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

《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

《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從對人口老齡化、養老體制改革及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等問題的討論開始,分別研究了人口結構變化對金融體系(資本市場、家庭資產配置和金融體系結構變遷等)以及對各類資產價格(資本市場收益率、利率、住房價格)等的影響,並通過研究人口結構對通貨膨脹率一失業率相關關係的影響來探討其對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計算了中國的養老資產詳細狀況,並對中美社會保障支出進行了比較分析,對社會保障體制及其投資管理中諸多問題或誤解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澄清;對金融創新度進行了量化,對人口結構變化與金融體系結構模式轉換的關係嘗試進行了分析和實證檢驗;首次獨立地給出了人口老齡化與真實利率關係、人口老齡化與通貨膨脹率一失業率替代關係的理論模型;就中國的數據對人口結構變化與住房價格關係和“資產消融假設”進行了量化實證檢驗,並大致估計了消融效應可能出現的時間區間。
基於詳盡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最後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高見,男,四川達州人。曾求學於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獲得博士學位。曾供職於華夏基金、大成基金、中國民生銀行,從事過證券研究、市場行銷、產品設計、投資管理、私人銀行等工作。現供職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媒體評論

本書可以說是國內研究人口結構變化對金融市場及貨幣政策影響方面的首批專著之一。其不僅結合實際,有理論深度,而且文獻非常豐富,某些研究領域視角獨特。本書的各章具有相對獨立性,均可自成專題。本書不僅對關心老齡化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人士有參考價值,而且對金融市場的研究、投資和產品設計人員具有針對性,對研究巨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人士更能有所啟發。
——劉鴻儒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首任主席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問題提出與文獻回顧
第二節研究方法、數據來源及模型
第三節研究思路與本書結構
第二章老齡化、養老金改革及其投資管理
第一節人口老齡化及其挑戰
第二節各國養老體制及其模式之爭
第三節中國的養老體制改革及其模式
第四節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問題
第三章老齡化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老齡化與市場資本化率
第三節老齡化與證券交易及波動率的關係
第四節老齡化與市場機構化率
第五節老齡化對金融創新的推動
第六節老齡化與國際資本流動
第七節小結
第四章老齡化對家庭資產配置和金融體系結構變化的影響
第一節老齡化與家庭資產配置:文獻綜述
第二節老齡化與家庭資產配置結構變化:國外情況
第三節老齡化與家庭資產配置結構變化:中國情形
第四節金融體系結構變化:部分文獻
第五節人口結構變化與金融體系結構變化:實證分析
第五章老齡化與股指收益率及利率的相關性
第一節關於老齡化與資本市場收益率的文獻
第二節人口結構變數與股指/收益率的關係:實證分析
第三節老齡化對真實利率的影響:一個模型
第四節老齡化對利率的影響:實證分析
第六章老齡化與住房價格及消融效應檢驗
第一節相關文獻
第二節老齡化與住房價格:實證分析
第三節資產消融假設及對中國情形的檢驗
第四節貨幣政策是否應該盯住住房價格
第七章老齡化與通貨膨脹-失業率關係
第一節文獻及理論模型
第二節變數與數據來源
第三節實證分析
第四節小結
第八章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節結論
第二節政策建議
附錄1名詞解釋
附錄2面板數據模型與單位根檢驗
附錄3WDI數據國家/地區分組列表

前言

高見的博士論文《老齡化、金融市場及其貨幣政策含義》即將付梓出版,請我作序,我欣然應允。
人口老齡化是當下一個全球性現象。中國自2005年以來60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到11%,即已進入老齡化國家行列,並將於2030-2050年面對嚴重老齡化的挑戰。人口老齡化、養老體制改革及其經濟分析,是最近幾十年西方國家的熱門研究課題,其可以概略地分為四大研究方向和領域。第一個研究方向和領域是老齡化問題及養老體制改革模式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老齡化的預測、財務缺口與籌資方式、養老體制改革的制度設計和模式選擇、費率測算、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等諸領域。第二個研究方向和領域是研究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體制改革對家庭行為和企業行為的影響,包括家庭的退休決策、生育及家庭結構變化、遺產決策、勞動供給決策、企業負擔和資本結構等。第三個研究方向和領域是養老體制改革本身的經濟分析以及對其後果的總量經濟學分析,包括對不同養老體制模式的經濟學建模分析、消費及儲蓄模式轉變、對經濟成長的影響等。第四個研究方向和領域是養老體制改革對金融市場(住房)和巨觀政策行為的影響,包括但不限於金融市場的產品創新、要素價格變化、貨幣政策的轉變、財政支出結構和稅收制度的轉變等方面。這四個方向的研究,第一個研究得最早,文獻也最多,其次是第三個,國內的研究或評述也幾乎全部在這兩個方向。第二個研究方向更多的與人口經濟學或勞動經濟學密切相關,與金融學關係不深。第四個研究方向是最近5-10年海外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分析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在國內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應該說,本書以第四個方向作為選題,新穎獨特,有挑戰性,既有理論意義,也有現實意義,得到了相關評閱老師的一致好評。
老齡化及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的關係,不僅在於後者是一個投資的渠道,而且因為老齡化和養老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興起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影響資本市場交易行為,促進了產品創新,因此,有必要考察老齡化(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深化的關係。老齡化和養老基金等的發展,不僅從巨觀面影響資本市場,也從微觀角度影響家庭的資產配置,進而影響金融體系的模式演變。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投資習性的改變,可能導致家庭資產配置的改變。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就老齡化、養老體制改革及養老金投資管理等問題進行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基礎性的綜述,並就一些概念上的混淆、爭論的熱點等進行了辨析。第二章側重於基礎性、知識性的概括性介紹、辨析和澄清,對展開後文來說,是一個必要的鋪墊和定調。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研究老齡化對金融體系及其結構變遷的影響。第三章討論老齡化(養老基金)對資本市場的整體影響。包括對市場資本化率、機構化率、股市交易和波動性、國際資本流動等的影響,並定性和定量地研究了老齡化(養老基金)對金融創新的影響。第四章討論老齡化(養老體制改革)對金融體系結構變遷的影響。本章前半部分側重微觀基礎,研究其對家庭資產配置及其結構變化的影響;後半部分則側重於中觀、巨觀層面的分析,研究其對金融體系結構變遷的影響。具體而言,先研究了OECD各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的變化,然後對中國的情形進行了實證分析,尤其是對中國家庭的財產性收入、離退休養老收入、證券支出等進行了研究。從跨國比較的角度,研究了老齡化對金融體系演變的影響,分析其是否有助於一些國家金融體系從銀行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研究老齡化和養老基金對各類資產價格的影響,包括股市收益率、利率和房地產價格這三類資產。第五章研究了老齡化對資本市場收益率和利率的影響。建構新的理論模型,並實證檢驗其對真實利率和利差等的影響,發現老齡化傾向於降低真實利率水平。第六章研究了老齡化與住房價格變動的關係,並檢驗了資產消融假設及其可能出現的時點,同時簡要討論了貨幣政策對住房價格變動的反應問題。
第四部分,即第七章。老齡化與失業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而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具有一定的關聯,通貨膨脹率與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本章研究了老齡化對通貨膨脹一失業率相關關係的影響,通過理論推導和建模,結合實證檢驗的良好結果,發現老齡化使得通貨膨脹一失業率關係曲線更加平滑,老齡化促使貨幣政策更加關注防通貨膨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