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浪濤》

《聽到浪濤》

《聽到浪濤》,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1993年的作品。長達70分鐘的作品。改編自冰室呀子著作的青春小說,負責導演的是望月智充,時年34歲。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導演:宮崎駿
編劇:宮崎駿
主演:松野豐 武藤里伽子 杜崎
首映時間:1993年5月5日
電影投資::U1,200,000,000(estimated)
類型:卡通片/劇情片/家庭片/愛情片
地區:日本
語言:國語
時長:93分鐘
顏色:彩色
聲音:DolbyEX6.1DTS-ES

簡介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聽到浪濤》,是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1993年的作品。長達70分鐘的作品。改編自冰室呀子著作的青春小說,負責導演的是望月智充,時年34歲。

講的大概是女主角武藤里伽子和男主角杜崎拓的愛情故事。目前在東京一所大學就讀的目前在東京一所大學就讀的杜崎拓,有天早吉祥寺車站看到對面月台上一個熟悉的身影,當對面列車進站隨即開走之際,杜崎拓記起那個熟悉的身影就是武藤里伽子,在返回故鄉高知的飛機上,杜崎拓陷入了過去的回憶。在兩年前的夏天,武藤里伽子對杜崎拓而言只不過是自己好友的單戀對象而已,可當松本被武藤無情的拒絕以後,杜崎拓對武藤很是生氣,在學校的走廊里大吵了一架。直到高三年級安排的那次去夏威夷的畢業旅行,一切都變了。。。。。。

杜崎最後和武藤分開了,在很多年以後的高中同學聚會上,武藤沒有來。當大家提起她時,松本安靜地望著夜空,釋懷的笑了,輕輕地說“幾年前她也說過,她一直都是喜歡杜崎的呢。

故事梗概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考入東京大學的杜崎拓第一次回到家鄉海邊小城高知,記起高中時候的兩個人--好友松野豐和女同學武藤里伽子。故事分作友情和初戀兩條線索,有發散也有交織。
杜崎和松野第一次說話,是在國中的時候。由於學校因成績問題單方面取消了學生的春季旅行,學生們都忿忿不平,但當眾勇敢站出來表示'有意見'的只有杜崎和另一個班上他並不相識的松野。當天,兩人被校方安排在美術室里寫下名字和意見。兩個少年坐在視窗,想像著十年、二十年後回想今日的情景,此時畫面上是窗外天邊的雲彩流動變換,猶如未知的世事。影片後段已升入大學的杜崎從東京回來,和松野在碼頭上散步,說起昨日,畫面同樣漸漸展現出無垠的海面和天際,背景動聽的小號聲里瀰漫著心事往事--這是影片最動人處之一。兩個少年的友誼首尾相連成圓,中間有交融、有猜疑、有斷裂,這些斑駁交匯在一起組成一段無法忘卻的青蔥歲月。
杜崎和武藤第一次說話,是在高中去夏威夷春季旅行的時候。武藤想籌錢去東京看望父親,便慌稱丟了錢向杜崎借款,也因此造成日後杜崎被迫陪同武藤前去東京。兩人在東京酒店裡稀里糊塗得同住了一夜,杜崎自覺地睡在浴缸里。杜崎在東京見識到在高知冷漠、高傲,一切都異常出眾的武藤軟弱、日常的另一面,像個真正的女孩。而回到高知後,武藤又恢復了原先的冷傲。後來由於武藤對暗戀自己的松野出言不遜,致使杜崎和武藤交惡。然而一年後的同學會上,杜崎得知了武藤不顧母親的反對,偷偷考上了東京的大學。別人問她為什麼,她說東京有他想見的人,問她是誰,她說是睡在浴缸里的人。杜崎這時方才明白原來武藤對他一直存有愛意,只是自己渾然不覺。聽到別人轉述她喜歡的是'睡在浴缸里的人'的時候,杜崎往昔和武藤有過的不多的點點滴滴都驀然被勾起,畫面交叉剪輯著若干閃回的鏡頭和高知的夜景,畫外是一句句她對他曾經說過的話語。

導演履歷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二。
1959年就讀於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專業,主攻“日本產業論”。
1963年大學畢業並加入東映動畫。
1966年擔當動畫電影《太陽の王子》的場面設計與原畫。
1976年參與《尋母三千里》的場面設定。
1978年擔任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監督。
1982年其創作的漫畫開始在德間書店的雜誌上連載。
同期還擔任了《名探偵福爾摩斯》的作畫。

創作人員

製作:德間書店日本航空吉卜力
原作:冰室冴子
監督:望月智充
人物設計.作畫監督:近藤勝也
音樂:永田茂
美術:田中直哉

相關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1關於影片的監督望月智充]

