住的一句電影台詞。雖然《舞台姐妹》裡面的這一句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的話,是1965年的銀幕話語文白了,儘管講這句老話的影片男主人公戲斑主生命遠逝,而且影片《舞台姐妹》也巳經問世整整四十年周年了。時過境遷可是今天聽起來,仍舊覺得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唱戲這話,中用如常。教人不淺。影片《舞台姐妹》是一部穿插了濃鬱江南地方戲曲調式的歌舞型彩色影片。黃準作曲的歌聲,總是那么的醒人與舒貼電影藝術主題。
影片《舞台姐妹》裡面的結拜義親姐妹竺春花,邢月紅分別由一代女明星謝芳和曹銀娣扮飾。春花月紅殊途同歸,心聲成為了藝人的四方旅路: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只要河流水不斷跟著河水走天下電影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的戲份不多,她在影片《舞台姐妹》裡面客串了一位生生死死都獻命於藝術舞上的塵世女藝人商水花。
老演員李緯在影片《舞台姐妹》里扮了一個無情無義的戲霸唐經理。在霸占了越劇新星邢月紅之後,邢月紅也來了一句不顧自面的喪氣話:誰叫我們是戲子?為了這話,邢月紅的結拜姐妹狠狠給了月紅一個嘴巴。但是耳光終究不能抽醒她,人各有志。愛好和貪圖享受,在謝晉導演的視點之下,該是一種惡的表現。
謝晉的這一部電影《舞台姐妹》應當是謝晉導演的成名當中的一部視聽藝術力作。可以認為,這一部謝晉影片《舞台姐妹》仿佛也屬於謝晉電影的一個比較另類的作品。說其另類的道理,以謝晉影片中的《舞台姐妹》中的邢月紅為代表,來試看她的所謂另類。因為這個邢月紅的身世在片中,可以算是大起大落了。比如在影片所有的關健場合,諸如“躲禍拜師”“堂會遇難”“賣身葬父”“月紅簽名”“姐妹爭吵”“姐妹分手”等等場景,都是邢月紅的主情戲份。一路生活優越,就是後來月紅跑到了唐老闆的虎口裡,好象也沒受什麼可歧侍遇。照影片畫面來看,穿紅披綠,一派富貴太太樣子,至少表面上的活法,還是可以過得去的吧?按照樸素的觀念看電影,邢月紅應屬走下坡人物了。導演稱之走邪路。在謝晉電影當中,那些更多的以進步和受苦女性人物形象為主要脈境的電影代表。比如謝晉電影《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比如《女藍五號》以及後來的《天雲山傳奇》《啊搖籃》《芙蓉鎮》《秋瑾》《春苗》等等勞功人民這一邊的藝術形象,都是一些能夠突顯謝晉電影的進步與耐苦的女性藝術形象。

影片欣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