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浮世繪》

《舊金山浮世繪》

《舊金山浮世繪》一書主要內容包括:唐人街的婚宴;又見“芸娘”;華爾特的“破折號”;舊金山浮世繪(十一則);怪聞雜抄(十則)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舊金山浮世繪》舊金山浮世繪
《舊金山浮世繪》為劉荒田先生的散文作品集。書中具體包括了:《候診室遐想》、《虛擬的世界》、《洋世故(十一題)》、《唐人街的咖啡店》、《赴“粥會”記》、《向後代播種鄉愁》、《“吃飽了撐的”——美國兩項地方“創製案”(二則)》、《“李太夫人金英生平事略”》、《新“洗衣歌”》、《唐人街流言(三則)》等文章。

作者簡介

劉荒田,1948年出生於“中國第一僑鄉廣東台山,早年當知青,在鄉村教過書,在縣城當過公務員,1980年移居美國。創作生涯始於新詩,近十多年來鍾情於散文隨筆。現任舊金山“美國華文文藝界協會”會長,美國《美華文學》雜誌執行主編。

媒體評論

劉荒田文字老練潑辣,既善抒情議論,尤長調侃諧謔,更敢於坦露心靈,自嘲自訟。
他引以為自豪的是“始終保住‘真’——敘事的真實,抒情的真誠,議論的率真”。他本是個熱情洋溢的詩人,現在飽經滄桑、多所歷練而世故加深,於是詩情內斂而目光更銳,筆觸更利,以屬於草根階層的旅美華人之眼從方方面面觀看、體察美國,兩種文化的碰撞、衝突、摩擦和滲透交融,實實在在、具體而微地顯現著,遂使許多篇章既富情趣,又發人深省。
——董乃斌(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評論家)
荒田行文,說他運用母語倜儻自如,並不為過。當然,這可能是對一個散文作家的最高評價了。
——邵燕祥(詩人、雜文家)

目錄

總序風情依舊浪漫永在於青
序荒田豐收王鼎鈞
唐人街的婚宴(上篇)
唐人街的婚宴(下篇)
又見“芸娘”
華爾特的“破折號”
舊金山浮世繪(十一則)
怪聞雜抄(十則)
父親的孤獨
窗外人寰
俯拾即是的快樂
此地一為別
候診室遐想
虛擬的世界
洋世故(十一題)
當“土人情”撞上“洋風俗”(三
唐人街的咖啡店
赴“粥會”記
向後代播種鄉愁
“吃飽了撐的”——美國兩項地方“創製案”(二則)
“李太夫人金英生平事略”
新“洗衣歌”
唐人街流言(三則)
搭檔
纜車司機
編輯部的故事(三則)
賴床
行至水窮處
眼鏡與我
黑夜
唐人街瑣記(三則)
紐約的魅力
“形而上”的唐人街(五題)
凌晨的巴士
公園特寫(三則)
一本書的薪火
父親和他的“生平知己”
“黃金夢”三部曲
告別蓮池
“老母雞”傳奇
以鄰為壑“壑”多深
遙遠的鄰居
土洋騙子速寫(二則)
招牌之戰
我的黑人朋友
附錄劉荒田散文與比較文化學董乃斌

前言 

最初拿到來自舊金山的這五部書稿時,就有一種精神上的期待。期待我所認識的這五位新朋舊友能給予我們一次文學的盛宴。久浸書海,閱讀神經日漸麻痹,但我對來自海外的書香文字還是留有一派信賴。這信賴絕非是崇洋迷外,而是出自於我對這幾位文友的了解,出自對整個海外華文文學的嚮往,我想,我不會失望的。