負責這部片子的監督望月智充,當時34歲。他是第一位除了宮崎駿和高畑勛以外,和吉卜力合作執導影片的導演,曾執導過《橙路》。

望月智充並非如大部分的動畫導演是由原畫群出身的,似乎一開始就是分鏡、導演等等工作。他最早是擔任相聚TV的部份分鏡,然後是相聚完結篇的導演,以及古靈精怪TV其中數話的導演。然後就是TwilightQ的第一話
《時間的結合點》其一系列作品以空鏡頭以及對靜物的處理成為獨特的個人風格。

望月智充是很懂得用鏡頭說話的動畫監督。他的鏡頭平凡卻很有味道,對於節奏的掌握也很精確,給人恰到好處的感覺。他最擅長運用鏡頭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戲。幾個簡單的運鏡,不用言語卻將人物的心情表露無遺。

[2影片的收視率]

這部影片在93年5月5日午後4:00~5:25放送,收視率為17.4%。這部70分鐘長的電視特別節目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是在預算及製作時間方面,卻超出了計畫中所預期的。所以,電視是吉卜力未來仍需發展的領域。

[3關於影片的續集]

《聽到浪濤》的續集1995年5月31日德間書店單行本出版。

評論

《聽到浪濤》《聽到浪濤》
如果說多數的夢是黑白的,那么,我覺得也可以說多數的記憶是平面的。或許正是如此,"吉布力工作室"用精湛的二維動畫展現的童年或者少年時代,總是和記憶最深處、許久不被觸動的情感暗合得如此妥帖。《龍貓》《歲月的點滴》和《聽見浪濤》都是其中一例。而《聽見浪濤》儘管只是一部電視電影,製作看似粗簡,但敘事似乎更簡約明快,畫風也透露著清新氣息。幾回看這部僅六十分鐘的戲,明知那種近乎透明的單純和天真早已漸行漸遠,但依然會不由得沉浸在那一種莫名的感覺中,于是之後的幾天心情總是特別的明朗,連風好像也有了青草的味道。
《聽見浪濤》以一個大學生杜崎拓的口吻回憶自己的中學時代,導演偏在他的回憶中再用倒敘和閃回的手法,使得這場記憶變得重重疊疊,卻並不迷幻,只更覺莫名得撩動人心。影片開頭是考入東京大學的杜崎拓第一次回到家鄉海邊小城高知,記起高中時候的兩個人--好友松野豐和女同學武藤里伽子。故事分作友情和初戀兩條線索,有發散也有交織。
儘管故事是以一個男生視角展開,但由於原著是少女小說家氷室冴子的緣故,《聽見浪濤》充溢著女性的敏感和纖細。另外也因此,儘管少女武藤只是一個被觀望、被旁人描述的角色,她的內心和經歷也比沉穩的松野和駑鈍的杜崎這兩個少年要來得豐富。武藤由於父母離異,跟著母親從大都市東京來到小城鎮高知,她懷念東京的朋友、戀人,以及舒適的生活,厭惡高知的一切。所以她在同學中顯得格格不入,落落寡歡。起初,她有一個心愿,想回東京跟父親說,要回去跟他過。然而回到東京後,父親已經有了新歡,武藤發現自己的房間被刷成了"最討厭的深綠色"。當知道原先的男朋友竟早已和自己的好朋友好上了,一時虛榮心起,請杜崎扮演了一回"新男朋友"。後來,連她自己都覺得有些無聊。這個在高知"一切都太出眾"的女孩,看似冷漠高傲,其實內心異常脆弱,渴望被人理解,渴望愛寫被愛。《聽見浪濤》核心的人物應該算是這個孤獨的少女吧。
《聽見浪濤》的底色也特地採用淺色調,用以配襯那種淡淡的回憶的氣氛。影片的許多個段落總是由一個空鏡頭開始,然後畫外音進入,這種感覺就像我們空曠的記憶的某角落裡傳來的熟悉聲響一樣。整部影片多用虛筆,輕描淡寫,織就一個關於學生時代記憶的夢境。看這部影片可能好比,某個傍晚你在林間漫步時,忽然記起的那一年夏天的鳴;或者某個午後,你在咖啡店的玻璃窗後品味一杯藍山,忽然記起的那一年冬季的戀人--心中不免流露一絲淺笑,這淺笑只是對光陰的一種追溯,不是留戀,亦沒有抱歉。

購買事項

《聽到浪濤》在市面上銷售的D版為壓縮碟,差最後幾分鐘的故事.看不到結局,聽不到主題曲,大家購買時要注意.這部影片強漫強烈推薦,沒有看過《聽到浪濤》的宮崎駿動畫迷們,趕快去搞一套來看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