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恆言》

老年養生專著。又名《養生隨筆》。清·曹庭棟撰。

基本信息

簡介

五卷。前二卷敘起居動定之宜,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物,末附粥譜一卷,借為調養治疾之需。主張養生要適應日常生活習慣,不可勉強求異;養生實踐要寓於日常生活起居瑣事之中;重視調攝脾胃,推崇食粥,列粥譜達一百方(自創14方),強調老年養生要重省心養性。全書所論,多有獨到之處,而又淺近易行,切於實用。其引證書目遍及經史子集,凡307種。本書為清代重要養生專著,甚為後人稱道。

此書為清代著名養生學家曹庭棟75歲高齡時所著,又名《養生隨筆》 。書中從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廣泛地闡述了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的養生方法,淺近易行,被後世奉為“健康之寶”,為老年養生做出了很大貢獻。

相關介紹

原文

老年肝血漸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應,每要急躁益甚,究無益於事也。當以一“耐”字處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可養身兼養性。
——《老老恆言·省心》
(按語)
此論老年人養生應當戒躁,當以“耐”字處之,原因是老年肝血衰,這樣即可“血氣既不妄動,神色亦覺和平”。
(原文)
穩臥必得厚褥,老人骨瘦體弱,尤須褥厚,必宜多備,漸冷漸加。每年以其另一易新絮,緊著身鋪之,倍覺鬆軟。挨次遞易,則每年皆新絮褥著身矣。
——《老老恆言·被》
(按語)
此論老年人如何用褥,很有參考價值。若能照此去做,對於老年人保養元氣很有益處。
(原文)
導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錦、華佗五禽戲、娑羅門十二法、天竺按摩訣之類,不過宜暢氣血,展舒筋骸,有益無損,茲擇老年易行者附於左,分臥功、坐功、立功三項。至於叩齒咽津,任意為之可也。修煉家有納氣通三關結成丹之說,必屬左道(1)毋惑!
臥功五段:
仰臥,伸兩足,豎足趾,伸兩臂,伸十指,俱著力向下,左右連身牽動數遍;
仰臥,伸左足,以右足屈向前,兩手用力攀至左,及脅,攀左足同,輪流行;
仰臥,豎兩膝,膝頭相併,兩足向外,以左右手各攀左右足,著力外向數遍;
仰臥,伸左足,豎右膝,兩手兜住右足底,膝頭至胸,兜左足同,輪流行;
仰臥,伸兩足,左手握大拇指,首著枕,兩時著席,微舉腰搖動數遍。
立功五段:
正立,兩手叉向後,舉左足空掉數遍,掉右足同,輪流行;
正立,仰面昂胸,伸直兩臂,向前,開掌相併,抬起,如抬重物,高及首,數遍;
正立,橫伸兩臂,左右托開,手握大拇指,宛轉順逆搖動,不計遍;
正立,兩臂垂向前,近腹,手握大拇指,如提百鈞重物,左右肩俱聳動,數遍;
正立,開掌,一臂挺直向上,如托生物,一臂挺直向下如壓重物,左右手輪流行。
坐功十段:
趺坐(2),擦熱兩掌,作洗面狀,眼眶、鼻樑、耳根各處周到,面覺微熱為度;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目隨頭左右瞻顧如搖頭狀,數十遍;
趺坐,伸腰,兩臂用力,作挽硬弓勢,左右臂輪流互行之;
趺坐,兩手仰掌,挺時用力,齊向上,如托百鈞重物,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向前用力,作捶物狀,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向後,托實坐處,微舉臀,以腰擺搖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置膝,以腰前扭後扭,復左側右側,全身著力,互行之,不計遍;
趺坐,伸腰,兩手開掌,十指相叉,兩時拱起,掌按胸前,反掌推出,正掌挽來,數遍;
趺坐,伸腰,兩手握大拇指作拳,反後捶背及腰,又向前左右交捶背及腿,取快而止;
趺坐,兩手按膝,左右肩前後交扭,如轉轆轤,令骨節俱響,背覺微熱為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