十年前,我去舊金山參加海外華人女作家會議,就與本叢書的作者喻麗清、劉荒田、莊因、李碩儒相識。那時,對他們的作品略有涉獵,卻未細讀。我更了解的是作者本人。比如,對新移民李碩儒的了解。李碩儒是在國內就頗有成就的當代作家,往日他的作品就充滿了海外風情,那些作者親自經歷過的在西非的非凡經歷,還有海外大家族的喜怒哀樂,都給國內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時他剛剛移民美國舊金山,與他見面的時候,其神情是憂鬱的:他正經歷著傳統文化觀念與異國文化的衝突與磨合。喻麗清的作品就像她的名字,清麗、溫雅,她對生活的細膩品嘗,恰好是與國內生活粗疏簡陋的一種比照。那次女作家國際研討會她是主持人,她的溫文爾雅讓人不忍心給她添麻煩,雖然那時我就計畫要編一套海外華人女作家的叢書。劉荒田先生的風貌給人的感觸尤深,讀他的文字,感覺他是一個在滄海人生中漫步的行者,見到他才知道他實際上就是一個來美國洋插隊的中國知青。他是來自國內的知青,到了美國也還是一個中國知青。因此,他的美國感悟對中國的讀者就格外地有通靈之感。他在舊金山是多年的藍領,在一天幾換身份的辛苦中,唯一不能轉換的就是他的中國情懷。而住在花園般的斯坦福的莊因,卻比我所見到的任何中國教授都更像中國教授。看到莊因教授典雅的書房,中國古典式家具擺件裝點的客廳,你就會明白他字裡行間所浸透的中華風韻是來自何方。王智我從未謀面,可我知道他是拿了美國學位,一直工作在美國高科技公司的白領。或許是知識結構的不同所致,從思維到視角到語言,她的文字都給人一種別致的美式情味。

的確,從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海外華人文學逐漸繁榮,發展到現今已經很成氣候。一些海外華人作家的作品,不僅蜚聲華人文學界,就是在國外主流文學界也嶄露頭角。他們身處異域,思想和生活無不與傳統的母語文化以外的異邦文化形成衝突並不斷磨合;而在內心世界裡,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後閃現出的亮點和火花。儘管他們在國內不如一些暢銷作家來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們的寫作儼然是與中國文學連在一起的,與中國文化傳統息息相關。華人作家的作品也成為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簡捷途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國內的讀者對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興趣。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海外作家作品的關注更多的是對海外生活的關注。而當海外的華文文學已經發展繁榮到相當程度時,對華文作家的作品的關注就超越了作品中生活相的部分,更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念轉變及文化視角。有些海外華人作家不但在海外崛起,在內地也走紅。誠然,身在傳統文化之中,有時反而無法領悟傳統的真諦,倒是離開一段距離,經過比較,才能真正領悟傳統文化與異邦文化的差異之美。對於華文作家來說,由於特殊的生活經歷,不同文化的碰撞更能激發思想的火花,並形成兩種文化的融合。華文文學,並不因為地域的局限而禁止,事實上,華文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地域的比照反而有了新的活力。因為有了全新文化的激活,母語文化因而更顯得生機勃勃。因為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價值認同,在國內的區別是不大的,但在海外,因為有了不同生活空間,一個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空間,就有了對比的可能,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自成一體的生活章法,生活歷練,自然是涉筆成趣,斐然成章。海外文學的發展大致是沿著這個軌跡發展繁榮著的。

收在這個集子裡的五位作家,自然都有自己的亮點。喻麗清的《面具與蛇》是以迤麗的文筆描述了作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文字簡潔,篇章活潑。莊因的《流浪的月亮》是以作者深厚的中國文學的學養探討人世,頗多體會,又溫文爾雅,體現出學者散文的人格魅力。李碩儒的《寂寞綠卡》則以傳統的文化視角觀看彼岸風情,有很多切身心得,且文字優美,情感充沛,自有一種感染力沉浸其間。劉荒田的《舊金山浮世繪》其文字簡練,觀點敏銳,有啟迪人心的感悟。王智的《掃描美利堅》對美國世情有全新的視角,其中的旅途散見更能體現美國之別致風情。

這些來自舊金山的文字都應驗了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所說的,“如果你還活著,舊金山不會使你厭倦;如果你已經死了,舊金山會讓你起死回生。”舊金山,對華文作家來說,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寶藏的金山,讓我們來欣賞這些寶藏吧。

二○○七年十二月於北京

精彩書摘

欲知唐人街的文化景觀,不可不了解婚宴。若說死是哀的極致,通過一整套儀式——從在《金山時報》披載訃告,到殯儀館內的家奠,最後由吹奏《基督精兵》的洋人管樂隊打頭陣,送殯車隊浩浩蕩蕩穿越鬧市,開往郊外墓園——加以展現;那么婚宴就是喜的巔峰。屬於“負數”的喪禮——忙於衣食的庸常日子——屬於“正數”的喜宴(包括生日、滿月、訂婚、結婚,甚至諸朋友或同事無聊時湊份子開的“大食會”等等),三者連成了一條單調的異鄉生活的數軸。此文單說喜宴中的婚宴。

對婚宴的主人而言,能在唐人街大型酒樓訂下百數十桌的,一般不會是尚未站穩腳跟的新移民,也不會是太窮的人家。新移民婚嫁,多是回老家去辦,在鄉中請了客,熱鬧過了,算是有了交代,回來不再張揚,親戚之間稍作慶祝,草草了事。能撐得起這個場面的,或者是來美多年,不論根基、聲望、人脈,都已穩而廣的;或者是雖來得不算久,但已“事業有成”的;或者是財力雖不逮,但把“掙面子”視為人生第一要義的;或者是名與財無可觀,卻勝在家族龐大,一呼百應的。如何在酒樓預訂酒席,也是學問。首重酒樓的信用,那些字號老、生意好的備受青睞,訂單密密麻麻地排上一年半載。最怕的是和營運不佳,岌岌可危的酒樓打交道,待到主人請帖發了,萬事俱備了,它一夕之間宣告破產倒閉,混賬的老闆連按金也吞了不還,逃之天天,害得主人在婚禮逼在眉睫之際,無從向親友交代,面子盡失不說,臨時更難以另找開席之地。其次是菜式和服務,以同胞們口味之刁,品評之苛,信息之靈,酒樓豈敢造次,以劣貨(廣東人謂之“流■”)糊弄?於是競爭激烈,奇招迭出。新開張酒樓為了向老店挖客人,往往以“定席二十席贈送一席”、“酒水免費”等為招徠。其餘與婚禮相關的服務業,無論禮服出租、新人化妝、婚禮攝影、錄影,莫不如此,斗得頭破血流,教懂得“貨比三家”的聰明人揀到便宜。

婚宴是一種體面,一種炫耀。在華人經營的印刷廠所訂做的燙金請帖,就是表征。帖子照例是大紅,與婚禮尚雪白,以之象徵愛的純潔的洋俗成了對照。內文是中英並舉,但不是翻譯,而是英文說洋例,以新郎新娘領銜,首布告在何處的教堂行婚禮,末了說在何處舉行宴會;中文則循古制,開頭是某君“新翁”或“疊翁”之喜,隱示從自由戀愛到洞房花燭,中間還有“父母之命”在。往下才是婚宴的細節,可見一個“民以食為天”的民族,就是吃得名正言順,吃得中庸。

主人送請帖,範圍比之國內,一般要廣得多,幾乎沒什麼界限,直系的不消說,旁系的,也一網打盡,還有新人雙方以及新人各自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朋友、同事、教友、雀友、卡拉OK友、六通拳友、茶友,連若干八竿子打不著、無從確定名分的也沾了光,頗有“民胞物與”的懷抱。也有個別主人送帖太濫,招致物議的,比如親朋遠在千里外,明知不能抽身來了,仍舊發帖不誤,被邀的人免不了犯嘰咕,蓋因人可以不光臨,禮卻不能不送。那些冠冕的帖子乃有了不甚冠冕的外號:頭疼帖,接到就犯愁。其實也難怪,在商言商,一桌酒席中等的以三百元算,每席十人,如果每人平均送禮二十元,也就支付了賬單的三分之二。如果更精明,摳得更緊,說不定會鬧個收支平衡,略有節餘。

婚宴對女同胞來說,是爭艷鬥麗的場合;於如花怒放的姑娘,更是非正式的選美會,焉能掉以輕心?事前,她們光顧髮型屋,將平日沾上衣廠的線頭、餐館的油煙,或讓襁褓中的孩子、讓繁瑣的家務弄得失去魅力的頭髮,不惜工本地修理一番:柔和型、高雅型、浪漫型、能幹型、活潑型、老幼鹹宜型……大花打薄抑立體翻梳?內彎中還是大波紋?具體而微的講究,出得門來,判若兩人。去找美容師,做面膜、做“飛梭”,務求臉蛋白、嫩、滑、嬌。再講究點的,還去找修甲師,把指甲趾甲都剪過、銼過,塗上亮麗的蔻丹。這類工夫,大抵愈是花事闌珊愈是做得考究。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衣服是皮膚的皮膚,從上衣到褲或裙到鞋到手袋,必精心選擇和搭配,自不待言。還得趕往銀行,打開存放首飾的保險箱,將最拿得出手的行頭調出來。女人為了美的恆久而作的戰鬥,已是可歌可泣了;赴婚宴前的慘澹經營,更是嘆為觀止,由此又令有關行業興旺起來。設若唐人街取締了婚宴,那眾多的美容院、成衣店、首飾店、鞋店、手袋店、化妝品店、香水店,只能喝西北風了!

婚宴通常在周末晚問舉行,請帖上如果說的是“六時入席”,那末,訓練有素的眾賓客,在女士們終於完成了出門前具體而微、精益求精的諸般工程後,在不修邊幅的丈夫讓太太強迫打上久違的領帶、在黑或斑白的頭髮上打蠟或上髮乳,往粗大的指節套上一枚金戒指後,在坐在車上的兒女不耐煩地按響喇叭後,會陸陸續續地駕到,其時是將近七點。加上例行的握手、擁抱、寒暄、打哈哈,加上在一張大紅綢緞上以漢字或英文簽上姓名,再加上對號入座,到司儀宣布儀式開始時,正好是七點半。

婚禮司儀,是榮耀的差事,如果有香港“金牌司儀”何守信的知名度,大概每個周末不愁沒有人邀去壓軸。倘若找不到出色當行、妙語如珠的專才,就須是華埠小姐、會館僑領、社區賢達、本埠聞人之類,等而下之便是新人的親友了。司儀一聲令下,新人一對業已從門口步人,賓客歡聲雷動,新郎揮手,新娘頷首。不消說,他們的外觀,自製或租來的禮服、婚紗、旗袍,都是考究的。我所見最為別開生面的,那剛拿到醫學博士銜的新郎戴“通天冠”、穿紅蟒袍,走外八字步;擔任會計師的新娘呢,鳳冠霞帔,“背子”襦裙,蓮步款款間,環佩叮噹,活脫一幅才子佳人圖。

新人表演完“入場式”,在台上就座,從容接受三姑六婆、七嬸八姨的評頭品足。同時司儀開始了最不得人心的介紹,從新人的父母兄弟姐妹直到舅父母,叔祖公,逐個被唱名,逐個起立、鞠躬如也,偏偏都是普通不過的人物,別指望在《富比世》雜誌或“群星譜”上一睹其丰儀,此輩有露臉的機會,誠當珍惜;怎奈賓客無聊中無從抗議,就敲起酒杯來,愈敲愈急,最後勢如驟雨,那是呼籲,是命令:新人啊,該接吻了!起初,新人還裝聾作啞,少頃,新郎的防線首先崩潰,新娘也就掩面相就,來上蜻蜓點水式的一吻。於是男儐相們率先起鬨,為民請命:不算數,再來!好,再來就再來,新娘或者新郎豁出去了,一把捧起親愛的臉孔,狠狠啃了一陣,台下一片歡呼,女孩子就害羞起來,用手遮臉,只在指縫間瞄。

儘管喧聲不斷,等候開飯的時間畢竟太慢。人們就趁此站起來,不管台上表演,到各處串連去。那些曾在村裡的巷子間串門串出了癮的女人,來到異鄉,白天大早帶上飯盒,搭巴士到衣廠上工,一天累個腰酸背硬,摸黑才回到家,張羅過一頓飯,看過中文電視的“八點鐘新聞”,也就到上床的時候,和鄉親的聯繫,僅止於電話。所以,每次婚宴上見面,總會有點誇張地驚叫:沒見面又是一年、兩年了!她們像蝴蝶般,從一張桌子飛到另一張,順便扯上嘟著嘴巴的女兒,為的是收穫諸如“啊,這么高了,好靚女喲!”的贊語。她們抓緊空隙,或站或坐,以最地道的鄉音聊起家常,悄悄話夾上咯咯的大笑。那些有備而來,對自己的容貌與身段均有充分自信的女士,在狹窄的過道嬌聲說“請讓讓”時,照例自覺到成了大眾的眼睛甚或攝影鏡頭的焦點,於是分外搖曳和矜持。當然,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大腳板在陌生的高跟鞋裡憋得難受啦,遇到鄉親來相認,老半天記不起名字啦,只好苦笑一下,匆匆帶過。

終於,不體恤民意的主持人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程式,或者體恤民意的主持人巧作調度,一邊強迫新人交代戀愛史,一邊大聲宣告:“請廚房起菜!”引起了最為真誠的歡呼。熬到此刻,那些從一早起就節食,好來這裡盛載佳肴的肚皮才被解放出來。頭一道,拼盤,燒雞啊海蜇絲啊墨魚片啊叉燒啊,如果同座之中有熟識的父老,年輕人還稍加收斂,先給阿公阿婆阿伯讓上頭一箸;倘若同桌全是萍水相逢的,就恕不客氣,風捲殘雲了。再就是魚翅,它是全桌菜的中心,用料是排翅呢,裙翅呢,抑或是細碎的“行貨”,甚而是贗品?還得品評那湯,太稠的,顏色太深的,是加了過量的太白粉以掩飾,騙不了老饕的。這個翅湯的優劣,次日在同鄉會、在花園角,都將是重要話題。

上過三道菜以後,台上的桌椅響動,新人和他們的親人下來,逐席敬酒去也,所到之處,一片騷動,新娘粉腮酡紅,新郎沉著應戰,酒杯空了又斟滿,好在這裡不興作惡作劇,新人多半喝的是紅茶,人們也不深究。所以說這裡行婚禮,新人受的洋罪並不多,大抵諸般程式,都有“聊備一格”的味道。

從此刻起,飢腸不再轆轆,人們開始禮讓起來,談興再起,且比剛落座時收放自如了。到最後,是整魚,不是石斑就是鯰魚,不是清蒸就是紅燒,人們小聲抱怨:這才上魚,誰吃得下嘛!

吃不下不要緊的,訓練有素的侍應生們在“曲終奏雅”之前,把紙盒子紙袋子送上,大家忙著“中飽私囊”,帶回家裝進明天的飯盒。據說此一節儉風氣與海內宴後將剩菜全數倒掉成了對照,令新來者驚訝不置石。

再後來,賓客作鳥獸散,什麼結婚蛋糕、什麼甜品,都顧不得了。主人眼看大勢已去,便不作挽留,趕忙率領新人、儐相、直系親人,站到門口,抖擻精神,口不迭說:“招待不周,請包涵。”一邊握手、擁抱、飛吻,這陣子,最有吸引力的,不再是新人,而是新人的父母,他們往往露出一生中難得一見的、革命業已成功的得意,這種得意復因其老於世故,而格外帶著醇厚的韻味,就像適才喝過的“軒尼詩”白蘭地一般。這也好理解,在異鄉漂泊,除卻個別幸運兒或苦鬥成功的,誰不是湊湊合合,窩窩囊囊地活過來呢?終其一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就凝聚在這個苦心經營的婚宴中,尤其是這送客的瞬間了。

一九九五年五月

值得一看的好書(八)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萬一你活到100歲》
《韓國旅行》
《香出舒適心情》
《畢業生幸福就像狗尾巴》
《寬心:星雲大師的人生幸福課》
《心中的勿洛》
《明月為君侶:蔣光慈的情感歷程》
《國家游泳中心施工》
《資訊時代的傳播》
《油藏地質學》
《投入產出技術》
《超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機理、模式與套用》
《從實踐到文本:中國小教師科研寫作方法導論》
《世紀清華之四》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宗教問題著作選編及講解》
《社會學與中國研究》
《多元視野中的中國現當文學研究》
《科目三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
《飛秒雷射技術》
《中國近代翻譯家研究》
《唯識札記》
《梵音花雨》
《移植與嬗變》
《做學生需要的心理教師》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中國新銳作家方陣•當代青少年小小說讀本》
《統計指數理論》
《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康德黑格爾哲學在中國》
《瀏陽河行銷密碼:解讀瀏陽河酒業12年行銷的生命脈絡》
《交電實用手冊》
《美國有場內戰》
《鈦及難熔金屬真空熔煉》
《鋁用炭素生產技術》
《銅及銅合金粉末與製品》
《中國農具通史》
《高中歷史教材基礎知識全解》
《深井礦山充填理論與管道輸送技術》
《新視角大學英語教程》
《閃速煉銅工藝與控制》
《鋁熱連軋原理與技術》
《廣西熱帶岩溶區林業可持續發展技術》
《被動源電磁測深自適應矢量有限元及雙模反演》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科的鑑別》
《定向鑽井技術》
《閩南佛學》
《口腔微生物》
《騎風馬的雪孩子》
《新貴古典》
《教師個人知識研究》
《失學之謎》
《古希臘羅馬及教父時期名著名言辭典》
《中國大鯢》
《滄海桑田陸橋村》
《未培養微生物》
《石油石化職業技能鑑定試題集》
《長絲工藝學》
《信息共享空間實現機制與策略研究》
《這個秋天沒有鄉愁》
《溫馨型家居裝修指南》
《泰戈爾抒情詩100首》
《普希金抒情詩100首》
《裴多菲抒情詩60首》
《馥,一夢三四年》
《上海淪陷時期《萬象》雜誌研究》
《韓少功研究資料》
《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較文化論集》
《所多瑪的羔羊:貝利亞爾書》
《再見了,恐龍小邁亞》
《舊金山浮世繪》
《符號的角逐》
《明清三國志演義文本演變與評點研究》
《第一次寒流》
《史記校勘評點本》
《眾神的大地:尼泊爾旅行筆記》
《風吹過秦嶺》
《秦嶺雲山水小品選》
《燕趙之旅:慷慨悲歌的熱土》
《昨日風景》
《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王昌齡》
《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視閾》
《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大畫本》
《永遠的家園:土樓漫遊》
《花田半畝:一個美麗女孩的生命絕唱》
《紅樓半畝地》
《此情如水》
《好萊塢:歐洲電影人之夢》
《人之夢》
《世紀之夢:中國人對民主與科學的百年追求》
《經窗禪韻》
《作家創作心理猜測》
《女朋友計畫》
《清代文學研究》
《詛咒之石》
《穿越比較文學的世紀空間:新時期比較文學教學30年》
《魯迅作品全編:詩歌卷》
《影響孩子一生的55位近代偉人》
《魔女與羅賓》
《曠世大儒:董仲舒》
《明末清初女詞人研究》
《外國100位傑出女性》
《外國100位科技精英》
《外國100位商業巨子》
《外國100位文學大師》
《外國100位藝術巨匠》
《落花香殘人獨立:唐宋詞里緩緩而吟的才子佳人》
《走在歷史的路上—顧頡剛自述》
《浣花紙里水墨詞:唐詩宋詞的細節之美》
《大宋遺民的亡朝歲月》
《明朝遺民的大清歲月》
《遜清遺老的民國歲月》
《神對與凝想:悠思西方藝術大師》
《美國總統的危險書》
《投資學:分析與行為》
《澀霓裳盛唐》
《象背全集》
《神秘的檔案》
《梅蘭芳和孟小冬》
《紫色的影子》
《丁丁上學記套裝》
《一封遺失的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